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片刻﹐不久。
1.催花吐放。
1.釀成禍患。
1.造酒。
1.釀酒的器具。
1.釀成禍亂。
1.釀酒的米。
1.謂蜜蜂做蜜。
1.酵母。真菌的一種,黃白色,圓形或卵形,內有細胞核﹑液泡等。釀酒﹑制醬﹑發面等都是利用酵母引起的化學變化。
1.以糯米釀酒。
1.泉名。在今安徽省滁州市西南。
1.發酵時能產生熱的有機物,如牛馬糞﹑稻草﹑麥秸﹑玉米秸﹑草葉等。可以用來為溫床加熱。
1.制造事端。
1.謂用秫黍釀酒。
1.酒坊;酒店。
1.唐汝陽王李琿的自稱。
1.見"釀甕"。
1.空中水蒸氣逐漸凝聚而形成為雪。
1.猶濃郁。
1.指酒。
用發酵的方法制造泉水釀造的酒味特別醇。
1.制造和粉飾。
1.釀造。
1.指高處。
1.謂飛鳥棲止。
1.剖鳥占卜。古代西域的一種習俗。
1.用鳥篆書寫的簡策。
1.鳥窩。
1.亦作"鳥陣"。
2.兵法中的陣名。
1.王莽所定六體書之一。篆書的變體。以其像蟲鳥之形,故名。春秋戰國時就有這種字體,大都鑄或刻在兵器上。秦書八體中有"蟲書"。施用于旗幟和符信。也有采用作印章文字的。
1.一種火槍。
1.傳說中的山名。
瑤族的歲時食品。流行于廣西大瑤山地區。每年秋末冬初,瑤族在捕獲過路的候鳥后,拔去羽毛,清除內臟,用鹽和炒米粉腌于壇內,數日后就可食用。陳年的鳥酢,形如膠汁,具有治療痢疾等病的功效。
1.如鳥飛竄。形容四下逃散。
1.鳥腹細毛。
1.詈詞。猶土氣。
1.狹險典折的山路。
1.見"鳥盡弓藏"。
1.即雉堞。
1.傳說中的一種獸名。
1.引誘其他飛鳥相隨的活鳥。
1.《易.旅》"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后號唃。"《公羊傳.僖公十九年》"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魚爛而亡也。"后以"鳥焚魚爛"謂因內亂而覆亡。
1.在海鳥成群棲息的地方,逐漸堆積起來的一層層的鳥糞‖多量的氮﹑磷或鉀,是很好的肥料,產于智利和我國南海的許多島嶼上。
1.鳥中的鳳凰。比喻俊杰。
1.如飛鳥棲伏,野獸奔走無路。形容勢竭力窮,處境困難。
1.《史記.夏本紀》"鳥夷皮服。"裴髎集解"鄭玄曰'東方之民搏食鳥獸者。'孔安國曰'服其皮,明水害除。'"本謂東方海島居民以鳥獸皮毛為服◇以"鳥服"借指荒遠之地。
1.星宿名。柳宿的別稱。
1.鳥巢因建于弱枝而傾覆。比喻處境極端危險。
1.禽鳥的油脂。
1.鳥鳴。
1.樂曲名。唐武則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