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往,去。
2.
動詞
(賣勁)干;投身進去。
3.
〈書〉同“訃”。
4.
名詞
(Fù)姓。
5.
動詞
在水里游。
1.
到;去;前往。
1.出自《史記·滑稽列傳》欲赴佗國奔亡,痛吾兩主使不通。
2.出自《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十三·焦仲卿妻》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
3.出自《宋史·沈與求傳》與求論九江之陷,由勝非赴鎮太緩,勝非罷去。
4.出自《兩地書·致許廣平八一》我這信要寄出了,因為明天大約有從廈門赴粵之船。
2.
急速。參見“赴追”。
1.出自《禮記·少儀》報,讀為赴疾之赴,拔、赴皆疾也。同急疾也。
3.
投入;跳進。
1.出自《楚辭·漁父》寧赴湘流,葬入江魚之腹中。
2.出自《呂氏春秋·知分》於是赴江刺蛟,殺之而復上船。
3.出自《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十三·焦仲卿妻》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
4.出自《老學庵筆記》又嘗醉赴汴水,適遇客舟,救之獲免。
4.
投身;參與。
1.出自《晉書·衛瓘傳》若來赴官軍,爵賞如先;敢有不出,誅及三族。
2.出自《三國演義》我等親赴血戰,救了這廝,他卻如此無禮。
3.出自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天情道理書》建功立業爭先赴,緯武經文大有為。
4.出自《秋》克安、克定兩人知道克明這天要出門赴宴會,他們可以玩得暢快一點。
5.
奔集。
1.出自《南山詩》或散若瓦解,或赴若輻湊。
6.
應合;順應。
1.出自《擬東城一何高》詩閑夜撫鳴琴,惠音清且悲。長歌赴促節,哀響逐高徽。
2.出自《陳書·周弘正傳》今宜赴百姓之心,從四海之望。
3.出自《讀四書大全說·論語·憲問篇四》若晉文之譎而不正,則委曲以赴事幾,而其為謀之深,反有密到於齊桓者,是以世主夏盟,而楚不能與爭。
7.
依附。
1.出自《縣齋有懷》詩大梁從相公,彭城赴仆射。
2.出自明郎瑛《七修類稿》有《奇謔·魂不赴體》
8.
往救。
1.出自《金樓子·立言下》指水不能赴其渴,望冶不能止其寒。
2.出自《撫州金溪縣主簿徐洪墓志銘》君居家,遇人無親疏,豁如也。樂赴人之急。
3.出自《云間據目抄》平生熱腸坦腹,善赴人緩急。
9.
冒著。
1.出自《漢書·淮南厲王劉長傳》高帝蒙霜露,沐風雨,赴矢石,野戰攻城,身被瘡痍,以為子孫成萬世之業,艱難危苦甚矣。
10.
泅;游泳。參見“赴水”。
1.出自《水滸傳》張順在江心里見是戴宗叫他,卻也時常認得,便放了李逵,赴到岸邊。
2.出自《水滸傳》那水淹不過他胸脯,在水中如走旱路,看看赴到金山腳下。
11.
后多作“訃”。訃告,報喪。
1.出自《左傳·隱公三年》平王崩。赴以庚戌,故書之。
2.出自《儀禮·既夕禮》赴曰:“君之臣某死?!?/p>
3.出自《史記·楚世家》十二月己酉,圍入問王疾,絞而弒之,遂殺其子莫及平夏。使使赴於鄭。
12.
謂奔喪。
1.出自《儀禮·聘禮》赴者未至,則哭于巷,哀于館。
2.出自《史通·疑古》且太王之殂,太伯來赴,季歷承考遺命,推讓厥昆。
3.出自《吹劍錄》士大夫有九十之親,聞病即趨,聞喪即赴,何以假為?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