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商人。因販賣貨物而往來各地,故稱。
1.傳說中的寶珠名。
1.即白鰷。
2.衣服﹑書籍中的一種蛀蟲。通稱蠹魚。
3.麥類中的一種害蟲。
1.《史記.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復于下﹐至于王屋﹐流為烏﹐其色赤﹐其聲魄云。"后遂以"白魚赤烏"為祥瑞之兆。
1.見"白魚入舟"。
1.《尚書大傳》卷三"八百諸侯俱至孟津﹐白魚入舟。"《史記.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府取以祭。"裴髎集解引馬融曰"魚者﹐介鱗之物﹐兵象也。白者﹐殷家之正色﹐言殷之兵眾與周之象也。"后遂以"白魚入舟"為殷亡周興之兆。
1.白皮的榆樹。
2.指白榆樹的皮。
3.指星。
1.居喪或送喪時乘用的轎和車。
1.白色羽毛。
2.借指白色的鳥。
3.古代軍中主帥所執的指揮旗。又稱白旄。亦泛指軍旗。
4.指羽箭。
5.借指士兵。 6.指羽扇。 7.指羽書。又名羽檄。古代征調軍隊的文書﹐插鳥羽示緊急﹐故名。 8.古邑名。在今河南省西峽縣。
1.尾部裝置白翎的箭。
1.特指古代軍中主將用來指揮作戰的白色羽毛扇。
2.泛指白色的羽毛扇。
1.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陽羨許彥于綏安山行﹐遇一書生﹐年十七八﹐臥路側﹐云腳痛﹐求寄鵝籠中。彥以為戲言。書生便入籠﹐籠亦不更廣﹐書生亦不更小﹐宛然與雙鵝并坐﹐鵝亦不驚。"后因以"白羽書生"為鵝的代稱。
1.暴雨。
2.雹的別名。
1.我國少數民族白族的語言『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的分支。
1.白色的玉。亦指白璧。
2.喻指豆腐。
1.豆腐干的別名。
1.蓮子的別名。
1.民間傳說指月中的三足蟾蜍﹐因明月色白﹐故稱。
1.宮殿前的玉石臺階。亦借指朝堂。
1.見"白玉船"。
1.玉制的酒杯。
1.白玉制的簾鉤。
2.白玉制的帶鉤。
3.喻指彎月。
1.傳說東漢王喬為葉縣令﹐天墮玉棺于堂前﹐王即沐浴盛飾臥于棺中﹐棺蓋立闔。縣人為葬于城東﹐土自成墳。見《后漢書》本傳◇因用作成仙的典故。
1.白玉制的律管。
1.生栗汁的美稱。
1.指天帝所居之處。
1.比喻婦女的手。
1.見"白玉蓮花杯"。
1.傳說唐詩人李賀晝見緋衣人﹐云"帝成白玉樓﹐立召君為記。天上差樂﹐不苦也"﹐遂卒。見唐李商隱《李長吉小傳》◇因以為文人逝世的典故。
1.傳說中仙人所乘的神鳥。
1.白瓷盆的美稱。
2.喻指圓月。
1.石之似玉者。指漢白玉石。
評劇演員。原名李桂珍,河北灤縣人。女。幼習京韻大鼓,十四歲學評劇,演花旦。表演細膩真切,并創造一種低回婉轉的唱法,世稱白派”。擅演《馬寡婦開店》、《花為媒》等劇。
1.神仙所居。亦喻指富貴人家的邸宅。
2.指翰林院。
1.喻指白米粽。
2.喻指白繡球花。
1.見"白璧微瑕"。
1.白玉制的璽印。為帝王傳國之寶。
1.筍的美稱。
1.酒名。
1.以白玉為飾的書畫軸。
1.神話中的淵名。
1.道教謂掌管肺的神。
1.見"白猿"。
1.果樹名。
1.白色的大鱉。
1.亦作"白猨"﹑"白蝯"。白毛的猿。
2.指白猿公。
1.傳說古代善劍術的人。事見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處女將北見于王﹐道逢一翁自稱曰袁公﹐問于處女'吾聞子善劍﹐愿一見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隱﹐惟公試之。'于是袁公即杖箖箊竹﹐竹枝上頡橋未墮地﹐女即捷末﹐袁公則飛上樹變為白猿。"
1.見"白猿公"。
1.見"白猿"。
1.星象的一種。謂白光環繞星體。古人以為不祥之兆。
1.皎潔的月光。
2.見"白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