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用茅草或蘆葦蓋屋頂。
2.
名詞
蒺藜。
1.
用茅草、蘆葦等蓋屋。
1.出自《書·梓材》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涂塈茨。
2.出自《莊子·讓王》原憲居魯,環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戶不完。
3.出自《新唐書·宋璟傳》廣人以竹茅茨屋,多火,璟教之陶瓦筑堵。
2.
茅屋的頂蓋。
1.出自《谷梁傳·成公二年》壹戰綿地五百里,焚雍門之茨。
2.出自《史記·太史公自序》堂高三尺,土階三等,茅茨不翦。
3.
蓋屋用的草。
1.出自《荀子·禮論》屬茨倚廬,席薪枕塊。
2.出自《和謝靈運》采茨葺昔宇,翦棘開舊畦。
4.
蒺藜。
1.出自《詩·鄘風·墻有茨》墻有茨,不可埽也。
2.出自《詩·小雅·楚茨》楚楚者茨,言抽其棘。
3.出自《祭馬仆射文》茫茫黍稷,昔實棘茨。
5.
堆積;填塞。
1.出自《墨子·備梯》敢問客眾而勇,堙茨吾池,軍卒并進……為之奈何?
2.出自《淮南子·泰族訓》水之性,淖以清……掘其所流而深之,茨其所決而高之,使得循勢而行。
6.
通“餈”。米餅。
1.出自《周禮·天官·籩人》糗餌粉糍
7.
姓。漢有茨充。見《后漢書·循吏傳》。
1.出自《萬姓統譜?支韻》茨,周茨芘,晉人。漢茨充,字子和,靖州人,建武中為桂陽太守。
1.辭賦家。
1.賦稅。
1.謂征收商業稅。
①田賦,稅收薄賦斂|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②征收捐稅鄴三老、廷掾常歲賦斂百姓。
1.賦稅與祿賞。
2.給予俸祿。
1.辭賦和議論文。
1.謂布散其秘藏之物。賦,通"敷"。
1.賦稅錢。
1.辭賦和銘文。
1.給以生命。
2.指命運。
1.謂普遍采納。賦,通"敷"。
2.指繳納的田賦。
1.稅錢。
1.天性。
1.征收與賞賜。
1.賦予生命。謂使牲畜交配繁殖。
2.賦予的生命。
1.善于辭賦的名聲。
1.吟詩;寫詩。
1.謂布散飲食。賦,通"敷"。
1.分配勞作之事。
1.賦和頌。兩種文體。
2.吟賦作頌。
1.征收田賦。
2.指田賦。
1.按人丁計算的賦稅。
1.晉代孫綽作《遂初賦》,反映作者樂于隱居生活,后因以"賦《遂初》"借指辭官隱居。
1.斂取;征收。
1.描寫物態。
晉朝潘岳辭官家居,作《閑居賦》,后來因稱沒有職業在家閑著為賦閑。
1.頒布法令。賦,通"敷"。
1.謂賦予人或物以某種形體。
2.謂模擬形體。
1.加在藥物中,使藥物具有一定形狀或一定濃度的物質,如蜂蜜﹑淀粉。
天性~剛強 ㄧ~聰穎。
1.布施賑濟。賦,通"敷"。
1.賦稅與徭役。
2.指分配徭役。
賦稅和徭役。
1.征收稅銀。
1.見"賦詠"。
具有(某種性格、氣質等)勞動人民~忠厚質樸的性格。
交給(重大任務、使命等)這是歷史~我們的重任。
1.兵車。古代以田賦出兵,故稱兵車為"賦輿"。
2.用以泛指軍事。
3.賦稅。
1.猶分韻。指作詩時先規定若干字為韻,各人分拈,依韻作詩。
1.古代天子筑城時,分派給諸侯應完成的工程尺丈數。
1.頒布政令。賦,通"敷"。
2.分配或處理政務。
把數值賦于變量的語句。在高級語言中都有應用。如゜asic語言中,其定義符是let。如lets=s+2,意為將右邊表達式計算出的結果,賦給左邊的變量s。其中=”是賦值號,不能理解為等于”。
1.授予職事。
1.天賦資質。
1.賦稅,租稅。
1.捆綁拷打。
1.捆住猛虎。亦喻征服極難征服之人。
1.借喻輕而易舉。
1.形容極小的力量。
1.謂扎緊套褲腳管,以便騎乘。亦泛指戎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