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明朗,清亮。
2.
形容詞
清涼,清潔。
3.
形容詞
(性格)率直;痛快。
4.
形容詞
舒服;暢快。
5.
動詞
違背;發生差失。
1.
亦作“慡”。
2.
明亮;清朗。
1.出自《書·牧誓》時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2.出自《望水》詩苕苕嶺岸高,照照寒洲爽。
3.出自《八月十五夜玩月》詩清光凝有露,皓魄爽無煙。
4.出自《香山紅葉》我去的那日,天也作美,明凈高爽,好得不能再好了。
3.
昌明。
1.出自《書·大誥》爾庶邦君,越爾御事:爽邦由哲。
2.出自《臣里》三世耳相續,三世目相續,三世心知相續,社鬼護之,其爽十世;水不溺,火不燒,雷霆不求,其爽百世。
4.
開闊;寬闊。
1.出自《齊謳行》營丘負海曲,沃野爽且平。
2.出自《會圣宮頌》地爽而潔,宇敞而邃。
3.出自《南堂雜興》詩屏除長物軒楹爽,洗濯塵襟肺腑涼。
5.
豪爽。
1.出自《晉書·王濟傳》〔濟〕少有逸才,風姿英爽,氣蓋一時。
2.出自《文心雕龍·樂府》至於魏之三祖,氣爽才麗。
3.出自《清異錄·文用》蕭穎士文爽兼人而矜躁為甚。
6.
暢快;舒服。
1.出自《滕王閣序》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
2.出自《過夏國新安縣》詩氣當霜降十分爽,月比中秋一倍寒。
3.出自《駱駝祥子》路本來極寬,加上薄雪,更教人眼寬神爽。
7.
后用以指心神、神志。
1.出自《左傳·昭公七年》用物精多,則魂魄強,是以有精爽至於神明。
2.出自《釋愁文》寂寂長夜,或群或黨,去來無方,亂我精爽。
3.出自《宋景文公筆記·考古》荀彧之於曹操,本許以天下。及議者欲加九錫,彧未之許,非不之許,欲出諸己耳。操不悟,遽殺之。然則天奪其爽以誅彧,寧不信乎?
8.
用以指依附于形體的精神,即所謂“魄”。
1.出自《為裴相公讓官表》承命驚惶,魂爽飛越,俯仰天地,若無所容。
2.出自《故朝列大夫劉君墓碣銘》懼夫魂爽之無依也,於是招之以葬於先塋。
9.
差失;不合。
1.出自《詩·衛風·氓》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2.出自《文選·曹植〈求通親親表〉》誠骨肉之恩,爽而不離。
3.出自《史通·雜記上》非惟與左氏有乖,亦於物理全爽者矣。
4.出自《舊五代史·晉書·高祖紀三》雖逾孔子之文,未爽周公之訓。
5.出自《聊齋志異·織成》因各出相較,長短不爽毫厘。
6.出自《民彝與政治》究之,因果報償,未或有爽。
10.
差別;不同。參見“爽籟”。
1.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進讓之道,其何爽與?
2.出自《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二途如爽,即用兼通。
11.
喪失;失去。
1.出自《國語·周語下》晉侯爽二,吾是以云。
2.出自《雜詩》君子守固窮,在約不爽貞。
3.出自《病橘》詩剖之盡蠹蝕,采掇爽所宜。
4.出自《軒亭冤演說》這時候不早了,怎么還沒有來,莫非他們爽了約么?
12.
傷敗;敗壞。
1.出自《老子》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2.出自《楚辭·招魂》露雞臛蠵,厲而不爽些。
3.出自《列子·仲尼》耳將聾者,先聞蚋飛;口將爽者,先辨淄澠。
13.
受傷害。
1.出自《漢書·賈誼傳》夫樹國固必相疑之勢,下數被其殃,上數爽其憂,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
14.
古代南詔國所設官制名。
1.出自《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上》幕爽主兵,琮爽主戶籍,慈爽主禮,罰爽主刑……督爽,總三省也。
15.
句首助詞。
1.出自《書·康誥》爽惟民迪吉康。
2.出自《書·康誥》爽惟天其罰殛我。
16.
書法用語。肅穆飄然。
1.出自《法書要錄》肅穆飄然曰爽。
2.出自《法書要錄》勁力外爽,古風內含。
17.
古水名。爽水。在函谷關城東,又名纻麻澗。
1.出自《山海經·中山經》又西五十里,曰谷山,其上多谷,其下多桑。爽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谷水,其中多碧綠。
2.出自《水經注·谷水》爽水……世謂之舒麻澗,北流,注于谷。
18.
通“鷞”。
1.出自《左傳·昭公十七年》爽鳩氏,司寇也。
19.
草鞋上的絞繩。
1.出自《西游記》足下踏草履,乃是枯莎槎就之爽。
1.薯蕷的別名。其塊莖可食用﹐又可入藥﹐故稱薯藥﹐又稱山藥。
1.篇名。史稱南朝梁任昿八歲時所作﹐辭義甚美。事見《南史.任昿傳》。原文已佚◇用為年幼聰慧過人的典實。
1.同"日新月異"。
1.亦稱"月雌"。農歷以十二地支紀月的別名。地屬陰﹐故名。
2.月影。借指月光﹑月亮。
1.謂月滿時才發生月食。亦用以比喻盛極則衰。
1.映于水中或隱約于云間的月亮影子。亦指月亮。
2.月光。
1.漢掖庭中的臺名。
1.按月受雇傭的人。
1.見"月游"。
1.建酉之月。指舊歷八月。
1.唐代出入宮殿及城門的魚符。雄雌各十二﹐雄者存宮內﹐雌者授其人﹐符合以為憑信﹐按月而易﹐故稱。
1.月光。
2.寺宇﹐佛寺。
1.白色的羽毛。
2.即月旗。羽﹐旗幟。
3.指旗仗。
1.見"月御"。
1.指極西之地。
1.亦作"月馭"。古代神話中為月亮駕車的神。亦借指月亮。
2.月車。
1.花好月圓。象征幸福美滿。常用作祝頌之詞。語出宋晁端禮《行香子》詞"莫思身外﹐且斗樽前﹐愿花長好﹐人長健﹐月長圓。"
2.比喻良辰美景。
1.每月。
1.月季花的一種。常年開花﹐深紅或深桃紅色﹐小葉薄而帶紫色。亦泛指月季花。
2.比喻每月成為慣例。
1.月暈。
1.月亮周圍的光圈。月光經云層中冰晶的折射而產生的光現象。常被認為是天氣變化起風的征兆﹐俗稱風圈。
1.云翳﹐大片的云。
1.聳入云霄的高山。
1.彌漫四布的瘴氣。
1.借指遠行的車駕。
2.指神仙通行的道路。
1.助詞。用于句末,表提頓,以引起下文。
1.行云聚集。
2.比喻眾多的人或事物迅速到來。
1.軍陣中一種蜿蜒曲折的橫隊。
2.泛指軍陣﹐軍旅。
3.陣云。語出南朝陳徐陵《出自薊北門行》﹕"天云如地陣。"
1.謂云隨風而行。
2.行于云中。形容高遠。
1.古代打擊樂器﹐表面有云狀花紋。為行軍﹑狩獵時所用。
1.有云狀圖飾的箏。
1.云氣興起﹐神龍飛動。比喻英雄豪杰遇時奮起。
1.如云霧之蒸騰會集。形容眾多。
1.比喻絢麗多彩。
2.形容事物蓬勃興起﹐蔚為大觀。
1.云氣和芝草。
2.靈芝。
1.高聳入云的樹枝。
1.有云狀花紋的紙。
1.高遠的智慮。
1.見"云中白鶴"。
1.傳說中的神名。見《楚辭.九歌》及《漢書.郊祀志上》。所指何神﹐諸說不一。王逸﹑顏師古注謂為云神﹐王闿運《楚辭釋》謂為云夢澤水神﹐郭沫若《九歌今譯》謂為女神﹐姜亮夫《屈原賦校注》謂為月神。
1.指漢代鎮邊名將魏尚。尚于文帝時任云中太守﹐因報功所上敵人的首級數與實際殺敵數相差六個﹐被削職。馮唐為其申冤﹐因令持節赦魏尚﹐使復為云中太守◇用以泛指忠心耿耿的邊將。
1.同"云中白鶴"。
1.太平天國時隱語。即刀(兵器)。
1.畫舫。裝飾華麗的游船。因用云母作裝飾﹐故稱。
1.云母的一種。
2.有云形紋飾的圓珠。
1.高聳入云之竹。
1.指銀河。
2.指山間的河流。
1.接連不斷。
1.道家符箓。亦借指道家典籍。
2.指焚香時繚繞的煙氣。
3.謂形如篆書的云。
簡稱《云莊樂府》。散曲集。元代張養浩(號云莊)作。不分卷。收錄小令二十七調,一百五十八首,套數二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