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事物的結局。與“始”相對。
1.出自《詩·大雅·蕩》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2.出自《文心雕龍·章句》原始要終,體必鱗次。
3.出自《鶯鶯傳》始亂之,終棄之,固其宜矣。
2.
人死。
1.出自《禮記·文王世子》文王九十七乃終。
2.出自《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送其終也。
3.出自《二刻拍案驚奇》后來此人整整活到九十一歲,無疾而終。
4.出自《童年·父親的三年之病》父親終年三十四歲。
3.
到底;終究。
1.出自《墨子·天志中》欲以此求賞譽,終不可得。
2.出自《獨釣》詩所期終莫至,日暮與誰回。
3.出自《陸忠州》詩低回得坎坷,勛業終不遂。
4.出自《銅墻鐵壁》金書記,你遲早終要走,我看你不如吃了飯就起身。
4.
竟;盡。
1.出自《荀子·勸學》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2.出自《祭十二郎文》嗚呼!言有窮而情不可終。
3.出自《故鄉雜記》我和我的鄉親們促膝談心,暢談終宵。
5.
既。
1.出自《詩·邶風·北門》終窶且貧,莫知我艱。
2.出自《詩·小雅·正月》終其永懷,又窘陰雨。
6.
縱使;雖然。
1.出自《籌筆驛》詩管樂有才終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
2.出自《絕句呈陳和叔》永日終無一樽酒,可能留得故人車。
7.
古代田地面積單位。
1.出自《漢書·刑法志》地方一里為井;井十為通,通十為成,成方十里;成十為終。
8.
古以十二年為一終。參見“一終”。
1.出自《左傳·襄公九年》十二年矣,是謂一終。
9.
古樂章以奏詩一篇,樂一成為一終。參見“一終”。
1.出自《禮記·鄉飲酒義》工入,升歌三終。
2.出自《女訓》凡鼓小曲,五終則止;大曲,三終則止。
10.
古代月在壬稱終。見《爾雅·釋天》。
11.
姓。漢有終軍。見《漢書》本傳。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終氏,陸終之后,以名為氏,望出濟南。南朝宋有終慎思。
1.猶束身自修。
2.指只顧自己,不管天下大事。
1.謂約束自己,不與壞人壞事同流合污。
1.猶束帶,整飾衣服。紳,束在衣外的大帶。
1.亦作"束濕"。
2.捆扎濕物。形容舊時官吏馭下苛酷急切。
3.謂嚴飭。
4.形容生活的蹙迫困厄。
5.指蹙迫困厄之境。
1.一束箭。數量說法不一。
1.古代民間訴訟按規定繳納的財物◇借指處理訟事。語本《周禮·秋官·大司寇》"以兩造禁民訟,入束矢于朝,然后聽之。以兩劑禁民獄,入鈞金三日乃致于朝,然后聽之。"鄭玄注"必入矢者,取其直也……古者一弓百矢,束矢,其百個與?"又"必入金者,取其堅也。三十斤曰鈞。"
1.捆住手等死。比喻遇到危難時不積極想辦法解決,卻坐等敗亡。
1.同"束手待斃"。
1.見"束手束腳"。
1.同"束手待斃"。
1.謂無法擺脫困境。
1.見"束手就擒"。
1.謂捆起手來由人捉拿。形容無力反抗,甘被俘獲。
1.同"束手待斃"。
1.猶袖手旁觀。比喻置身事外,不加過問。
1.同"束手待斃"。
1.捆住手腳。形容膽子小,顧慮多。
1.見"束手束腳"。
1.拱手聽從命令。
像捆住了雙手,沒有一點辦法船工們面面相覷,束手無策。
1.同"束手無策"。
1.同"束手無策"。
1.同"束手無策"。
1.謂捆住雙手,自取滅亡。
1.拱著手,坐著看。比喻對應當管的事無能為力或不管不問。
1.猶俯首。表示降服。
1.猶負籍。
2.收起書籍。謂把書擱置一邊。
1.不舒展貌。
1.帶狀的水流。
2.控制水勢;約束水勢。
1.一束絹帛。常用以形容女子腰肢細柔。
2.猶束帛。用作禮品。
1.成捆的竹筍。多以形容詩文稿卷積累之多。
2.竹筍。形容細尖之物。
1.猶瑟縮。蜷縮顫抖貌。
1.以絲帶束于腰間。
1.指束股,八股文的末段。
1.指頭巾。
1.如束的急流。
1.收攏尾巴。指牲畜休息。
1.捆扎的蘆葦。
1.約束部隊;治軍。
1.古時一種更休疊戰的陣法。也稱疊陣法。
1.約束。
1.捆綁關押。
1.狹窄。
1.猶威脅。
1.收心。
1.捆扎起來的柴木,一捆薪柴。
2.比喻男女成婚。
3.捆柴。
1.扎裹胸部。
2.特指舊時年輕女子以布帛緊束胸部,使體型苗條。
3.指女子束胸之物。
1.見"束修"。
1.亦作"束修羊"。
2.用作束修的羊。泛指束修。
1.猶言束身自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