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子、~兒)植物的枝或莖。
2.
動詞
直著;挺直。
3.
動詞
阻礙;妨礙。
4.
名詞
(Gěng)姓。
5.
形容詞
〈書〉頑固。
6.
形容詞
直爽;正直。
1.
木名。即刺榆。
1.出自《說文·木部》梗,山枌榆,有朿。
2.出自《東塾讀書記·諸子書》土積成岳,則梗枏豫章生焉。
2.
草木的枝、莖或根。
1.出自《戰國策·齊策三》今子,東國之桃梗也,刻削子以為人。
2.出自《從軍中行路難》詩飄梗飛蓬不暫安,捫藤引葛度危巒。
3.出自《圖繪寶鑒》惠洪覺范能畫梅竹……筆力於枝梗極遒健。
3.
有刺的草木。參見“梗林”。
1.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梗林為之靡拉,樸叢為之摧殘。
4.
謂草木刺人。
1.出自《方言》凡草木刺人,自關而東或謂之梗。
2.出自《遼史拾遺·本紀·天祚皇帝四》地極寒而草茂,冬月不雕,雖枯不梗,馬可臥,柔如氈毯。
5.
強硬;兇猛。
1.出自《楚辭·九章·橘頌》淑離不淫,梗其有理兮。
2.出自《隋書·西域傳·吐谷渾》高祖以弘州地曠人梗,因而廢之。
3.出自《唐語林·言語》高麗雖平,余寇尚梗,西道經略,兵猶未停。
6.
挺直。
1.出自《紅樓夢》鳳姐聽說,把頭一梗,把筷子一放,腮上帶笑不笑的瞅著賈璉道:“你是真話,還是玩話兒?”
2.出自《二馬》“你知道多少中國事?你知道的比我多?”伊太太梗著脖子說。
7.
耿直,剛正。參見“梗介”“梗直”。
1.出自《錢唐吊龔魏二生賦》菅蒿茀若其梗介兮,將以閼夫玉轪。
2.出自《洛陽伽藍記·靈應寺》牧民之官,浮虎慕其清塵;執法之吏,埋輪謝其梗直。
3.出自《涑水記聞》陳旭數言其梗直,宜在朝廷。
4.出自《夜雨秋燈錄·玉紅冊》因仆素梗直,從不貪取人家一杯水,故有是遣。
5.出自《呼嚎》雖則由于性情梗直,廖二嫂有時不免冒失,但她也是一個穩扎穩打的人。
8.
阻塞;斷絕。
1.出自《管子·四時》修除神位,謹禱獘梗。
2.出自《春歸》詩世路雖多梗,吾生亦有涯。
3.出自《與王子醇書》又聞屬羌經討者,既無蓄積,又廢耕作,后無以自存,安得不屯聚為寇,以梗商旅往來?
4.出自《清明時節》他嗓子里梗住了一塊什么,臉上淌下了兩條眼淚。
9.
抵御;抗拒。
1.出自《新唐書·后妃傳上·太穆竇皇后》吾國未靖,虜且強,愿抑情撫接,以取合從,則江南、關東不吾梗。
2.出自《新齊諧·瘍醫》大興霍筤、霍筠、霍管,皆瘍醫子,筠獨秀逸出群,不屑屑本業,而喜讀書,父以其梗家教,怒而責之。
3.出自《花邊文學·北人與南人》最后投降,從這邊說,是矢盡援絕,這才罷戰的南方之強,從那邊說,卻是不識順逆,久梗王師的賊。
10.
病;禍害。
1.出自《詩·大雅·桑柔》誰生厲階,至今為梗。
2.出自《能改齋漫錄·神仙鬼怪》有《呂洞賓傳》云:“關右人,咸通初,舉進士不第。值巢賊為梗,攜家隱居終南。”
3.出自《文明之消化》而普通社會,為宗教臭味所熏習,迷信滋彰,至今為梗。
11.
暴起;突出。
1.出自《子夜》他那漲紅了的胖臉上,盡管是那么胖,卻也梗出了青筋來。
2.出自《山洪》他那老樹干似的瘦頸上梗起了幾根蚯蚓似的青筋,喉嚨也嘶嗄了開來。
12.
哽咽。
1.出自《新唐書·吳溆傳》而泚業僭逆,故留溆客省不遣,卒被害。帝悲梗甚。
13.
硬物觸壓人或動物。
1.出自《故事新編·非攻》不過布片薄,不平的村路梗著他的腳底,走起來就更艱難。
2.出自《海燕》海水澆脊背,石頭梗肚皮,可是你一動也不動。
14.
大略。參見“梗概”。
1.出自《后漢書·文苑傳上·杜篤》臣聞知而復知,是為重知。臣所欲言,陛下已知,故略其梗概,不敢具陳。
2.出自《書〈宛陵集〉后》詩粗能窺梗概,亦足慰平生。
3.出自《致蔣經國先生信》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輩身在其中,應知梗概。
15.
古代祭名。預辟災害之祭。
1.出自《周禮·天官·女祝》掌以時招梗禬禳之事,以除疾殃。
16.
姓。金有史詠妻梗氏。見《金史·胡天作傳》。
1.大腸。
1.旅途上的費用,路費。
1.桿秤的一種。秤桿一端系有盤形盛物器。
1.盤卷的無角龍。
1.旅費。
1.卷曲。
1.用清點﹑過秤﹑對帳等方法檢查現有資產的數量。
1.見"盤根錯節"。
1.內裝盤饌的禮盒擔子。
1.謂嚴加查問,使對方辭窮而隱情顯露。
1.山間曲折回旋的路。
1.盤曲而上的石級。
1.檢查清點。
2.今亦指清點存貨。
1.古代祭祀時放飲器的托底。
1.把商店的貨物器具等全部轉讓給人。
1.盤旋飛翔的猛雕。
2.指盤雕的圖形。
1.房產﹑器具﹑貨物等全部賣出或買進。
1.盤和鼎的并稱。古代建功立業,常刻辭于盤鼎以記之。因以指功勛的記載。
1.盤盛果品食物的統稱。
1.對文具盒的戲稱。
1.植物名。桑科無花果屬。
1.盛物的盤子。
2.方言。指臉龐。
1.旅途費用;路費。
2.指日常生活費用。
3.花費;開銷。
1.在杠子上做各種旋轉翻騰的動作。
1.流行于四川北部和陜西南部一帶的民歌,一般以問答的方式對唱。
1.指宴席的盤肴規格。
1.盤曲的木根。喻難辦之事。
1.樹根盤曲,枝節交錯。比喻繁難復雜不易解決的事情。
1.喻盤問底細。
1.猶環繞。
神話中開天辟地的人。傳說他生于天地混沌中,后來天地開辟,天每日增高一丈,地每日加厚一丈,他也每日生長一丈,經過一萬八千年,天就極高,地就極厚。他死后,身體各個部分變成了日月、星辰、高山、河流、草木等。
1.雜技節目的一種。
1.對太湖石的戲稱。
1.峰崖環繞的山谷。
1.相互勾結。
2.各自盤踞,相互為敵。
1.見"盤瓠"。
1.古神話中人名。據《后漢書.南蠻傳》﹑晉干寶《搜神記》等書記載,遠古帝嚳(高辛氏)時,有老婦得耳疾,挑之,得物大如繭。婦人盛于瓠中,覆之以盤,頃化為犬,其文五色,因名盤瓠。按,《玄中記》作"盤護"◇盤瓠助帝嚳取犬戎吳將軍頭,帝嚳以少女妻之。負而走入南山,生六男六女,自相配偶。其后子孫繁衍。
2.泛指南方少數民族。
1.以彩線盤繞編織成花形的一種工藝。
1.交談;談話。
1.古代行禮時回旋揖讓的動作。
①徘徊;逗留在舅舅家盤桓多天,把事情耽擱了。②曲折;盤曲彎曲盤桓的枝條。③回環旋繞炊煙盤桓向天空。
1.即臥髻。盤卷屈折其發而成。
1.游樂無度。
1.蜿蜒盤曲。
1.清點檢查貨物。
1.盤查擒獲。
1.廣積厚蓄。
1.盤曲的山腳。
1.盤算,計算。
1.方言。指善于管理家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