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功績。參見“閥閲”。
1.出自《新唐書·李自良傳》﹝李自良﹞從袁傪討賊袁晁,積閥至試殿中監,事浙東薛兼訓節度府。
2.出自《桑懌傳》京師樞密吏謂曰:“與我銀,為君致合職。”懌曰:“用賂得官,非我欲,況貧無銀,有固不可也。”吏怒,匿其閥。
3.出自《明史·宋晟等傳贊》雖策勛之日,未即剖符,而各以積閥受封。
2.
仕宦人家自序功狀而樹立在門外左邊的柱子。
1.出自《玉篇·門部》在左曰閥,在右曰閱。
2.出自《通董提舉楷啟》閥冠云霄,樓高湖海。
3.
仕宦門第;名門巨室。
1.出自《送文暢師北游》詩薦紳秉筆徒,聲譽耀前閥。
2.出自《新唐書·柳玭傳》東都仁和里裴尚書寬子孫眾盛,實為名閥。
3.出自《幽夢續影》惟蘭為絕代美人,生長名閥,耽於詞畫。
4.
指在某一方面有支配勢力的人物或家族。
1.出自《清平樂?蔣桂戰爭》風云突變,軍閥重開戰。
5.
[英valve]通稱活門。也稱閥門、凡爾。管道、泵或其他機器中調節和控制流體的流量、壓力和流動方向的裝置。種類很多,如氣閥、水閥、油閥等。
1.見"賢妻良母"。
1.賢明的州郡長官。
1.見"賢內助"。
1.賢惠能干的妻子。亦用以敬稱他人妻室。
1.有德行有才能。
2.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1.見"賢俊"。
1.有才德的女子。
2.敬稱他人之女。
1.賢惠的配偶。
1.賢慧的妻子。
2.尊稱人妻。
1.賢德的朋友。
1.賢惠的配偶。
1.對丈夫是賢惠的妻子,對子女是慈善的母親。
1.長輩對子侄輩或先生對門生弟子的愛稱。
1.有德行有勇力。
1.賢人巧匠。
1.對親戚的尊稱。
1.古代夫婦間的愛稱。
2.古代君對臣的愛稱。
1.有才德的人。
2.濁酒的別名。
1.指濁酒。
1.賢明的人。
2.賢良仁愛。
1.指魏晉間"竹林七賢"中的阮籍﹑阮咸叔侄二人。
1.賢明善良。
2.指賢明善良的人。
1.謂身分高貴。
1.賢明的名聲。
1.指賢達名流。
1.敬稱人之外甥。
1.道德才智極高。
2.道德才智極高的人。
3.佛;菩薩。
4.賢人酒和圣人酒的并稱。
1.志行高潔﹑才能杰出的人。
1.對人妻室的尊稱。
1.賢明的地方官。
1.佛教菩薩名。
2.唐代高僧法藏,西域康居人。為華嚴宗的創立者。通稱賢首大師。
1.山名。在河南省信陽縣西南,亦名賢隱山。
2.樂府鼓吹曲名。
1.中國佛教派別之一。其實際創始人唐法藏,字賢首,通稱"賢首大師",故名。又因以《華嚴經》為主要經典,故亦稱"華嚴宗"。參見"嚴宗"。
1.語本《周禮.地官.鄉大夫》"鄉老及鄉大夫群吏獻賢能之書于王。"賢能之書,謂舉薦賢能的名錄,后因以"賢書"指考試中式的名榜。
1.對他人叔叔的敬稱。
1.形容女子德性佳美。
2.指德性佳美的女子。
1.先賢的著述。
1.對人孫子的敬稱。
2.賢惠的子孫。
1.指黃金臺。相傳戰國燕昭王筑臺而置金,以求天下賢士,故稱。
1.有德行的君王。
2.匈奴貴族的封號。有左賢王﹑右賢王。共同襄助大單于處理國事。
1.有才德有聲望的人。
1.繪有孔子七十二弟子等賢人肖像的廊屋。
1.賢能英武。亦指賢能英武的人。
1.對他人子嗣的敬稱。
1.語出《論語.學而》"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本謂對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多指尊重賢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1.險阻陡峭。
2.超然突立。
1.危險傾側。
1.邪惡之心。
2.危險的情況。
1.崎嶇曲折。
2.邪惡不正。
1.謂崎嶇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