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用刀斧)砍;削。
1.
斧刃。
1.出自《墨子·備穴》斧以金為斫。
2.
用刀斧等砍或削。
1.出自《韓非子·奸劫弒臣》賈舉射公,中其股,公墜,崔子之徒以戈斫公而死之。
2.出自《晉書·宣帝紀(jì)》帝自西城斫山開道,水陸并進(jìn)。
3.出自《一百五日夜對月》詩斫卻月中桂,清光應(yīng)更多。
4.出自《日聞錄》古者斬人,必加鍖上而斫之。
5.出自《北京人》說句笑話,我真恨不得想拿起一把菜刀,把你這兩只巧手,斫下來給我接上。
6.出自《集外集拾遺?懷舊》牽出太平橋上,一一以刀斫其頸。
3.
擊。
1.出自《漢書·張延壽傳》白晝?nèi)霕犯ド涔偎拢`束長吏子弟,斫破器物。
2.出自《世說新語·方正》峻外營將表曰:“鼓自鳴。”峻自斫鼓曰:“我鄉(xiāng)里時(shí)有此,則空城。”
4.
襲擊。參見“斫營”。
1.出自《三國志·吳志·甘寧傳》寧為前部督,受敕出斫敵前營。
1.夢話。引申為胡說﹑無稽之談。
1.睡夢中因下意識作用而起來說話﹑活動。
1.敗壞。
1.猶損耗。
1.敗壞。
1.敗壞淆亂。
1.敗壞倫常。
1.敗壞,毀壞。
1.厭棄。
1.即辪辒。古代攻城之車。
1.幽深不明;隱蔽不露。
1.掩映。
1.安葬。
1.謂樹蔭覆蓋的土地。
1.蒙蔽失誤。
1.本謂以鳳羽為車蓋,后用為乘鳳之意。
1.指云翳。
1.草木茂盛,可為障蔽。
2.指叢生的雜草。
1.見"翳薲"。
1.猶拒諫。
1.樂府西曲歌名。
1.晦暝昏暗。
1.形容樹木濃密成蔭。
1.消逝,湮滅。
1.陰暗,昏暗。
1.猶掩面。
1.猶翳沒。
1.謂昏暗不明。
1.古代一種去邪消災(zāi)的祭禱活動。
1.一種有五彩羽毛的鳥。
1.亦作"翳穢"。
2.指荊棘荒草等阻障通路之物。
1.猶隱沒,隱滅。
2.荒蕪。
1.湮滅無聞。
2.茂密貌。
1.蔽塞;遮蓋;障礙。
1.古地名。春秋晉靈輒餓于翳桑,趙盾見而賜以飲食◇輒為晉靈公甲士。會靈公欲殺盾,輒倒戈相衛(wèi),盾乃得免。事見《左傳.宣公二年》。按,翳桑,杜預(yù)注云,"桑之多蔭翳者"。王引之《經(jīng)義述聞.左傳中》云,"翳桑當(dāng)是地名"。今從王說◇以"翳桑"為餓餒絕糧的典故。
1.障蔽。
1.猶偷行。暗中行走。
1.隱身法。
1.形容樹蔭濃密。
1.晦暗不明貌。
2.草木茂密成蔭貌。
1.繁茂成蔭貌。
2.道教內(nèi)丹派養(yǎng)生煉氣用語。
1.形容高。
1.暗中憎恨。
1.寄托情懷。
1.亦作"寓跡"。
2.猶寄足。暫時(shí)寄住。
1.謂寄籍客居。
1.謂象征性祭祀。借此祭彼,托物致祭。
1.用金紙銀紙做的冥錢。
1.寄托精神。意謂修道。
1.寄居他鄉(xiāng)的人;外來暫住的旅客。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gè)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