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同受感動。
2.指同樣的感想或感受。
1.謂核實定罪。
1.審核議定。
1.謂以武力征服???,通"戡"。
1.宋代皇帝郊祀禮畢,還闕門時,行勘箭之儀。規定用竹簽為箭,由金吾掌握另以金涂銅為鏃,由駕前掌握。鏃端用以合符,符合,即開門。
1.見"勘鞫"。
1.亦作"勘鞠"。
2.審訊。
1.猶看破。
1.驗對魚契。唐宋之制,殿門開閉要核對魚契。其制,以檀木刻魚形,分為左右,左留中,右置門使處,魚契左右相合始開殿門,謂之勘契。
1.猶查實。
查明礦藏分布情況,測定礦體的位置、形狀、大小、成礦規律、巖石性質、地質構造等情況。
1.猶勘合。
2.指勘合時所用的符契。
1.查問;審問。
1.審核校對。
2.特指對比書籍的不同版本和有關資料,審定原文的正誤真偽。
1.清制,地方發生災情,由督撫委派官員勘定受災程度,六成以上的為成災,五成以下的為不成災。然后結報督撫,限期奏聞。夏災限六月報完,秋災限九月報完。
校正(文字)。
1.亦作"龕虣"。
2.平定暴亂。龕,通"戡"。
1.見"龕暴"。
1.壁龕。
1.亦作"龕鐙"。
2.佛龕﹑神龕前的長明燈。
1.見"龕燈"。
1.攻克敵方。龕,通"戡"。
1.謂戰勝﹑平定。龕,通"戡"。
1.壁龕中的燈火。
1.攻克翦滅。龕,通"戡"。
1.平定。龕,通"戡"。
1.以石龕為居。
1.懸在壁上的洞窟。
1.平定叛亂。龕,通"戡"。
1.指佛寺。
1.平定變亂。龕,通"戡"。
1.流蘇下垂貌。
1.平定天下,龕,通"戡"。
1.壁上小龕。
2.墓穴。
1.壁龕中的佛像。隋江總《攝山棲霞寺碑》"其第二子仲璋為臨沂令﹐克荷先業﹐莊嚴龕像﹐首于西峰石壁與席禪師鐫造無量壽佛﹐坐身三丈一尺五寸﹐通座四丈。"后因以指佛像。
1.窗形的石龕。
1.龕山與赭山的并稱。在浙江省蕭山市東北。古時兩山夾江對峙?,F均處錢塘江南岸。
1.僧徒的塔狀盛尸器。
1.放神主的龕。
①掌管戒律的喇嘛。②喇嘛寺的主持人。③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僧官名。
1.漸近;漸漸。
1.猶適合。
2.正好;正可以。
1.能夠。
2.才能;擅長。
澳大利亞首都。人口30萬(1994年)。城市以格里芬湖為中心,湖南為行政區,湖北為商業中心。多公園和林地,有花園城”之稱。有國立堪培拉大學、圖書館、藝術館等。
1.忍受。
1.高士;賢能之士。
〈書〉風水。
1.古時為占候卜筮者之一種◇專稱以相地看風水為職業者,俗稱"風水先生"。
1.高貌。
1.深陡。
1.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