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堢壔”。隄。
1.出自《萬竹亭記》使丁當時攻戰之殷,且見斬竹以為犍,堙溪以為堢,尚亭乎哉?
2.
同“堡”。
1.出自《廣韻?皓韻》堢,堢障,小城。堡,同堢。
3.
隄,堤壩。
1.為同一目的而努力。
2.指同德的人。
3.《國語.晉語四》"同姓為兄弟。黃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同姓則同德。"韋昭注"同父而生,德姓同者乃為兄弟。"后因以"同德"借指同姓。
1.為同一目標而共同盡力。
1.謂全心全意為共同目標努力。
1.猶同輩。
2.相同,一樣。
1.沒有在某一等級的學校畢業而具有相同程度的知識水平。
1.謂共處同一大地。
2.借指共存于人世間。
1.音調相同,比喻有相同的志趣或主張。
2.喻指志趣或主張一致的人。
3.音韻學術語。謂聲調相同。
1.猶跟著。
1.猶同群。
2.同一隊伍或同一隊列。
1.共同作惡。亦指共同作惡者。
1.見"同惡相濟"。
1.共為惡者相結為黨。
1.亦作"同惡共濟"。
2.謂惡人互相幫助,狼狽為奸。
1.同作惡者,彼此互有需求。
1.見"同惡相助"。
1.謂對共同憎惡者,必相互援助以對付之。
1.科舉時代稱同榜及第者。因同時受皇恩,故稱。
1.見"同輿"。
1.謂同案的罪犯。
1.志向相同。亦指志向相同者。
2.謂同在一體。
3.同在一地。
1.宗族中同一分支。
2.謂同一房間居住。
3.婉辭。謂夫婦過性生活。
指化合物中分子式相同,但結構和性質不同的一種現象。可分結構異構、立體異構兩大類。前者如正丁烷、異丁烷、異氰酸銀、雷酸銀,后者如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等。
1.格調﹑風格相同。
2.謂同受天子之教化。
1.比喻完全相合,完全相同。
1.共同的福祿。
2.共同求神賜福。
1.南宋愛國詞人陳亮的字。他數度上書言事,力主恢復中原,雖幾陷于死,而毫不退縮。
1.謂同一父親所生。亦指同父所生者。
1.共享美味。
1.見"同甘共苦"。
1.同受感動。
2.指同樣的感想或感受。
1.三國魏曹丕欲加害其弟曹植,嘗限植七步中成詩。植遂作《七步》詩以諷,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之語。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常以"同根"比喻兄弟。
1.謂年齡相同。
1.同樣精巧﹑精湛。
2.同擅長于某種技能。
3.同樣的工作。參見"同工同酬"。
1.曲調雖異,演奏得卻同樣精妙。比喻不同的人的辭章或言論同樣精彩,或做法雖不同而效果卻一樣。
1.兩蠶以上共作一繭,其絲稱"同功綿"。常以象征男女情深。
1.功績地位一樣。
1.見"同功繭"。
1.共同,一起。
1.在同一官署任職的人,同僚。
2.官職名位相同。
3.明內廷同支派的太監稱"同官"。
1.共殮一棺。
1.指同在翰林院任職。館,館閣。
2.指同在會館住宿。
1.猶一體,一例。
2.同籍貫。
3.并列;同列。
1.同放光輝。
2.同治(清穆宗年號)與光緒(清德宗年號)的并稱。
1.清同治﹑光緒年間的詩歌流派。其作品刻意模仿宋詩的江西派。代表作家有陳三立﹑陳衍等。
洋務運動”的舊稱。見洋務運動”(564頁)。
1.見"同歸殊涂"。
1.一同毀滅或死亡。
1.謂取法相同。
2.謂統一。
3.謂并駕,匹敵。規,通"軌"。
1.車轍寬度相同。
2.引申為同一﹑一統。
3.指古代華夏諸侯國。
4.謂同路而行。
5.比喻方法﹑法則等相同。
1.謂同受日光照耀。舊以比喻同蒙皇恩帝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