

1.
車子兩輪間的距離。
1.出自《周禮·考工記·匠人》經涂九軌。
2.出自《呂氏春秋·勿躬》平原廣城,車不結軌。
2.
車輪碾壓的痕跡。
1.出自《孟子·盡心下》城門之軌,兩馬之力與?
2.出自《后漢書·黨錮傳·杜密》同郡劉勝,亦自蜀郡告歸鄉(xiāng)里,閉門埽軌,無所干及。
3.出自《辯侵伐論》周道既壞,兵車之軌交於天下,而罕知侵伐之端焉。
3.
車軸頭。
1.出自《詩·邶風·匏有苦葉》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
4.
車子。
1.出自《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高門擬于閶闔,方二軌而并入。
2.出自《文選·陸機〈嘆逝賦〉》瞻前軌之既覆,知此路之良難。
3.出自《五雜俎·地部一》金陵街道極寬廣,雖五軌可容。
5.
天體運行的軌道。
1.出自《淮南子·本經》五星循軌,而不失其行。
2.出自《賀冊尊號表》三光順軌,草木遂長,可謂經緯天地矣。
6.
指路軌,軌道。
1.出自《娘子關前》正太路的路軌窄,敵人不能把平漢路的車頭移用到這里。
7.
道路;途徑。
1.出自《五等諸侯論》有名無實,天下曠然,復襲亡秦之軌矣。
2.出自《文選·顏延之〈直東宮答鄭尚書〉》詩兩闈阻通軌,對禁限清風。
3.出自《芳樹》詩循環(huán)反覆無終已,人生長短同一軌。
8.
法則,制度;規(guī)矩。
1.出自《管子·君臣上》是故別交正分之謂理,順理而不失之謂道。道德定而民有軌矣。
2.出自《漢書·敘傳下》楚孝惡疾,東平失軌。
3.出自《魏都賦》兼圣哲之軌,并文質之狀。
4.出自《子夜》商家老例的一年第一次小結賬不得不歸并到未來的“中秋”;戰(zhàn)爭改變了生活的常軌。
9.
高尚的道德風范。
1.出自《后漢書·橋玄傳》故太尉橋公,懿德高軌,泛愛博容。
2.出自《頭陀寺碑文》纂修堂宇,未就而沒;高軌難追,藏舟易遠。
10.
遵循;依照。
1.出自《尹文子·大道下》心不畏時之禁,行不軌時之法,此大亂之道也。
2.出自《明史·儒林傳一·黃淳耀》所作詩古文,悉軌先正,卓然名家。
3.出自《倪涵谷文序》余少游倪文正公之門,得聞制藝緒論,公教余為文,必先馳騁縱橫,務盡其才,而后軌於法。
11.
統(tǒng)計。參見“軌官”、“軌數(shù)”。
1.出自《管子·山國軌》桓公曰:“善。吾欲立軌官,為之奈何?”管子對曰:“鹽鐵之策足以立軌官。”
2.出自《管子·山國軌》不通於軌數(shù)而欲為國,不可。
12.
古代戶口編制的一種。
1.出自《管子·小匡》制五家為軌,軌有長。
2.出自《三代因革論三》齊之內政,五家為軌,五軌為里,四里為連,十連為鄉(xiāng)。
13.
通“宄”。內亂。
1.出自《左傳·成公十七年》臣聞亂在外為奸,在內為軌。
2.出自《漢書·元帝紀》蓋聞唐虞象刑而民不犯,殷周法行而奸軌服。
3.出自《文選·陸機〈五等論〉》僅及數(shù)世,奸軌充斥。
14.
通“簋”。古代食器。
1.出自《儀禮·公食大夫禮》宰夫設黍稷六簋于俎西
15.
姓。周有軌革。見《尚友錄》。
1.出自《清稗類鈔?姓名類》僻姓……士、杞、理、軌。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wèi)。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