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孔;洞。
2.
名詞
(Dòu)姓。
3.
名詞
人體某些器官像洞穴的部分。
1.
孔穴;洞。
1.出自《禮記·禮運》〔禮義〕所以達天道,順人情之大竇也。
2.出自《莊子·外物》天之穿之,日夜無降,人則顧塞其竇。
3.出自《射訓狐》詩梟驚墮梁蛇走竇,一夫斬頸群雛枯。
4.出自《獄中雜記》余在刑部獄,見死而由竇出者日四、三人。
2.
門旁小戶。亦指簡陋門戶。
1.出自《朝散大夫主管沖佑觀鮑公墓志銘》自是終清卿去,邊人開竇而睡,牛羊被野矣。
2.出自《智囊補·捷智·靈變》榮族子敝,小隨母養於宗中,及十二,自竇而走,至大街。
3.出自《厭世心與自覺心》目擊窮苦細民,雜處蓬竇。
3.
古代橢形的地窖。參見“竇窖”。
1.出自《禮記·月令》〔仲秋之月〕穿竇窖,修囷倉。
2.出自《淮南子·時則訓》穿竇窖。
4.
水溝;水道口。
1.出自《周禮·考工記·匠人》竇其崇三尺。
2.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有大雨,自其竇入。
3.出自《韓非子·五蠹》澤居苦水者,買庸而決竇。
4.出自《齊東野語·巴陵本末》王聞變,匿水竇中。
5.
潰決;掘通。
1.出自《國語·周語下》不防川,不竇澤。
2.出自《絳守居園池記》鑿高,槽絕,竇墉,為池、溝、沼、渠、瀑,??潺終出。
3.出自《新唐書·循史傳·韋丹》〔丹〕筑堤捍江,長十二里,竇以疏漲。
6.
人體某些器官或組織的內部凹入部分。
1.出自如:鼻竇;胃竇。
7.
姓。
1.出自《廣韻?候韻》竇,姓,出扶風、觀津、河南三望。
1.嵩山與少室山的并稱。亦用為嵩山的別稱。
1.舊時祝壽的頌詞。語本《詩.大雅.崧高》"崧高惟岳,峻極于天。惟岳降神,生甫及申。"崧,同"嵩"。
1.即嵩山。嵩山東為太室,西為少室,故稱。
1.嵩山之南。
2.寺觀名。在河南省登封縣太室山下。北魏太和年間建,初名嵩陽寺。唐改名嵩陽觀,宋改名天封觀,元改名嵩陽宮。宮前有唐徐浩書《嵩陽觀圣德感應頌》石刻,境內有古柏三株,傳為漢武帝登嵩山時所封。參閱《清一統志.河南.河南府一》。
1.傳說仙人王子喬好吹笙作鳳凰鳴,仙人浮丘公迎之居嵩山。事見漢劉向《列仙傳.王子喬》◇因以"嵩陽笙"指仙界音樂。
1.故址在河南省登封縣太室山南麓。建于五代。宋太宗至道元年七月賜額"太室書院"。仁宗景佑二年九月置學官,重修,詔令更名"嵩陽書院",并賜額。為宋代四大書院之一。明末傾圮殆盡。清康熙十三年重建。參見"四書院"。
1.即嵩山。
1.驚慌。
1.亦作"?悀"。
2.見"慫恿"。
1.歡愉。
1.見"悚仄"。
1.惶恐;驚恐。
1.歡欣奉戴。
1.猶震動。
1.驚恐。
1.因惶愧而汗出。
1.見"悚惶"。
1.亦作"悚皇"。
2.猶惶恐。
1.猶恭敬。
1.亦作"悚愳"。
2.恐懼;戒懼。
1.見"悚懼"。
1.猶惶恐。
1.惶恐慚愧。
1.猶言兢兢業業。
1.聳立,豎立。
1.見"悚栗"。
1.惶恐慚愧。
1.見"悚企"。
1.亦作"悚跂"。
2.引頸舉踵而望。形容殷切盼望。
1.憂懼貌。
1.惶恐膽怯。
1.歡慶。
懼怕的樣子毛骨悚然|面露悚然之色。
1.亦作"悚詟"。
2.畏服。
1.恐懼貌。
1.恐懼;惶恐。
2.常用為奏章或書信中的套語。
3.警惕。
4.敬畏。
1.謂因惶懼而屏息。
2.用為書信中的套語。猶惶恐。
1.驚異。
1.歡悅跳躍。
1.歡悅跳躍。
1.亦作"悚側"。
2.惶恐不安。
1.恐懼戰栗。
1.見"悚懾"。
1.高聳峙立。
1.惶恐慚愧。
1.高聳挺拔。
2.指人物或詩文的高超。
1.肅然警蹕。聳﹐通"竦"。
1.恭敬真誠。聳﹐通"竦"。
1.高聳突出。
1.形容山巒﹑樹木等高聳蒼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