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儨”。亦作“貭”。
2.
以財物抵押或留人質擔保。
1.出自《左傳·僖公十五年》子桑曰:“歸之而質其大子,必得大成。”
2.出自《搜神記》邊屯守將皆質其妻子,名曰“保質”。
3.出自《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一》不半里,過一村,以衣質梯,復肩至巖中,緣拭數字,盡錄無遺。
4.出自《窮愁》吾家初非毫無長物,徒以我夫死后,阿松猶稚,故貨質且盡。
3.
質地;物質。
1.出自《砥石賦》有客自東,遺我越砥。圭形石質,蒼色膩理。
2.出自《元史·祭祀志三》命國師僧薦佛事于大廟七晝夜,始造木質金表牌位十有六。
3.出自《故事新編·理水》海苔里有碘質,可醫瘰疬病。
4.
形體;外貌。
1.出自《愍民賦》豈良時之難俟,痛予質之日虧。
2.出自《博異志·許漢陽》每花中有美人長尺余,婉麗之姿,掣曳之服,各稱其質。
3.出自《唐語林·補遺三》見其人,質清秀,復覽其文卷,深器重之。
4.出自《帝京歲時紀勝·七月·中元》鏤瓜皮,掏蓮蓬,俱可為燈,各具一質。
5.
底子。
1.出自《儀禮·鄉射禮》凡侯,天子熊侯,白質;諸侯麋侯,赤質。
2.出自《文選·何晏〈景福殿賦〉》騶虞承獻,素質仁形。
3.出自《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6.
主,主體。
1.出自《管子·君臣下》天道人情,通者質,寵者從,此數之因也。
2.出自《莊子·庚桑楚》果有名實,因此己為質。
7.
性質;本質。
1.出自《論語·衛靈公》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
2.出自《史記·樂書》中正無邪,禮之質也;莊敬恭順,禮之制也。
3.出自《古屋》要緊的不是名詞,而是實質。
8.
素質;稟性。
1.出自《國語·晉語七》有直質而無流心,非義不變,非上不舉。
2.出自《列女傳·齊女傅母》子之質聰達于事,當為人表式。
3.出自《行次昭陵》詩讖歸龍鳳質,威定虎狼都。
4.出自《送王文冋序》乃詔丞相御史大夫,擇弟子員質美而能文者,得三十有五人。
9.
質量。
1.出自《光的贊歌》激光,刺穿優質鋼板。
2.出自《步履艱難的中國》近年來各地陸續舉行過假冒劣質商品展覽。
10.
樸實;淳樸。
1.出自《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2.出自《文選·陸云〈大將軍宴會被命作詩〉》神道見素,遺華反質。
3.出自《寧野軒銘》皇始尚質,貴乎自然。
4.出自《詩言志辨·詩言志》近人蘇輿《義證》曰:“詩言志,志不可偽,故曰質。”質就是自然。
11.
猶少,簡略。
1.出自《禮記·緇衣》故君子多聞,質而守之。
12.
誠信;真實。
1.出自《國語·楚語下》容貌之崇,忠信之質,禋絜之服,而敬恭明神者,以為之祝。
2.出自《莊子·知北游》夫子之問也,固不及質。
3.出自《漢書·張騫傳》然騫鑿空,諸后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于外國,外國由是信之。
13.
盟信,盟誓。
1.出自《左傳·哀公二十年》黃池之役,先主與吳王有質。
14.
古代貿易契券的一種。參見“質劑”。
1.出自《周禮·地官·質人》大市以質,小市以劑。
2.出自《后漢書·張衡傳》萬方億丑,并質共劑
15.
對質;驗證。
1.出自《禮記·曲禮上》夫人之諱,雖質君之前,臣不諱也。
2.出自《漢書·王陵傳》面質呂須於平前。
3.出自《新五代史·吳越世家·錢鐐》吾求其人者,非有所欲也,直欲質吾術爾。
4.出自《與湯編修書》敬以聞于皋文者質之秋農,而益知先生之所以自處者。
16.
詢問;就正。
1.出自《太玄·數》爰質所疑。
2.出自《漢書·梅福傳》質之先圣而不繆,施之當世合時務。
3.出自《蠟說》先有事必質于戶部。
4.出自《花月痕》韓老爺再來,汝當以我此詞質之,休要忘了。
5.出自《準風月談·華德焚書異同論》刺的是誰,不問也罷,但可見諷刺也還不是“夢囈”,質之黃臉干兒們,不知以為何如?
17.
評量;評斷。
1.出自《周禮·夏官·馬質》馬質掌質馬。
2.出自《禮記·王制》司會以歲之成質於天子。
3.出自《唐允隆傳》里中有爭訟,必質允隆,片言立斷,無不心折者去。
18.
相當,對等。
1.出自《禮記·聘義》介紹而傳命,君子於其所尊弗敢質,敬之至也。
19.
對手;對象。
1.出自《莊子·徐無鬼》臣之質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
2.出自《卜疑集》郢人既沒,誰為吾質。
3.出自《古風》安得郢中質,一揮成風斤。
20.
四寸的箭靶。泛指箭靶。
1.出自《周禮·天官·司裘》皆設其鵠。
2.出自《后漢書·馬融傳》流矢雨墜,各指所質。
3.出自《器勝策》能射鳥二三百步,騎而馳,而擊方寸之質。
21.
弓弣,弓把。
1.出自《公羊傳·定公八年》寶者何?璋判白,弓繡質,龜青純。
22.
星名。
1.出自《史記·天官書》輿鬼,鬼祠事;中白者為質。
2.出自《新唐書·天文志三》麟德二年三月戊午,熒惑犯東井;四月壬寅,入輿鬼,犯質星。
23.
稱,衡量。
1.出自《九章算術·方程》術曰如方程,交易質之,各重八兩。
24.
馬來語sělat的音譯。海峽。
1.出自《新唐書·地理志七下》又五日行至海硤,蕃人謂之質。
25.
古代數學稱立方。
1.出自《九章算術·少廣》開立方除之,即圓徑。
26.
質學。即化學。參見“質學”。
1.出自《原強》力質分,於天地會其全。
27.
“礩”的古字。柱礎。
1.出自《墨子·備穴》兩柱同質。
2.出自《韓非子·十過》公宮令舍之堂,皆以煉銅為柱質。
28.
古代刑具。后作“鑕”。鍘刀的墊座。
1.出自《戰國策·秦策一》白刃在前,斧質在后。
2.出自《漢書·王?傳》?已解衣伏質。
3.出自《辭修起居注第三狀》如是則雖伏質橫分,不足以補塞無狀。
29.
謂墊置于锧上。
1.出自《戰國策·趙策三》夫吳干將之劍……薄之柱上而擊之,則折為三;質之石上而擊之,則碎為百。
30.
椹,木砧。
1.出自《榖梁傳·昭公八年》置旃以為轅門,以葛覆質以為??。
31.
通“贄”。古代相見時所送的禮物。參見“質幣”。
1.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孔子三月無君,則皇皇如也,出疆必載質。
2.出自《漢書·外戚傳上·孝宣王皇后》孝宣王皇后,朕之姑,深念奉質共修之義,恩結于心。
3.出自《文心雕龍·時序》仲宣委質于漢南,孔璋歸命于河北。
32.
姓。
1.出自《漢書·貨殖傳》質氏以灑削而鼎食。
1.古橋名。在汾水之上。故址在今山西省陽曲縣東。相傳為戰國初期晉刺客豫讓為其主智伯報仇而謀刺晉大夫趙襄子處。
1.古地名。即戰國時楚汾陘。
1.汾水源出山西省寧武縣管涔山,東南流經太原市至新絳縣而西折入黃河。其西折處謂汾曲。
1.汾川之神。即臺駘。
1.見"汾陰脽"。
1.《莊子.逍遙游》"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窅然喪其天下焉。"后以"汾水游"形容超然物外的處世態度。
1.隋王通因上策不用,退居河汾之間,授徒自給,嘗講學游憩于汾亭。確址已不可考。
1.大王。一說指周厲王。
1.汾水之北地區。春秋時屬晉。
2.猶汾射。
1.古宮名。隋煬帝時所建。故址在今山西省寧武縣西南管涔山上。
1.唐代京官﹑外官﹐每年都要經過考績。考績的具體工作,屬于考功郎中掌管,由朝廷另派有聲望的高官兩人主持其事。汾陽郡王郭子儀任中書令時,曾主持考績達二十四次,故稱。參見"二十四考中書令"。
1.戲曲盔帽。俗稱"文陽"。外形金地龍紋,綴有絨球和珠子,兩旁為金色如意翅。劇中權勢顯赫的宰輔所戴,如京劇《逍遙津》中的曹操等。
1.指唐汾陽郡王郭子儀。
1.地名。在今山西省萬榮縣境內。因在汾水之南而名『武帝時曾于此得寶鼎。戰國時屬魏,漢始建縣。唐開元十年改名寶鼎縣,宋改榮和縣,元明清因之。
1.漢代汾陰縣的一個土丘『武帝祭祀地神的地方。
1.公家的財物。
1.官員赴任后到上司處參拜。
1.謂舊時官僚威德世代相減。
1.公家的糧倉。
1.封建衙門中的差吏。
1.公共廁所。
1.公正地考察。
機器制造業中,對機械或機器零件的尺寸許可的誤差。
公共財產侵吞~。
1.舊時得到官方許可的公開賣淫者。別于秘密賣淫的私娼。
1.古代官吏在朝廷的治事之所﹐借指朝廷。
1.君主的兵車。
2.官車。
3.漢代官署名。為衛尉的下屬機構﹐設公車令﹐掌管宮殿司馬門的警衛。天下上事及征召等事宜﹐經由此處受理◇以指此類官署。
4.漢代以公家車馬遞送應征的人﹐后因以"公車"為舉人應試的代稱。
5.借指應試的舉子。
1.漢制﹐吏民上書言事﹐均由公車令接待。上書人多有因此而被大用者。
2.指清末一歷史事件。公元1895年(清光緒二一年)4月﹐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失敗﹐派李鴻章赴日簽訂不平等的《馬關條約》﹐引起全國人民的反對。是年﹐康有為在京會試﹐他號召各省舉人一千三百余人聯名上萬言書﹐提出拒簽和約﹑遷都抗戰﹑變法圖強三項主張﹐震撼全國。史稱"公車上書"。
1.漢官名。掌管司馬門和宮中的警衛事宜。屬衛尉。
1.即司馬門。皇宮的外門。司馬門的警衛由公車掌管﹐故稱。
機器性能、圖紙尺寸等的規格或標準。
1.公眾聯名呈遞政府的一種公文。
1.公正誠實。
1.王室或諸侯國的兵車。
2.指驛車。
3.爵位名。為二十等爵的第八級。
4.復姓。唐代詩人有公乘億。見宋計有功《唐詩紀事.公乘億》。
1.因公外出之旅程。
1.公制長度單位。亦稱"米"。一米分為一百厘米﹐合三市尺。
1.復姓。三國吳有公仇稱。見《三國志.吳志.孫堅傳》。
1.復姓。戰國時齊國有公疇豎。見《戰國策.韓策三》。
因辦理公事而外出 我要~一個月,家里的事就拜托你了。
1.指帝王身負國事之重﹐因公權宜禮制﹐而除喪服。
1.官家的廚房。
1.朝廷的儲備。
1.亦稱"七大夫"。
2.秦漢時爵位名﹐列在第七級。
1.舊中國上海錢莊在票據清算過程中用以劃抵款項的憑單。凡錢莊持有應向他莊收款的票據﹐當日不能取現﹐只能分送各莊﹐領回"公單"。人欠收進公單﹐欠人發出公單。每晩﹐各莊集中在匯劃總會憑單進行軋算﹐稱為"軋公單"。
2.舊中國上海銀行業同業公會聯合準備委員會發行的一種信用憑證。該會憑各銀行繳存的房地產﹑貨物﹑外幣證券及國外存款﹑現金幣或現金條等財產﹐照評價七折﹐發給三種憑證﹐其中一種稱公單﹐占四成﹐可代替現金﹐流通市面。
1.公制重量單位。一公擔等于一百公斤。
1.指周公旦。
1.公正允當。
公正的道理主持~ㄧ~自在人心。
1.見"公平合理"。
公共道德講~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