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文書,證件。
2.
名詞
簿冊;書籍。
3.
名詞
簡札,古人寫字或刻字用的小木片或小竹片。
4.
名詞
(Dié)姓。
1.
古代可供書寫的簡札。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右師不敢對,受牒而退。
2.出自《漢書·路溫舒傳》取澤中蒲,截以為牒,編用寫書。
2.
表冊;譜籍。
1.出自《韓非子·大體》豪杰不著名于圖書,不錄功于盤盂,記年之牒空虛。
2.出自《新豐折臂翁》詩是時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
3.出自《送潘景純》詩晚賜綠衣隨宦牒,始操丹筆事戎旃。
4.出自《頂羯君頌》家世蟬嫣,牒有闕文。
3.
泛指書籍。
1.出自《后漢書·方術傳序》神經怪牒,玉策金繩,關扃於明靈之府,封縢於瑤壇之上者,靡得而窺也。
2.出自《赭白馬賦》訪國美于舊史,考方載於往牒。
3.出自《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收績開史牒,翰飛逐溟鴻。
4.出自《文獻通考·經籍一》初,光武遷還洛陽,其經牒秘書,載之二千余兩。
4.
授予官職的文書。
1.出自《漢書·匡衡傳》平原文學匡衡材智有余,經學絕倫,但以無階朝廷,故隨牒在遠方。
2.出自《上張仆射書》九月一日,愈再拜受牒之明日,在使院中,有小吏持院中故事節目十余事來示愈。
5.
證件;憑證。
1.出自《新唐書·百官志一》天下關二十六,有上、中、下之差,度者,本司給過所;出塞逾月者,給行牒。
2.出自《新唐書·食貨志五》諸使捉錢者,給牒免徭役,有罪府縣不敢劾治。
3.出自《宋史·徽宗紀二》五月壬寅,停僧牒三年。
4.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凡客死於此者,其官歸籍,例給牒。
6.
官府公文的一種。
1.出自《杜陵叟》詩昨日里胥方到門,手持敕牒榜鄉村。
2.出自《舊唐書·職官志二》凡京師諸司,有符、移、關、牒下諸州者,必由於都省以遣之。
3.出自《與陳員外書》凡公之事:上而下者,則曰符曰檄;問訊列對,下而上者,則曰狀;位等相以往來,曰移曰牒。
4.出自《新唐書?百官志一》下之達上,其制有六:……六曰牒。
7.
呈文。
1.出自《夢溪續筆談》生遂投牒乞致仕,自袖牒立庭中。
2.出自《齊東野語·汪端明》始謁廟,有嫗持牒立道左,命取視之,累千百言,皆枝贅不根。
8.
發文;行文。
1.出自《贈太傅董公行狀》并牒太常,議所謚。
2.出自《夢溪筆談·權智》至揚州,牒州取地圖。
3.出自《五雜組·事部二》至曲江大會,先牒教坊。
4.出自《續郡志記兵》又牒諸將攻湖州。
9.
木板。
1.出自《墨子·備蛾傅》答樓不會者,以牒塞。
10.
疊布。
1.出自《后漢書·王符傳》且其徒御仆妾,皆服文組彩牒。
11.
重疊;折疊。
1.出自《淮南子·本經》積牒旋石。
2.出自《三婦艷詩》大婦裁霧縠,中婦牒冰練。
3.出自《梁任公·〈墨經校釋〉序》第七條又牒出“不”字,似乎太牽強了。
12.
量詞。猶篇。
1.出自《論衡·別通》通人胸中懷有百家之言,不通者空腹無一牒之誦。
2.出自《摩訶缽羅若波羅蜜經鈔序》獻《梵天品》一部,四百二牒。
13.
量詞。猶扇。
1.出自《謝賚碧慮棋子屏風啟》垂賚碧慮棋子屏風二十牒。
14.
量詞。猶件。
1.出自《新唐書·儒學傳序》初,孔穎達等始署官,發《五經》題與諸生酬問。及是,惟判祥瑞案三牒即罷。
15.
指訟辭。參見“牒訴”。
1.出自《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敲撲喧囂犯其慮,牒訴倥傯裝其懷。
2.出自《送人為閩宰》詩政用慈良化,居無牒訴紛。
3.出自《宋史·文苑傳一·何承裕》每覽牒訴,必戲判以喻曲直,訴者多心伏引去。
16.
姓。北齊有牃舍樂。見《北齊書·慕容儼傳》。
1.出自《廣韻?怗韻》牒,虜姓。后魏書牒云氏,后改為牒氏。
1.朱紅的屋脊。
1.朱墨和黑墨。古人用于書寫與點校書籍。
1.傳說上古帝王少皞時的官名。
1.古代行藉田禮用的農具,因涂成赤色,故稱"丹耦"。二耜為耦。
1.紅色的荷花。
1.紅花。
1.赤誠的心。
2.琥珀的別名。
1.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序志》"齒在逾立,則嘗夢執丹漆之禮器,隨仲尼而南行。"后以"丹漆隨夢"指追隨前哲。
1.同"丹旗"。
舊時點校書籍用的丹砂和鉛粉(朱筆書寫,鉛粉涂抹)丹鉛點勘。
1.見"丹黃甲乙"。
1.猶丹誠。
1.神仙居住的巖穴。
1.赤誠懇切。
1.指鳳凰。
2.泛指紅色羽毛的鳥。
①中國古代繪畫常用紅、青兩色,故稱畫為丹青”。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也可稱繪畫藝術為丹青”。《晉書·顧愷之傳》尤善丹青,圖寫甚妙。”民間稱畫工為丹青師傅”。②比喻堅貞。因丹青兩色不易變易丹青不渝。
1.指朝廷廟堂。
1.指古代功臣的畫像。古代天子為表彰功臣的功勛,令畫工畫其像于臺﹑閣中,故稱。
1.畫工。
1.樹名。
1.竹名。
1.亦作"丹邱"。
2.傳說中神仙所居之地。
1.見"丹丘"。
1.一種紅曲。用于防腐。
1.赤色的宮闕。
2.借指皇帝所居的宮廷。
1.赤色的喜鵲。晉王嘉《拾遺記.周》"﹝周昭王﹞二十四年,涂修國獻青鳳﹑丹鵲各一雌一雄。孟夏之時,鳳﹑鵲皆脫易毛羽。聚鵲翅以為扇,緝鳳羽以飾車蓋也。"后多用作信使的代稱。
1.紅花。
1.亦作"丹沙"。
2.即朱砂。礦物名。色深紅,古代道教徒用以化汞煉丹,中醫作藥用,也可制作顏料。
3.指丹砂煉成的丹藥。
1.傳說古有丹砂井,人飲其水而得壽。
1.即丹訣。
1.丹扉。
1.紅色的衣裙。
1.煉丹的方士。
1.華美的房屋。
2.煉丹的丹房。指寺廟。
1.丹書鐵契。
1.《詩.唐風.揚之水》"素衣朱襮"毛傳"諸侯繡黼丹朱中衣。"鄭玄箋"中衣以綃黼為領,丹朱為純也。"后泛稱士大夫的衣服為丹素。
2.赤誠純潔的心。
3.猶史冊。
4.繪畫所用的紅白顏料。
5.朱書符箓的白絹。 6.比喻粉飾的言辭。
1.細粒的丹砂。
2.傳說中的山名。
3.湖北睢水中產丹砂,因以指代睢水(在今湖北保康境內)。
1.紅色的臺階。亦喻仕進之路。
2.指高入云霄的山峰。
3.指尋仙訪道之路。
針灸穴位中人體臍下的關元、陰交、氣海、石門四穴都別稱丹田。也有稱臍下為下丹田,心窩部為中丹田,兩眉間為上丹田。在練氣功時意守丹田,就是把內氣有意識地運向臍下小腹。
1.侍候方士煉丹的童子。
1.借指平民。晉諸葛長民,有武功,歷官顯要。曾督青揚二州諸軍事,領青州刺史,又領晉陵太守,鎮丹徒。長民驕縱貪侈,不恤政事,所在殘虐,為百姓所苦。常懼劉裕繩之以法,乃嘆曰"貧賤常思富貴,富貴必履機危。今日欲為丹徒布衣,豈可得也!"后果為劉裕所殺。見《晉書.諸葛長民傳》。
2.指南朝宋劉穆之。穆之東莞莒(今山東莒縣)人,世居京口(丹徒),少時家貧,常就岳家乞食。一日食飽求檳榔,其妻兄弟戲之曰"檳榔消食,君乃常饑,何忽須此?"及穆之為丹陽尹,召妻兄弟飲,至醉飽,令廚人以金盤盛檳榔一斛進之。見《南史.劉穆之傳》◇以指貧困未遇之士。
1.赤色的帳幕。
1.紅日。
1.紅霞。
2.比喻紅艷的色彩。
在廣東省仁化縣城南。山勢綿亙,峰林陡峭,紅崖丹壁。有三峰寶珠、海螺、長老,海螺居中而最雄偉。有一線天、天柱山、錦石巖、海山門等勝景。為廣東四大名山之一和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1.朱弦。泛指絲樂。
1.謂絢麗的天空。
2.帝王居處;朝廷;京都。
3.猶上蒼。
1.去京都的路。
1.謂朝廷重臣的風姿。
忠誠的心留取丹心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