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用棍棒等的一端向下撞擊。
2.
動詞
砸,舂,捶打。沖擊;攻打。
3.
動詞
攪擾,擾亂。
4.
動詞
以短棒捶打濕衣物以助去污。
5.
動詞
比喻背后譏評。
1.
舂;捶。
1.出自《普曜經·迦林龍品》十方佛土,如虛空界,合集諸華,名香搗香,衣服華蓋幢幡,金銀眾寶,象馬車乘,樹葉花實,男女大小,犍沓和真陀羅天龍鬼神釋梵四王,時放大雨。
2.出自《世說新語·汰侈》韭蓱齏,是搗韭根,雜以麥苗爾。
3.出自《雨》詩柴扉臨野碓,半濕搗香粳。
4.出自《西游記》狠得他將金箍棒一搗,搗開門扇。
5.出自《飄動的篝火》我慢慢蹲下,用胳臂肘搗了一下旁邊的一個同志。
2.
沖擊;攻打。
1.出自《徐霞客游記·游雁宕山日記》龍湫之瀑,轟然下搗潭中。
2.出自《楊家將演義》汝觀彼營,有可搗之處否?
3.出自《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詞百萬工農齊踴躍,席卷江西,直搗湘和鄂。
3.
胡搞;攪擾。
1.出自《儒林外史》你又什么事搗鬼話?同你共事,你是……總不肯放出錢來。
2.出自《狠透鐵》現在,全水渠的每個人都明白過來了,完全是王以信故意把老漢搗昏的。
4.
用同“倒”。倒換;替換。
1.出自《不能走那條路》翻拙弄巧,袍子搗個大夾襖。
1.評定功勞之大小。
1.評定功勞﹐接受賞賜。
1.評定功勞之大小給予封賞。
1.猶論功行封。
劉少奇作于1939年7月。編入《劉少奇選集》上卷。共九節。提出革命者要在實踐中進行自我修養和學習。修養方法是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同人民群眾的革命實踐相結合。共產黨員思想意識上的修養,在根本上就是用共產主義世界觀去同自己的各種非共產主義世界觀進行斗爭。分析了黨內各種錯誤思想及其產生的根源和正確處理的方法。
1.論罪。
1.選用使任官吏。論﹐通"掄"。
1.論告彈劾。
1.研究考核。
1.謂任意評論是非好壞。
2.點了黃金又數白銀。極言財富之多。
1.任意評論是非好壞。
1.談論婚事。謂提親。"昏"﹐婚的古字。
1.談論婚事。
1.編次撰集。
1.記述。
2.佛教書籍類別。指對三藏的分類﹑疏論。
1.論文家。
1.議定價格。
1.主張和見解。
1.建議。
1.鹽推薦。論﹐通"掄"。
1.論述講諫的方法。
2.議論和進諫。
1.評論將領的才干。
1.講論﹔談論講說。
1.爭論與交談。
2.結交﹔交朋友。
1.論辯詰問。
1.論說和解釋。
2.謂據理申辯使之解脫(罪責)。
3.處理解決。
1.按斤量計算。
1.鹽進用。論﹐通"掄"。
1.講論經典﹔評論經書。
1.討論研究。
1.猶話舊。
1.謂上書皇帝論事救人。
1.鹽推舉。論﹐通"掄"。
1.判決。
2.判處死刑﹔處決囚犯。
1.論調高亢。
1.討論研究。
1.發表議論的人﹔評論的人。
1.猶清談。
1.斗嘴﹔爭吵。
1.議論道理。
2.爭論是非。
3.按照道理。
4.理論。
5.邏輯。
1.邏輯學的舊稱。
1.憑借勇力。
1.評論考察官吏的才德。
1.評論﹔計較。
2.猶思量。
1.一一論述。
2.指言官上書檢舉彈劾。
3.議論的范圍。
1.討論樂律。
1.論說倫理。
2.逐一論述。
1.置放經藏的地方。
2.論辯的門類。
1.《論語》和《孟子》的并稱。
1.定罪。
2.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