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水由地面下噴出漫溢。
2.
名詞
從地下噴出并漫溢的水。
1.
水自地下深處噴涌而出。
1.出自《爾雅·釋水》瀵,大出尾下。
2.出自《江賦》翹莖瀵蕊,濯穎散裹。
3.出自《新唐書·安樂公主傳》司農卿趙履溫為繕治,累石肖華山,磴彴橫邪,回淵九折,以石瀵水。
2.
地底涌出的泉水。
1.出自《列子·湯問》山名壺領,狀若甔甀;頂有口,狀若員環,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神瀵。
2.出自《石昌言學士宰中牟日為詩見寄》瀵泉揚沸渭,泰華聳崔嵬。
1.同"屋下架屋"。
1.亦作"屋檐"。
2.房檐。房頂伸出墻外的部分。
1.復姓。北魏有屋引叱賀真。見《魏書.高車傳》。
1.房屋。
1.房屋,住宅。
1.古代誅三族的一種重刑。一說誅于屋舍中;又一說如漢之下蠶室。屋,通"剭"。
1.房屋。
2.指房間。
1.水塘。
1.小水溝。
1.掘毀的宅第。
2.指掘毀宅第。
1.浮夸。
1.污穢,骯臟。
1.低洼濕地。
1.指荒蕪的田地。
1.高低。
2.指世事的盛衰或政治的興替。
1.沾污褻瀆。
1.淚流滿面。
1.污泥。
1.污泥。
1.污染,傳染。
1.恥辱;污辱。
1.低洼。
1.骯臟卑劣的品行。
1.沼澤。
2.鳥名。鵜鶘之別稱。
1.污濁,骯臟。
1.見"誣攀"。
1.誣蔑誹謗。
1.謂言不由衷和謬誤無知。
1.見"誣訴"。
1.欺騙蒙蔽。
1.誣告﹑進讒。
1.誣陷。
1.亦作"誣辭"。亦作"讖辭"。
2.虛假不實之詞﹔言過其實之詞。
3.特指誣陷之詞。
1.見"誣詞"。
1.欺騙。
1.陷人于罪并加以逮捕。
1.虛妄荒誕。
1.欺詐之道。
1.誣蔑詆毀。
1.捏造事實以敗壞他人名譽。
1.猶誣服。
1.謂無辜而服罪。
在我國,指捏造事實,偽造證據,作虛假告發,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處分的行為。誣告陷害同錯告或檢舉失實有原則區別。
1.見"誣構"。
1.見"誣構"。
1.虛妄怪異。
1.虛妄詭譎。
1.謂諸侯每年派大夫聘問于天子。
1.在今河南省孟津縣東北黃河上。東漢靈帝時于此設關﹐為河南八關之一。
1.古代貨幣名。每錢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