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尒”。
2.
代詞。你們;你。
1.出自《書·盤庚》凡爾眾,其惟致告:自今至于后日,各恭爾事。
2.出自《詩·小雅·無羊》誰謂爾無羊?三百維群!
3.出自《代陳思王京洛篇》詩寶帳三千所,為爾一朝容。
4.出自《夢溪筆談·雜志》上問大者曰:“爾何人也?”
5.出自《聊齋志異·小翠》此爾翁姑,奉侍宜謹。
6.出自《申屠氏》勿駭!老父為爾作主。
3.
代詞。此,這個。
1.出自《公羊傳·僖公二十一年》執(zhí)未有言釋之者,此其言釋之何?公與為爾也。公與為爾奈何?公與議爾也。
2.出自《禮記·檀弓上》孔子在衛(wèi),有送葬者,而夫子觀之,曰:“善哉為喪乎!足以為法矣!小子識之。”子貢曰:“夫子何善爾也?”
3.出自《奏彈劉整》范喚問何意打我兒?整母子爾時便同出中庭,隔箔與范相罵。
4.
代詞。彼,那個。
1.出自《世說新語·賞譽下》許掾嘗詣簡文,爾夜風恬月朗。
2.出自《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爾時心氣壯,百事謂己能。
3.出自《書信集·致姚克》未知何日南歸,爾時如我尚在滬,而又能較現(xiàn)在自由,當圖暢敘也。
5.
代詞。如此,這樣。
1.出自《書·康誥》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終,自作不典,式爾,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殺。
2.出自《禮記·雜記》宦於大夫者之為之服也,自管仲始也;有君命焉爾也。
3.出自《后漢書·鄧禹傳》汝乃我家出,亦敢爾邪?
4.出自《與王庠書》文章猶爾,況所謂道德者乎。
5.出自《長生殿·驚變》唉,正爾歡娛,不想忽有此變,怎生是了也!
6.出自《定復仇之是非》若曰求飲食者本為充肌肉,求匹偶者本為長子孫,則人情必不爾也。
6.
助詞。用作詞綴,猶“然”。
1.出自《論語·先進》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
2.出自《文選·傅毅〈舞賦〉》翼爾悠往,暗復輟已。
3.出自《青氈帳十二韻》傍通門豁爾,內(nèi)密氣溫然。
7.
助詞。用于句末。a.表限止。相當于“而已”。
1.出自《禮記·檀弓下》不以食道,用美焉爾。
2.出自《論語·鄉(xiāng)黨》便便言,唯謹爾。
3.出自《老學庵筆記》元佑中,稱高太皇為太母,皆謂帝之祖母爾。
4.出自《論衡·知實》今耳目聞見,與人無別;遭事睹物,與人無異,差賢一等爾,何以謂神而卓絕?
8.
助詞。用于句末。b.表肯定。相當于“呢”、“呀”。
1.出自《公羊傳·僖公二年》君若用臣之謀,則今日取郭明日取虞爾。
2.出自《孟子·萬章上》郁陶思君爾。
3.出自《明膽論》夫唯至明能無所惑,至膽能無所虧爾。
4.出自《擇友說》取友之道,人品為先,學問文章,其末事爾。
9.
助詞。用于句末。c.表疑問。猶乎。
1.出自《公羊傳·隱公元年》然則何言爾?
2.出自《公羊傳·隱公二年》何譏爾?
10.
應諾聲。猶是。參見“爾爾”。
1.出自《南史·恩倖傳·戴明寶》前廢帝嘗戲云:“顯度刻虐為百姓疾,比當除之。”左右因唱“爾”,即日宣殺焉。
2.出自《南史·蔡撙傳》帝嘗設大臣餅,撙在坐。帝頻呼姓名,撙竟不答,食餅如故。帝覺其負氣,乃改喚蔡尚書,撙始放箸執(zhí)笏曰:“爾。”
11.
通“薾”。花盛貌。
1.出自《詩·小雅·采薇》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2.出自《說文·草部》《詩》曰:彼薾惟何
12.
通“邇”。近。
1.出自《詩·大雅·行葦》戚戚兄弟,莫遠具爾。
2.出自《周禮·地官·肆長》實相近者相爾也。
3.出自《儀禮·士昏禮》贊爾黍授肺脊,皆食。
13.
通“邇”。淺近。
1.出自《荀子·天論》其說甚爾,其菑甚慘。
1.會戰(zhàn)。劉邦曾率韓信等圍項羽于垓下,后來戲劇小說因謂會戰(zhàn)為"會垓"。
2.引申指被包圍的陣地﹑山頭。
1.會同起稿。
1.謂鼓點集中,急擊緊打。
1.某些組織或團體所定,為會員必須遵守的規(guī)則。
對話 ①(多用于學習別種語言或方言時)。
1.山名。在浙江省紹興縣東南。相傳夏禹大會諸侯于此計功,故名。一名防山,又名茅山。
2.郡名。秦置,今江蘇省東部及浙江省西部地。
同‘匯集 ’。
1.根據(jù)某些團體組織的章程,經(jīng)過一定手續(xù)而取得的作為該團體成員的資格。
①監(jiān)督和管理財務的工作,主要內(nèi)容有填制各種記帳憑證,處理帳務,編制各種有關報表等。②擔任會計工作的人員。
1.亦作"會粹"。
2.匯集;聚集。
1.行家,精通某種技藝的人。
1.見"會者不忙"。
1.謂行禮之節(jié)期。
2.合乎節(jié)奏。
1.聚會飲酒。
1.會同審問。
聚集。也作匯聚。
1.會同查勘。
和來訪的客人見面~室。
1.會客的屋子。
1.舊時考核官吏成績或?qū)W校考課。
2.文人結(jié)社,定期集會,研習功課,傳觀所作文字,謂之"會課"。
1.即五經(jīng)魁。明清科舉制度,考生于五經(jīng)試題里各認考一經(jīng),錄取時,取各經(jīng)之第一名合為前五名,稱五經(jīng)魁(因分房關系,實際不止五名)。會試中之五經(jīng)魁亦稱"會魁",鄉(xiāng)試則稱"鄉(xiāng)魁"。
1.舊時禮俗,成婚后新郎隨新娘回娘家會親,女家設宴款待,謂之"會郎"。
1.明理。
1.相聚而立。
1.猶流利,流暢。
見面。
1.猶應能。
1.明清兩代商人發(fā)行的一種異地支付錢款的憑證。原來是在一地交款領票,到另一地兌現(xiàn)的,后因金屬貨幣不足,加以發(fā)行者的信用良好,這種會票便漸漸代替貨幣在市場流通。
聚齊各村參加集訓的民兵后天到縣里~。
1.中醫(yī)指人體內(nèi)陰陽兩氣會聚。
雙方或多方共同簽署。
1.指加入搖會等組織的成員按期平均交納的款項。
1.舊時結(jié)婚后男女兩家互邀親屬相見之禮。
1.指專事買通官府,保釋罪犯,居間謀利的人。會,通"儈"。
1.會集的期限﹑日期。
2.聚會的日期。
1.共同參加喪葬儀式。
雙方或多方共同商量~大計。
1.相會少,別離多。感慨人生聚散無常或別離之苦。
1.謂征召會合。
1.分班出巡警戒人員在預定的時間和地點會齊巡邏,稱"會哨"。
2.指巡查人員定時會齊。
1.舊時指政治﹑宗教﹑學術等團體。
2.公司。來自日語,為英語company,corporation的意譯。
1.會集在一起射箭。
①會同審理(案件等)。②會同審查~施工圖紙。
1.有超人的本領;有神通。
1.相聚進食。
1.集市。
1.會商事情。
2.懂事;曉事。
明清兩代各省舉人參加的科舉考試,每三年在京城舉行一次。
1.一起等著。
會游泳他從小就~。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