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憂傷,悲苦。
2.
動詞
畏懼;害怕;驚愕。
1.
悲傷,愁苦。
1.出自《詩·檜風·匪風》瞻顧周道,中心怛兮。
2.出自《柳毅傳》悲泗淋漓,誠怛人心。
3.出自《與鄭叔度書》每一與言,悲怛不能自已。
2.
痛苦,傷痛。參見“慘怛”。
1.出自《文選·嵇康〈幽憤詩〉》感悟思愆,怛若創痏。
2.出自《送何省齋》詩不悟聽者心,怛若芒在背。
3.
畏懼,驚恐。
1.出自《列子·周穆王》知其所由然,則無所怛。
2.出自《文選·左思〈魏都賦〉》顧非危卵於疊棋,焉至觀形而懷怛。
3.出自《請上尊號表》西戎之首,北虜之渠,怛威愧德,失據狼狽。
4.
恐嚇。
1.出自《世說新語·雅量》亮有大兒數歲……溫太真嘗隱幔怛之,此兒神色恬然。
2.出自《卜肆銘》美之使怡愉,怛之使駭畏。
5.
驚動。參見“怛化”。
1.出自《列子·力命》北宮子之寐久矣,一言而能寤,易怛也哉!
6.
驕縱。
1.出自《淮南子·繆稱》矜怛生於不足,華誣生於矜。
2.出自《新書·道術》克行遂節謂之必,反必為怛。
1.取作準則﹑規范或榜樣。
1.挑選。
1.接受審問。
1.招致憎惡。
1.猶借債。
1.用作典范。
1.求取證據。
1.拿不完,用不盡。形容非常豐富。語本宋蘇軾《前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1.猶立志。
1.得到重視。
1.《孟子.滕文公上》"且許子何不為陶冶,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宮古代對房屋的通稱◇以"取諸宮中"謂取用于自己家中,極言其便利。
1.趕緊收拾行裝。
1.猶守拙。自謙之詞。
1.取得憑借﹑助益。語本《孟子.離婁下》"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
1.充分取得。
1.喝酒致醉。
1.深長。
1.即蓌醬。一種用胡椒科植物制成的辛辣而芳香的醬。
1.雄壯貌。
1.遙遠。
1.男子到女家迎娶新婦。
2.指男子結婚。
1.謂男子結婚。
1.形容呼吸聲。
1.駝背。
1.即齲齒。俗稱"蛀牙"﹑"蟲牙"。
1.指女子故意做作的狀若齒痛的笑容。
1.牙齒蠹蝕,身體蜷曲。形容丑陋。
1.蛀牙痛。
1.脫離黑暗勢力,走向光明的道路。
1.謂棄農經商。
1.見"去本就末"。
1.去路。
1.猶排除。
1.去的地方。
2.場所;地方。
1.去掉粗糙的部分,留取其精華。
1.猶可以。
2.可以去。
1.舊時被丈夫休棄的婦女。
1.猶言去舊迎新。
1.免除或辭去官職。
1.猶回家。
1.離開本國。
2.離開京都或朝廷。
3.離開故鄉。
1.以后。
1.除去火源。喻除去根本原因。
2.中醫指消除體內的火氣。
1.復姓。相傳為春秋鄭穆公子去疾之后代。見《通志.氏族四》。
①從舍;取舍君子慎其所去就|不以炎涼為去就。②舉動;舉止范先欲殺畿以威眾,且觀畿去就|有一類弟子,為人去就乖疏。③禮數;體統失事君去就|相公前敢稱詩人,其不識去就如此!
1.往來,往返。
2.謂離去而又歸來。
3.離去。來,語氣助詞。
4.猶言左右,表示概數。
5.佛教語。指過去﹑未來。
1.佛教語。指過去﹑未來﹑現在。
1.分離;離開。
1.離去或留下。
2.指離去者或留下者。
3.取舍。
4.猶成敗。
5.猶死生。
1.前進的道路;去某處的道路。
2.上路。
3.去的地方;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