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子、~兒)成片的較硬的物體。
2.
名詞
(~兒)店鋪的門板。
3.
名詞
黑板。
4.
名詞
演奏民族音樂或戲曲時打節拍的樂器。
5.
名詞
(~兒)音樂和戲曲中的節拍。參看“板眼”。
6.
形容詞
不靈活;呆板。
7.
形容詞
硬得像板子似的。
8.
動詞
露出嚴肅或不高興的表情。
9.
動詞
〈方〉糾正;約束(多指不好的習慣等)。
10.
名詞
(~兒)形狀像板子的。
11.
見“老板”。①私營工商業的業主。②過去對著名戲曲演員的尊稱。
12.
名詞
(Bǎn)姓。
1.
木板;片狀木材。
1.出自《墨子·備城門》樓出於堞四尺,廣三尺,廣四尺,板周三面。
2.出自《禮記·內則》大夫七十而有閣
3.出自《過斛斯校書莊》詩斷橋無復板,臥柳自生枝。
4.出自《王征南墓志銘》然精微所在,則亦深自秘惜,掩關而理,學子皆不得見。征南從樓上穴板窺之,得梗概。
2.
泛指板狀的扁平之物。
1.出自《月蝕詩效玉川子作》烏龜怯奸怕寒,縮頸以殼自遮,終令夸蛾抉女出,卜師燒錐鉆灼,滿板如星羅。
2.出自《春渚紀聞·趙安定提研制》《硯譜》稱唐人最重端溪石,每得一佳石,必梳而為數板,用精鐵為周郭。
3.出自《警世通言·樂小舍??生覓偶》錢王大喜,乃使石匠于山中鑿石為板,以黃羅木貫穿其中,排列成塘。
3.
板筑用的夾板。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三年》陳人城,板隊而殺人,役人相命,各殺其長。
2.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王試度其功。癸四板,射稽八板。
3.出自《浩然齋意抄·栽》《左傳》“水昏正而栽”,今筑墻之板也。
4.
笏,手板。古代官吏上朝時所執的記事板。
1.出自《后漢書·禮儀志中》正德曰:“八能士各言事?!卑四苁扛鲿逖允?。
2.出自《文心雕龍·奏啟》自漢置八儀,密奏陰陽,皂囊封板,故曰封事。
3.出自《發廣陵留上家兄兼寄上長沙》詩家貧無舊業,薄宦各飄飏。執板身有屬,淹時心恐惶。
4.出自《宋史·陳恕傳》恕每便殿奏事,太宗或未深察,必形誚讓。恕斂板??踖,退至殿壁負立,若無所容。
5.出自《參議閻公神道碑》公既不得行其志……遂投板棄官而去。
5.
詔書。
1.出自《后漢書·楊賜傳》宜絕慢傲之戲,念官人之重,割用板之恩,慎魚貫之次。
2.出自《轉常侍上疏》即日被中曹板轉臣為左常侍。臣自惟常人,觸事無可,謬被拔擢,實為光榮。
6.
指皇帝冊封委任下屬官員。晉、南北朝時,諸王及大臣對屬官的任命亦稱板。參閱宋程大昌《演繁露·白板天子》。
1.出自《南齊書·豫章文獻王嶷傳》桂陽之役,太祖出頓新亭壘,板嶷為寧朔將軍,領兵衛從。
2.出自《魏書·敬宗孝莊帝紀》又詔上黨百年以下九十以上板三品郡,八十以上四品郡,七十以上五品郡。
3.出自《南齊書·褚炫傳》宋義陽王昶為太常,板炫補五(品)官。
4.出自《北史·沈文秀傳》房天樂者,清河人,滑稽多智。文秀板為長史。
7.
文書;簿冊。參見“板冊”、“板籍”。
1.出自《世說新語·言語》范寧作豫章,八日請佛有板,眾僧疑,或欲作答。有小沙彌在坐末,曰:“世尊默然,則為許可。”眾從其義。
2.出自《文心雕龍·檄移》露板以宣眾,不可使義隱。
8.
見“板板”。乘戾,反常。
1.出自《詩·大雅·板》上帝板板,下民卒癉。
2.出自《為王壽峰題問天圖仿玉川體》詩惟其事原板板,故其形常夢夢。
9.
遲滯;靜止。
1.出自《玄微先生》詩樹栽嗤漢帝,橋板笑秦皇。
2.出自《和鄭拾遺秋日感事一百韻》守道慚無補,趨時愧不臧……忸恨山思板,懷歸海欲航。
10.
謂書法、神態、文章等呆板。
1.出自《山水純全集·論用筆墨格法氣韻之病》古云,用筆有三?。?一曰板病,二曰刻病,三曰結病。板病者,腕弱筆癡,取與全虧。物狀平匾,不能圓渾者,板也。
2.出自《閑情偶寄·詞曲下·科諢》然為凈丑之科諢易,為生旦外末之科諢難。雅中帶俗,又於俗中見雅;活處寓板,即於板處證活。
3.出自《集外集拾遺補編·我對于〈文新〉的意見》論文看起來太板,要再做得花色一點。
11.
謂結成硬塊。參見“板結”。
1.出自《天工開物·菽》凡種綠豆,一日之內,遇大雨板土,則不復生。
12.
謂面孔繃緊。表示不悅、嚴肅或冷淡。
1.出自《官場現形記》制臺聽了,面孔一板道:“你這人真好糊涂!”
2.出自《老張的哲學》“我們信教的還不能賣女兒求自己的富貴!”龍樹古板著面孔,代表著上帝的尊嚴。
3.出自《沉思》但青年卻板起冷酷蒼白的面目對她,有時向她臉上用力看一看。
13.
樂器中用以按拍的拍板。
1.出自《望江南》詞檀板輕聲銀甲緩,醅浮香米玉蛆寒。醉眼暗相看。
2.出自《和人聽歌》紅臉初分翠黛愁,錦筵歌板拍清秋。
3.出自《資治通鑒·唐昭宗天復二年》全忠與之宴,胤親執板,為全忠歌以侑酒。
4.出自《哨遍》套曲鑼敲月面,板撒紅牙。
5.出自《長生殿·驚變》不須他絮煩煩射覆藏鉤,鬧紛紛彈絲弄板。
14.
印刷書畫的印板。
1.出自《清波別志》甫鋟木,亦以有不應言者,旋被旨毀板。
2.出自《顧曲雜言·白練裙》次年,李九我署南禮部,追書肆刻本,毀其板,然已傳播遠近矣。
3.出自《書信集·致鄭振鐸》而此地印費貴,每板三元,記得先生言北平一元即可,若然,則四十板可省八十元。
15.
書籍、碑帖的版本。
1.出自《七修類稿·辯證一·巾箱板》今人以小板書冊為巾箱板,以其可置於巾箱也。
2.出自《履園叢話·碑帖·唐九成宮醴泉銘》惟吾鄉秦氏有舊本,千金不易。有秦仲堅者遂取翻刻,以售于人,謂之秦板。
3.出自又如:宋板;明板。
16.
笞刑刑具。亦為用刑時的計數單位。
1.出自《金線池》既然韓解元在此替你哀告,這四十板便饒了。
2.出自《清通典·刑一》定獄具之圖,一曰板,以竹篦為之,大頭徑二寸,小頭徑一寸五分,長五尺五寸,重不得過二斤。
3.出自《且介亭雜文·病后雜談》秦王孫可望殺了陳邦傳父子,御史李如月就彈劾他“擅殺勛將,無人臣禮”,皇帝反打了如月四十板。
17.
指鑄錢的模子。參見“板板六十四”。
1.出自《清文獻通考·錢幣一》民間日用小錢久已剔除,其余官板制錢,或因行用日久,稍有邊幅不整及顏色微暗者,見飭呈繳給價解局改鑄。
18.
指棺槨之材。
1.出自《金瓶梅詞話》尚舉人家有一副好板,原是尚舉人父親在四川成都府做推官時帶來,預備他老夫人用的。
2.出自《警世通言·宋小官團圓破氈笠》客人若要看壽板,小店有真正婺源加料雙拼的在里面;若要見成的,就殿中但憑揀擇。
3.出自《醒世姻緣傳》計大官問道:“家里有板沒有?”晁大舍道:“家里雖有收下的幾付,祇怕用不著的?!?/p>
4.出自《兒女英雄傳》到了我慶八十的這年,又有位四川的木商朋友,送了我副上好的建昌板。
19.
特指明代宦官的一種乘輿。
1.出自《酌中志·內臣佩服紀略》板,其制如床面,高五寸許,於偏后些安一椅圈,前后以粗絨繩拴,用杠二條斜插抬走,離地尺許。凡司禮監掌印秉筆年老者方私置坐之。
20.
數量詞。古代表示墻垣長度或寬度的單位,其制不一。
1.出自《公羊傳·定公十二年》雉者何?五板而堵,五堵而雉,百雉而城。
2.出自《戰國策·秦策四》決晉水以灌晉陽,城不沈者三板耳。
3.出自《詩·小雅·鴻雁》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4.出自《新唐書·韓游瑰傳》游瑰遣兵筑豐義,才二板而潰。
5.出自《宋史·五行志一上》建昌軍大水,城不沒者三板。
21.
見“老闆”。亦作“老版”。工商業的業主及其代理人。
1.出自《到莫斯科去》因為在那布店中,老板固然不把他看作一個人,先生們對于他也非??峥獭?/p>
2.出自《包身工》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
3.出自《書信集·致鄭伯奇》版稅請交內山老版。
22.
指戲曲唱腔中的節拍、節奏。
1.出自《曲律》惟腔與板兩工者,乃為上乘。
2.出自《閑情偶寄·演習·授曲》字頭、字尾及余音,皆為慢曲而設。一字一板或一字數板者,皆不可無。
3.出自《談〈杜麗娘〉》關于唱曲的方法,魏良輔先生曾經說過,要字清,腔純,板正。
23.
謂鏤板印刷。
1.出自《容齋四筆·蔣魏公逸史》且板行之,傳之天下后世。
2.出自《歸潛志》〔李屏山〕又多為浮屠作碑記傳贊,往往詆訾吾徒。諸僧翕然歸向,因集以板之,號《屏山翰墨佛事》。
24.
數量詞。用為書畫的計數單位。一板,猶言一幅,一頁。
1.出自《吳船錄》寺有唐畫羅漢一板,筆跡超妙,眉目津津,欲與人語。
2.出自《金錢記》我上學讀了八年光景,一本《蒙求》還有五板不曾記得。
25.
數量詞。房屋和他物的計數單位。
1.出自又如:三板豆腐。
2.出自《三省邊防備覽》流民入山者……數年有收,典當山地,漸次筑土屋數板。
26.
數量詞。印刷書畫所用印板的計數單位。
1.出自《夢溪筆談·技藝》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
27.
指古板,陳舊。參見“板腐”。
1.出自《紅樓夢》賈政道:“難道淇水、睢園不是古人的?”寶玉道:“這太板了,莫若‘有鳳來儀’四字。”
28.
見“老闆”。舊時佃農對地主、雇工對雇主之稱。
1.出自四川民歌《口朝黃土背朝天》五谷雜糧歸老板,一家大小過不得年。
2.出自《火》如果有人還想能夠在老板爺們手里討得一點面子或便宜時,我真是勸他不起這念頭的好!
29.
見“老闆”。舊時對不相識者的敬稱。
1.出自《死亡線上的斗爭》看見他們過去,看清了是兩個穿破衣服的老百姓。我跟上去了,在他們一個的背上輕輕一拍:“老板,你們哪里去?”
30.
見“老闆”。方言。舊時對著名京劇演員或組織戲班的京劇演員的尊稱。
31.
見“老闆”。舊時對丈夫的俗稱。
1.出自《同住的三家人》你們老板回來沒有
2.出自《人民日報》我和老板兩個人,三十年來勤勤苦苦替地主開墾過二次荒洲,自己卻一年到頭不夠吃,沒得穿。
3.出自《醒世姻緣傳》先時薛夫人也還壯健,又有薛教授這個老板,他還有些怕懼。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