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罪。
2.
動詞
〈書〉背棄;違背。虧負。
3.
名詞
(Gū)姓。
1.
罪,罪過。
1.出自《書·大禹謨》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
2.出自《公羊傳·宣公六年》趙盾曰:“天乎,無辜,吾不弒君,誰謂吾弒君者乎?”
3.出自《袁州祭神文》刺史雖得罪,百姓何辜?宜降疾咎于某躬身,無令鰥寡蒙茲濫罰。
4.出自《嚴治篇》故嚴則法立,法立,則民寡過;寬則法弛,法弛,則民多辜。
2.
加罪,懲處。
1.出自《說苑·雜言》子石曰:“昔者吳王夫差不聽伍子胥,盡忠極諫,抉目而辜?!?/p>
3.
災難,禍害。
1.出自《漢書·王莽傳贊》害遍生民,辜及朽骨。
2.出自《后漢書·烏桓傳》五郡民庶,家受其辜,至於郡縣損壞,百姓流亡。
3.出自《吊伍子胥辭》鄂侯諍而就醢兮,龍逢諫而見屠。蓋自古而有之兮,匪夫子獨罹乎此辜。
4.
仇,仇恨。
1.出自《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吾聞父母之仇不與戴天履地……今吾將復楚辜,以雪父兄之恥。
5.
磔。分裂肢體。
1.出自《周禮·秋官·掌戮》殺王之親者辜之。
2.出自《周禮·夏官·小子》凡沈辜侯禳,飾其牲。
3.出自《說苑·善說》朽者揚其灰,未朽者辜其尸。
4.出自《學林·辜孤》磔牲謂之辜者,刑牲而用之,猶刑有罪者,故名曰辜也。
6.
辜負,對不住。
1.出自《后出塞》詩躍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2.出自《舊五代史·晉書·高祖紀四》齊延祚辜我誓言,擅行屠戮,彰殺降之罪,隳示信之文,宜除名決重杖一頓配流。
3.出自《探春·修門度歲》詞梅浪半空如繡。便管領芳菲,忍辜詩酒。
4.出自《浮生六記·閨房記樂》茍不記之筆墨,未免有辜彼蒼之厚。
7.
夏歷十一月的別名。
1.出自《爾雅·釋天》十一月為辜。
8.
通“固”。固定。
1.出自《大戴禮記·夏小正》鴂則鳴。鴂者,百鷯也;鳴者,相命也。其不辜之時也。
9.
通“固”。必定。
1.出自《漢書·律歷志上》姑洗:洗,絜也,言陽氣洗物辜絜之也。
10.
通“故”。緣故。
1.出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辜也。
11.
姓。清有辜湯生。見《清史稿·文苑傳三》。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五》辜氏,姓纂云:“今泉州晉安有此姓,不詳所出?!?/p>
1.遠方來的旅客。
1.深遠的計慮。亦指計慮深遠。
1.同"遠謀深算"。
1.深遠的謀略。
2.謂經略遠方。
1.遠處村落。
1.高遠豪邁。
2.遠遠地超過。
3.遠行。
1.疏遠輕忽。
1.遠處的門。
2.離家到很遠的地方去叫出遠門。
1.思念遠方人的夢。
1.遠祖之宗廟。
1.指外地或境外之人。
1.聲名的遠播。
1.遠方來的命令。
2.指從遠方傳令。
1.深遠的謀略。
1.謂以古人為榜樣。
1.猶遠目。放眼遠望。
1.做長遠打算。
2.指深遠的謀略。
1.猶言深謀遠慮。
1.遠望。
2.遠大的眼光。
1.謂遠出當幕賓。
1.親疏。
1.猶多年。
1.見"遠年近歲"。
1.過去至現在;長期以來。
1.對遠方人或物的思念。
1.遠親。
2.派遣到遠處。
3.猶言四方攤派。
1.猶遠眺。
1.遠離廚房。語出《禮記.玉藻》"君子遠庖廚,凡有血氣之類,弗身踐也。"
1.遠方的友人。
1.遙遠偏僻。亦指偏僻之地。
1.猶遠親。
1.謂期望時間長遠。
2.遙遠的時日。
3.謂遠會。
4.漢鐃歌名。參見"遠如期"。
1.遠大的器度。
2.謂有才能﹑能擔當大事的人。
3.遠程武器。
1.遷徙到遠處。
1.血緣關系疏遠的親戚。
1.謂好鄰居比遠方親戚更能互相幫助。
1.猶深情。
1.謂遠方尋求來的珍異之物。
1.高遠的志趣。
1.謂權力延及后代。
1.遠方的人;關系疏遠的人。指外族人或外國人。
2.遠行的人;遠游的人。多指親人。
3.指遠方來人。
1.謂一旬以外的日子。
1.指遠方的少數民族。
1.漢鐃歌名。一名《遠期》。以首句"遠如期"三字為名。
1.敬稱他人從遠方來臨。
1.猶邊塞。
1.遠天的顏色。
1.遠處的山峰。
2.形容女子秀麗之眉。
1.指秀美之眉。用黛色畫眉,色如遠山,故謂。
1.形容女子秀麗之眉。典出《西京雜記》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亦指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