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鞕”。
2.
魚骨;魚刺。
1.出自《儀禮·公食大夫禮》魚七,縮俎寢右
2.出自《感懷》詩茹鯁喉尚隘,負重力未壯。
3.出自《本草綱目·鱗四·魚魫》魚骨曰鯁,曰刺。
3.
骨、刺等卡在喉中。
1.出自《漢書·賈山傳》養三老於大學……祝?在前,祝鯁在后。
2.出自《禮記·內則》魚去乙
3.出自《后漢書·來歙傳》太中大夫段襄,骨鯁可任
4.出自《我們的力量是無敵的》杜排長,你咋不吭啦?是不是豬骨頭把你的喉嚨鯁住啦?
4.
阻塞;堵塞。
1.出自《文選·劉孝標〈辨命論〉》楚師屠漢卒,睢河鯁其流。
2.出自《亂后行經吳郵亭》詩獯戎鯁伊洛,雜種亂??轅。
3.出自《張文定公墓志銘》餉道一鯁,兵安所仰食?
4.出自《陶庵夢憶·西湖香市》壬午,虜鯁山東,香客斷絕,無有至者,市遂廢。
5.出自《生活的贊歌·老人》老人越看胡子越翹,仿佛有塊石頭鯁在心上。
5.
謂阻撓,從中作梗。
1.出自《新唐書·劉弘基傳》王威等鯁大事,弘基與長孫順德伏合后,麾左右執之。
6.
害,禍患。
1.出自《國語·晉語六》今治政而內亂,不可謂德;除鯁而避強,不可謂刑。
2.出自《后漢書·段颎傳》昔先零作寇,趙充國徙令居內,煎當亂邊,馬援遷之三輔,始服終叛,至今為鯁。
7.
直,正直。
1.出自《后漢書·來歙傳》夫理國以得賢為本,太中大夫段襄,骨鯁可任,愿陛下裁察。
2.出自《隋書·陰骨儀傳》性剛鯁,有不可奪之志。
3.出自《新唐書·劉蕡傳》萬口籍籍,嘆其誠鯁。
8.
指正直的人。
1.出自《史綱評要·宋熙寧七年》疏遠奸諛,進用忠鯁。
9.
通“哽”。參見“鯁涕”。
1.出自《后漢書·皇后紀下·靈帝何皇后》扶弘農王下殿,北面稱臣。太后鯁涕,群臣含悲,莫敢言。
10.
通“更”。輪流更替。
1.出自《三國志·魏志·李傕傳》相攻擊連月,死者數萬
11.
見“鯁鯁”。直言抗爭貌。
1.出自《水調歌頭·壽參政徐意一》詞鯁鯁嬰鱗語,不改鐵心堅。
2.出自《萬古齋公傳》於義有違,雖田夫野人女子之言,皆為之屈服;及引義爭是非,雖遇達官勢人,鯁鯁反覆,必伸己說,不少媕婀。
1.猶罪過;災禍。
1.禍辱。
1.作祟致禍的鬼怪。
1.罪過;過失。
1.因過錯而招致的罪譴。
1.引過反省。
1.舅父輩。亦為古天子對異姓諸侯的敬稱。咎,通"舅"。
1.作惡的邪怪。
1.見"咎繇"。
1.災禍。
1.兇吉。
1.猶謝罪。
1.亦作"咎舋"。
2.罪過。
1.見"咎釁"。
1.不祥之語。
1.災禍。
1.亦作"咎陶"。
2.即皋陶。舜之賢臣。咎,通"皋"。
遭受責備、懲處或禍害是自己造成的。
1.謂由于自身的罪過而得禍或受罰是完全應得的,怨不得別人。
1.過失,過錯。
1.責備。
2.罪責;罪過。
1.謂政有缺失,天示變異以警戒。謫,變異。
1.過失的報應;災禍應驗。
1.災禍應驗。
1.罪過。
2.猶得罪。
1.疾病。
1.猶疚愧。
1.猶錯誤。
1.猶過失。
1.傷心;憂慮。
1.因負疚而后悔。
1.疾病。
1.因自己的錯誤而感到痛苦慚愧。
1.猶愧恨。
1.憂念。
1.因負疚而痛心。
1.負疚;憂心。
1.猶痛心疾首。形容憂心愁痛到極點。
1.謂停放靈柩。
1.載柩之車。
1.柩車。
1.載靈柩的車。
1.指靈柩。
1.有崇高才德的人;有美德的人。畯,通"峻"。
1.優秀人才。畯,通"俊"。
1.賢明的人。畯,通"俊"。
1.賢明。畯,通"俊"。
1.鄉野中的讀書人。
1.指德高望重的人。畯,通"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