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甜,味道好,跟“苦”相對。
2.
動詞
自愿,樂意。
3.
名詞
甘肅的簡稱。
4.
名詞
(Gān)姓。
5.
形容詞
美好,幸福(跟“苦”相對)。
1.
美味;美味的食物。
1.出自《書·洪范》稼穡作甘。
2.出自《莊子·盜跖》必持其名,苦體絕甘,約養以持生,則亦久病長阨而不死者也。
3.出自《送窮文》飫於肥甘,慕彼糠麋。
2.
甜。
1.出自《詩·邶風·谷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2.出自《抱樸子·微旨》中有嘉味,甘如蜜。
3.出自《史通·自敘》詞人屬文,其體非一。譬甘辛殊味,丹素異彩。
4.出自《兩地書·許廣平〈致魯迅一〉》苦悶之果是最難嘗的,雖然嚼過苦果之后有一點回甘,然而苦的成分太重了,也容易抹煞甘的部分。
3.
鮮美;可口。
1.出自《說文·甘部》甘,美也。
2.出自《晉書·葛洪傳》藜藿有八珍之甘,蓬蓽有藻棁之樂也。
4.
以為甘美。
1.出自《淮南子·泰族》儀狄為酒,禹飲而甘之。
2.出自《聊齋志異·寒月芙蕖》客飲而甘之,固索傾釀。
3.出自《蔡文姬》我寢不安席,食不甘味。
5.
美好。
1.出自《詩·小雅·巧言》盜言孔甘,亂是用啖。
2.出自《左傳·僖公十年》幣重而言甘,誘我也。
3.出自《滿庭芳·春日閨思》曲詩中意,今春未歸。甘不過燕雙飛。
6.
嗜好;愛好。
1.出自《書·五子之歌》甘酒嗜音。
2.出自《文子·微明》人之將疾也,必先甘魚肉之味;國之將亡也,必先惡忠臣之語。
3.出自《溺賦》酒不可甘,甘之則沉。
4.出自《聊齋志異·恒娘》丈夫之愛妾,非必其美也,甘其所乍獲,而幸其所難遘也。
7.
貪圖。
1.出自《理惑論》許由不貪四海,伯夷不甘其國,虞卿捐萬戶之封,救窮人之急,各其志也。
2.出自《顏氏家訓·名實》有一士族……雅自矜持,多以酒犢珍玩交諸名士。甘其餌者,遞共吹噓。
8.
情愿;樂意。
1.出自《詩·齊風·雞鳴》蟲飛薨薨,甘與子同夢。
2.出自《食薺》詩世羞食薺貧,食薺我所甘。
3.出自《〈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沒有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9.
松緩。
1.出自《莊子·天道》斲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
10.
果名。即柑。
1.出自《太平御覽》橘柚類甚多,甘、橙、枳皆是。
2.出自《柳州城西北隅種甘樹》詩手種黃甘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
3.出自《宿監中偶作》詩同舍破甘醒宿酒,故人折簡索新詩。
11.
唐時黠戛斯族對巫師的稱呼。
1.出自《新唐書·回鶻傳下》〔黠戛斯族〕祠神惟主水草,祭無時,呼巫為“甘”。
2.出自《中國通史》回紇人信奉薩滿教。薩滿教是一種類似巫術的原始宗教,巫師稱為“甘”。
12.
古地名。夏有扈國南郊地。在今陜西省戶縣。
1.出自《書·甘誓序》啟與有扈戰于甘之野。
13.
水名。在陜西省戶縣境,注入澇水。見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陜西二·西安府》。
1.出自《讀史方輿紀要?陜西二?西安府》甘水在(鄠)縣西南,水經注,甘水出南山甘谷,亦北流經秦萯陽宮西,又北逕甘亭西,合於澇水。
14.
甘肅省的簡稱。
1.出自《陜甘寧邊區政府第八路軍后方留守處布告》我陜甘寧邊區軍民,服從政府領導,努力救亡事業。
2.出自《過太行山書懷》詩長城大漠作后殿,提攜捧負依陜甘。
15.
姓。殷有甘盤。見《書·說命下》。
1.出自《廣韻?談韻》甘,姓,武丁臣甘盤之后。
16.
指甜味食物。
1.出自《楚辭·招魂》大苦醎酸,辛甘行些。
2.出自《答原甫寄糟姜》詩贈辛非贈甘,此意當自求。
17.
水名。源出河南省宜陽縣境,經洛陽市西南注入洛水。見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河南三·河南府》。
1.出自《讀史方輿紀要?河南三?河南府》甘水在(洛陽)城西南四十里,源出宜陽縣鹿蹄山,東北流經故甘城,又北入于洛水。
18.
水名。源出廣西龍勝,經靈川南入漓江。見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廣西二·桂林府》。
1.出自《讀史方輿紀要?廣西二?桂林府》甘水,在(靈川)縣南。源出融山北界,流經縣西南,過大山下,東流至縣南二十里之甘棠墟而合漓江。
19.
古地名。春秋食邑名。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南。
1.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初,甘昭公有寵於惠后,惠后將立之,未及而卒。
20.
古地名。古州名。西魏廢帝三年(公元554年)改西涼州為甘州。治所在永平縣(今甘肅省張掖市西北)。轄境相當于今之甘肅省高臺縣以東弱水上游。參閱《隋書·地理志上》、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陜西十二·甘肅鎮》。
1.出自《隋書?地理志上》張掖郡,西魏置西涼州,尋改曰甘州。
1.美好的聚會。
2.良機。
1.指珍貴的財寶。
1.良辰吉日。
1.善策,妙計。
2.善謀。
1.駿馬,良馬。
指清白人家~婦女 ㄧ~子弟。
1.舊指出身良家的子女。
1.善于經營的商人。
1.善價;高價。
1.良民和賤民。
1.能征善戰的將領。
1.手藝精巧的工匠。
2.泛指在某方面技藝精湛的人。
1.美好的節日﹑節令。
1.指優質的金屬。
2.精良的兵器。
1.比喻人的文章或才德之美。
1.善良謹愿。
1.良會,歡聚。
1.賢良而才智杰出的人。
1.駿馬;良馬。
1.精良和粗劣。
1.精良與粗劣。
1.春秋時晉王良和秦伯樂的并稱。王良善御馬,伯樂善相馬。
1.賢能的官吏。
1.駿馬。
1.好媒人。
1.良民。
①舊時指一般的平民(區別于‘賤民’)。②舊時指安分守己的百姓。
1.指抗日戰爭時期,日寇占領區偽政權頒發的居民身份證。
1.良謀。
1.見"良謨"。
1.賢能的州郡長官。
1.天賦之能。
2.賢能。指賢良而有才能之人。
3.指賢良而有才能。
1.善于耕種的農夫。
2.占田較多的農民。
1.善良而懦弱的人。
1.好友。
1.佳偶。
2.見"良比"。
1.猶賢妻。
1.漢張良﹑陳平的并稱。二人皆劉邦的謀臣。
2.后世常用于比喻足智多謀之人。
1.未經剖取的美玉。常用以比喻未被選用的賢才。
1.優良的器具。
2.猶大器。比喻杰出的人才。
1.比喻賢者擇主而事。語本《左傳.哀公十一年》"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
1.精制的皮衣。古代供君王所服。
2.《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孔穎達疏"言積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見其父兄世業鋾鑄金鐵,使之柔合以補冶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學為袍裘,補續獸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后以"良裘"喻先輩高超的技藝。
1.猶果然。確實如此。
1.吉日;好日子。
1.善良。
2.指善良的人。
1.善于經營的商人。
1.使人得到教益的好老師。
使人得到教益和幫助的好老師、好朋友。
1.美好的時光;吉時。
1.同"良辰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