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行頓遲。
1.出自《說文·馬部》篤,馬行頓遲也。
2.出自《訄書·訂文》馬之重遲,物之重厚,其重同,其重之情異,則別以篤、竺。
2.
固;堅實。
1.出自《詩·唐風·椒聊》椒聊之實,蕃衍盈匊,彼其之子,碩大且篤。
3.
誠篤。
1.出自《后漢書·班彪傳論》彼將以世運未弘,非所謂賤焉恥乎?何其守道恬淡之篤也!
2.出自《答胡生書》至于是而不悔,非信道篤者,其誰能之。
4.
加厚;增厚。
1.出自《禮記·中庸》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
2.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以篤周祜。
5.
深厚。
1.出自《漢書·賈山路溫舒等傳贊》路溫舒辭順而意篤,遂為世家,宜哉。
2.出自《新唐書·裴垍傳》議者謂帝知垍明,倚任方篤,尚不免疑嫌,以信處位之難云。
3.出自《宋史·蘇轍傳論》轍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
4.出自《詩言志--寫在〈廖仲愷〉公映之時》歷史資料證實,廖仲愷與何香凝自從一八九七年在廣州結婚后,夫妻志同道合,互敬互愛,感情彌篤,在革命需要的關鍵時刻,他們傾注的卻是英雄的兒女情。
6.
純一;專一。參見“篤行”、“篤志”。
1.出自《禮記·儒行》儒有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
2.出自《答耿中丞書》公既深信而篤行之,則雖謂公自己之學術亦可也,但不必人人皆如公耳。
3.出自《且介亭雜文·河南盧氏曹先生教澤碑文》中華民國二十有三年秋,﹝先生﹞年屆七十,含和守素,篤行如初。
4.出自《論語·子張》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出自《南史·儒林傳·鄭灼》常蔬食,講授多苦心熱,若瓜時,輒偃臥以瓜鎮心,起便讀誦,其篤志如此。
6.出自《西游記》師徒們出洞來,攀鞍上馬,找大路,篤志向西。
7.出自《花城》她并不是保羅見到的那種博學而篤志的大學生。
7.
甚;達到高度。常形容病勢沉重。
1.出自《史記·范雎蔡澤列傳》昭王強起應侯,應侯遂稱病篤。
2.出自《舊唐書·列女傳·樊彥琛魏氏》彥琛病篤。
3.出自《嘯亭雜錄·阿文成公用人》﹝阿文成公﹞病篤時,將其兵書、詩文稿盡命焚之。
8.
切實;確鑿。參見“篤論”。
1.出自《朱烈女傳》﹝烈女朱寶﹞偶憶書中語,服其論之篤也。
9.
困;困苦。
10.
象聲詞。參見“篤篤”。
1.出自《有志者》篤篤篤地老和尚起勁敲著木魚做早課。
11.
通“督”。
1.出自《孔子家語·入官》篤之以累年之業,不因其力,則民引而不從。
2.出自《宋故乾州刺史張公神道碑》﹝張公﹞與夫人諄諄蚤暮篤子以文。
3.出自《小爾雅疏證》《春秋傳》“司馬督”,《漢書·古今人表》作“司馬篤”,“督”“篤”同。”
1.尋找查看。
1.探求。
2.清理。
1.猶舍本求末。
1.探訪游歷。
1.巡邏。
1.找關系;托人情。
1.重溫舊盟。
1.尋求;尋找。
1.尋找;摸找。
1.大木。
1.尋事吵鬧。
1.謂循蹤探索。
1.故意找麻煩或鬧別扭。
1.尋求人情。
1.游賞秋景。
1.猶尋找。
1.找人。亦謂尋釁生事。
1.隨聲;緊接別人的聲音。
2.循著聲音;尋找發聲之處。
1.游賞名勝。
1.推求省察。
1.用兵。
2.求師。
1.尋覓詩句。
1.片刻﹐不久。
1.故意制造事端或找麻煩。
1.尋找事端﹐制造糾紛。
1.隨手;隨即。
找尋思考尋思良久|魯達尋思道俺只指望痛打這廝一頓,不想三拳真個打死了他。”
1.企圖自殺;自殺。
2.對某些鹵莽行為的斥責。
1.鬧著要自殺。極言吵鬧的不可開交。
1.尋繹誦讀。
1.尋常﹐平凡。
1.尋找搜索。
2.追尋思索。
1.酒令之一。以紙鬮分寫唐僧﹑孫行者和妖精名﹐拈得孫行者的尋唐僧。猜對時﹐唐僧飲一杯;猜誤時﹐與妖精拇戰﹐輸者飲。
1.尋究探討。
2.尋找。
1.故意挑毛病。
1.推求玩味。
1.探究微細的跡象或玄妙的道理。
深入探求,仔細體味文章耐人尋味。
1.詢問;探索。
1.探討分析。
1.尋事挑釁。
1.方言。吵嘴。
1.游賞勝景。
2.追逐香氣。
3.梵語"干闥婆"(gandharva)之意譯。指樂神;樂人。
1.探問消息。
釁事端。故意找借口挑起事端尋釁鬧事。
1.謂為文專在辭句上下功夫。亦指披閱文章專注于辭句。
1.猶言成群結隊。形容眾多的人依次成行成隊。
1.謂考查整理。
1.相續﹐連續。
1.無邊無際。
2.古宗教名﹐見《通典·邊防九》引唐杜環《經行記》。或以為古代大食人稱祆教徒為"尋尋"(zemzem的音譯)。一說﹐指今蘇丹境內尼羅河以東到紅海之濱以游牧為生的貝賈人所崇奉的原始拜物教。參閱沈福偉《中西文化交流史》第四章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