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奪取,多指篡位。
2.
動詞
私意改動或曲解。
3.
名詞
(Cuàn)姓。
1.
亦作“簒”。
2.
用強力奪取。
1.出自《墨子·兼愛中》今家主獨知愛其家,而不愛人之家,是以不憚舉其家,以篡人之家。
2.出自《漢書·衛青傳》大長公主執囚青,欲殺之。其友騎郎公孫敖與壯士往篡之,故得不死。
3.出自《聊齋志異·伍秋月》王怒,不暇語,持刀直入,一役一刀,摧斬如麻,篡取女郎而出。幸無覺者。
3.
特指臣子奪取君位。
1.出自《孟子·萬章上》而居堯之宮,逼堯之子,是篡也,非天與也。
2.出自《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田常篡齊,六卿分晉。
3.出自《漢書·王莽傳贊》故得肆其奸慝,以成篡盜之禍。
4.
指以庶奪正。
1.出自《〈春秋穀梁傳〉序》弒逆篡盜者國有,淫縱破義者比肩。
5.
弋取;射取。
1.出自《后漢書·逸民傳序》鴻飛冥冥,弋者何篡焉。
2.出自《酬崔十六少府》詩肯效屠門嚼,久嫌弋者篡。
3.出自《齊天樂·雁》詞陳陳行行,高空猶恐弋人篡。
6.
人體會陰部位。
1.出自《素問·骨空論》﹝督脈者﹞其絡循陰器,合篡間,繞篡后,別繞至少陰……其男子循莖下至篡,與女子等。
2.出自《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周身名位骨度》篡:者,橫骨之下,兩股之前,相合共結之凹也。前、后兩陰之間,名下極穴,又名屏翳穴、會陰穴,即男女陰氣之所也。
7.
選擇。
1.出自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行篡》權衡,所以篡賢取良也。
2.出自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篡卒》兵之勝在於篡卒,其勇在於制。
1.接待賓客的處所。
2.客中的住處;客邸。
1.名刺,名片。
1.客人的名單。
1.一種山鳥的鳴聲。清汪洪度《黃山領要錄上.祥符寺》載,有鳥狀如鴝鵒,毛色淺黃,其聲若人語,曰"客到客到",猶如杜鵑鳴聲"不如歸去",鷓鴣鳴聲"行不得也哥哥"之類。
1.為賓客之道。
1.旅舍。
1.他鄉;外地。
規模小設備簡陋的旅館。
1.仆人。
2.猶客民。
1.去年冬天。
1.客民中頭目的自稱。
1.南朝宋詩人謝靈運的小名。
1.見"夢兒亭"。
1.客船上的帆。
2.借指客船。
①機關團體的食堂里臨時給來客開的飯。②飯館、火車、輪船等處論份兒賣的飯。
1.旅邸;客店。
供旅客或來客住宿的房間。
1.客船。
1.供應門客的生活費用。
1.使賓服。
1.客戶交納的賦稅。
1.出門人應遵守的規矩。
1.租種別人的田地。
與主觀世界”相對。哲學上指人的意識之外獨立存在的物質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
唯心主義的一個派別,主張有不依賴人的意識而存在的‘精神 ’或‘理’,認為物質世界是這種‘精神 ’或‘理’的體現或產物。
1.招待賓客的處所。亦指旅店。
1.游子的愁思。
2.游子發愁。
①舊時指以租佃為生的人家(跟‘主戶’相對)。②舊時指外地遷來的住戶。③工廠企業或經紀人稱來往的主顧;客商展銷的新產品受到國內外~的歡迎。
1.身處異鄉的情懷。
1.游子的魂魄﹑精神。
1.本指旅客在旅店里吃飯。亦指代客店。
1.指因外邪侵襲而成的疾病。
①寄居的籍貫(區別于‘原籍’)。②寄居本地的外地人。
1.客中的生計。
1.寄居異鄉。
2.指在外寄宿。
1.商人。因販賣貨物而往來各地,故稱。
1.客籍將領。
2.指不隸屬于本部之將。
3.泛指書吏衙役。
1.謂客籍將軍。
1.指堂前西邊的臺階。古代禮儀,賓客皆由西階入堂,故稱西階為客階。
1.古代官吏出使或上任時在途中所用的旌節。
2.猶言客蹤。
在外地居住;旅居二十歲時告別故鄉,以后一直~成都。
1.旅人的鞋。
1.從外地調來的軍隊。
1.見"客況"。
1.離鄉游子的眼淚。
1.招待賓客的禮節。
1.離鄉在外期間。
蘇聯劇本《前線》中一個慣于捕風捉影、弄虛作假的新聞記者◇被新聞界借用,泛指新聞報道中的虛假、浮夸作風。
1.供旅客投宿的處所。
1.指外鄉的路。
2.指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