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背離君上。
一種面食,用薄面片包餡而成,形如耳朵怕府里要裹餛飩,肥的臊子何用?
1.東漢梁鴻字伯鸞,為避世高士,"及卒,伯通等為求葬地于吳要離冢傍。咸曰'要離烈士,而伯鸞清高,可令相近。'"見《后漢書.逸民傳.梁鴻》◇因以"魂傍要離"為稱頌死者操守高潔之典。
1.同"魂不附體"。
1.同"魂不附體"。
1.見"魂不守舍"。
1.同"魂不附體"。
1.惶愧失色,驚恐不安。
1.木虻的別名。
1.古代謂死者衣冠之車。像死者生時乘坐之形,供出喪時用。
1.形容思念萬分。
1.猶言魂不守舍。
1.在孝堂為亡魂虛設的床。
1.精神和勇氣。
1.戲曲中扮演女鬼的角色。
1.猶言神魂顛倒。
1.《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蘿為周與?"后因以"魂蝶"為詠夢之典。
1.猶斷魂。形容極其悲傷或激動。
2.指死。
1.見"魂旛"。
1.亦作"魂幡"。
2.舊時辦理喪事時用以招魂或引導亡魂的旗,長方形,下垂。
1.同"魂飛魄散"。
1.同"魂飛魄散"。
1.同"魂飛魄散"。
1.同"魂飛魄散"。
1.同"魂飛魄散"。
1.同"魂飛魄散"。
1.形容十分心向往之﹐不能自持。
1.同"魂飛魄散"。
形容非常驚恐。
1.同"魂飛魄散"。
1.同"魂飛魄散"。
1.同"魂飛魄散"。
1.同"魂飛魄散"。
1.猶言魂不附體。
1.指心。
1.精神意念。
1.神祠。
1.死者的靈魂和骸骨。
1.同"魂飛魄散"。
1.猶印象。
1.盛貌。
2.眾多貌。
3.動貌。
1.精神理智。
1.夢中精神交接。
1.即魂輿。
1.形容驚恐萬分。
1.形容驚恐萬分。
1.猶批注。《宋史.藝文志二》有《三劉漢書標注》六卷。三劉,劉敞﹑劉攽﹑劉奉世。
2.謂注明排印格式。
1.高柱。
①衡量事物的準則技術~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②本身合于準則,可供同類事物比較核對的事物~音ㄧ~時。
壓強的一種常用單位,1標準大氣壓等于1,01
3.25百帕。
指一百斤麥子磨出八十五斤白面的面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