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由植物的主干上分出來的莖條。
2.
量詞
用于樹枝或帶枝的花朵。
3.
同“支”。
4.
名詞
(Zhī)姓。
1.
植物主干旁生的莖條。
1.出自《詩·檜風·隰有萇楚》隰有萇楚,猗儺其枝。
2.出自《莊子·逍遙游》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3.出自《論衡·自紀》豐草多華英,茂林多枯枝。為文欲顯白其為,安能令文而無譴毀?
4.出自《題張十一旅舍·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5.出自《〈朝花夕拾〉·小引》書桌上的一盆“水橫枝”……只要浸在水中,枝葉便青蔥得可愛。
2.
分支的;由主體所派生出來的。參見“枝水”、“枝路”。
1.出自《管子·度地》水有大小,又有遠近,水之出於山而流入於海者,命曰經水;水別於他水,入於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水。
2.出自《偶作》詩門前數枝路,路路車馬鳴。
3.出自《強鄰環伺謹陳愚計疏》必有自集公司依干路以筑枝路者,不必官為籌款。
3.
古代指嫡長子以外的宗族子孫。
1.出自《左傳·莊公六年》《詩》云“本枝百世”。
2.出自《荀子·儒效》周公歸周反籍焉,明不滅主之義也……故以枝代主而非越也。
4.
分散。
1.出自《易·系辭下》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
2.出自《荀子·解蔽》心,枝則無知,傾則不精,貳則疑惑。
3.出自《新唐書·哥舒翰傳》吐蕃盜邊,與翰遇苦拔海。吐蕃枝其軍為三行,從山差池下。
4.出自《姜齋詩話》所謂矩矱者,意不枝,詞不蕩,曲折而無痕,戌削而不競之謂。
5.
冗散;多余。參見“枝官”。
1.出自《韓非子·和氏》不如使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祿,絕滅百吏之祿秩,損不急之枝官,以奉選練之士。
2.出自《表異錄·職官》《書》云尸位,《詩》曰素餐,南君謂之荒飽,吳起謂之枝官。
3.出自《甕牖馀談·南楚雙忠傳》吳君職司學校,不過一備位枝官耳。
6.
支持,支撐。
1.出自《左傳·桓公五年》秋,王以諸侯伐鄭,鄭伯御之。王為中軍;虢公林父將右軍,蔡人、衛人屬焉;周公黑肩將左軍,陳人屬焉……蔡衛不枝,固將先奔。
2.出自《北史·裴政李諤等傳論》大廈之構,非一木之枝;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
3.出自《寄贈胡先生》吾愿圣帝營太平,補葺廊廟枝傾頹。
4.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謂陳軫章》齊兵又進,子來救寡人可也;不救寡人,寡人弗能枝。
7.
小木柱。
1.出自《史記·項羽本紀》莫敢枝梧
8.
猶擬。比劃。
1.出自《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桓公朝天下,會諸侯,曹子以一劍之任,枝桓公之心於壇坫之上。
9.
量詞。用于帶枝、桿之物。
1.出自《華光省中夜聞城外搗衣詩》衣薰百和屑,鬢插九枝花。
2.出自《長恨歌》梨花一枝春帶雨,含情凝睇謝君王。
3.出自《浣溪沙》詞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凍梅花。
4.出自《儒林外史》前面畫木耐的像,手里拿著一枝紅旗,引著馬,做勸農的光景。
10.
通“肢”。四肢。
1.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笔遣粸橐?,非不能也。
2.出自《荀子·儒效》行禮要節而安之,若生四枝。
3.出自《元和圣德詩》腹敗枝披,不敢保聚,擲首陴外,降幡夜豎。
11.
通“支”。干支之支,地支。
1.出自《后漢書·律歷志上》記稱大橈作甲子
12.
量詞。用于歌曲。
1.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沈月卿坐在我背后,我回頭一看……只見他和了琵琶,唱了一枝小曲。
13.
量詞。猶支。多用于部族支派,隊伍。
1.出自《明史·云南土司傳一·蒙化》左伽從征麓川,戰于大侯……所部江內諸蠻,性柔,頗馴擾;江外數枝,以勇悍稱。
2.出自《花邊文學·“徹底”的底子》不過還可以另外請一枝救兵來,也就是辯解。
3.出自《前茅·前進曲》前進!前進!前進!我們雖是枝孤軍,我們有無數后盾。
14.
量詞。猶根,棵。用于桿狀物。
1.出自《老學庵筆記》笻竹杖,蜀中無之,乃山徼外蠻峒。蠻人持至瀘敘間賣之,一枝才四五錢。
2.出自《履園叢話·夢幻·賀氏第》檻外老梧一枝,風過蕭蕭有聲。
3.出自《故事新編·奔月》﹝他﹞大聲向使女們叱叱咤道——”拿我的射日弓來!和三枝箭!“
15.
指干莖分杈。
1.出自《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6.
引申為抵御,抵抗。
1.出自《新序·善謀上》王(秦昭王)破楚以肥韓魏於中國,而勁齊、韓、魏之強,足以枝於秦。
1.指神丹﹐仙丹。語本南朝宋鮑照《代淮南王》詩﹕"琉璃作碗牙作盤﹐金鼎玉匕合神丹。"
古代泛指金屬貨幣,現在指用黃金作主要成分鑄造的貨幣。
1.即金烏。太陽。"畢逋"合音為"烏"。
1.指帝王車駕。
1.金和玉。
2.金黃和碧綠的顏色。
3.金馬﹑碧雞。
4.指國畫顏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綠。
形容建筑物等異常華麗,光彩奪目。
①使光線聚成光束的凸透鏡。②使平行光線聚焦的凹面鏡。
由簡單化合物合成出分子量較高的化合物的反應。可分加聚反應和縮聚反應兩類。
果實的一類,由一朵花內聚生的多個成熟子房和花托聯合發育而成。如草莓、蓮、八角等的果實。也叫聚生果。
1.聚集;匯集。
①(人)會合;聚集老同學~在一起很不容易。②指聚會的事明天有個~,你參加不參加?
1.聚集貨物或錢財。語本《易.系辭下》"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
集合;湊在一起~力量ㄧ~資金ㄧ廣場上~了很多人。
使光或電子束等聚集于一點~成像。
1.聚合結集。
1.見"聚精會神"。
集中地居住在某一區域少數民族~的地方。
1.猶齊聲。
1.聚集起來的盜寇。
1.神話傳說中的地名。《海內十洲記.聚窟州》載聚窟洲在西海中申未之地,地方三千里,北接昆侖二十六萬里,去東岸二十四萬里,上多真仙靈官,宮第比門,不可勝數。
1.由于地球內部的物理和化學變化﹐地層中所含的各種金屬分離出來﹐同類金屬聚集在一起的作用。
聚集。
1.古器物名。《莊子.達生》"自為謀,則茍生有軒冕之尊,死得于膔榡之上,聚僂之中,則為之。"陸德明釋文"司馬云'聚僂,器名也,今冢壙中注為之。'一云聚僂,棺槨也。"一說,為柩車之飾。參閱清王念孫《讀書雜志馀編上.莊子》。
1.由氯乙烯聚合而成的塑料。有良好的絕緣性﹐耐腐蝕﹐易制造。用途很廣﹐如制造化工設備﹑水管﹑電纜外皮﹑雨衣﹑涼鞋﹑人造革﹑塑料薄膜等。
1.《后漢書.馬援傳》"援因說隗囂將帥有土崩之埶﹐兵進有必破之狀。又于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埶﹐開示眾軍所從道徑往來﹐分析曲折﹐昭然可曉。"后因以"聚米"比喻指劃形勢﹐運籌決策。
2.米堆。形容矮小。
1.聚斂納賄。
(在約定地點)集合參觀的人八時在展覽館門口~。
1.花序的一種。頂端平或凸﹐當中的花先開﹐如石竹﹑唐菖蒲即是。
1.會聚與分散。
2.使離散之人再聚。
3.指離散。有聚少離多意。
1.亦作"聚砂"。
2.《法華經.方便品》"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原比喻積小善為大行◇亦指年幼慕道﹐學佛論道。
比喻積少成多。
1.見"聚沙"。
1.猶收獲。
2.猶羅致。
〈書〉聚會~一堂。
1.由四氟乙烯聚合而成的塑料﹐耐熱﹑耐寒﹑耐水﹐絕緣性能好﹐耐腐蝕能力特別強。在化學﹑電氣﹑醫藥等工業上廣泛應用。
1.眾說紛紜﹐久無定論。
1.聚集在一起交談。
1.聚首﹐會面。
1.即折扇。宋時由高麗傳入。其初不為人所重﹐至明代以后始廣為流行。
1.《漢書.中山靖王劉勝傳》"夫眾煦漂山﹐聚蚊成靬﹐朋黨執虎﹐十夫橈椎﹐是以文王拘于牖里﹐孔子厄于陳蔡﹐此乃焌庶之成風﹐增積之生害也。"顏師古注"蟫﹐古蚊字。靬﹐古雷字。言眾蚊飛聲若有雷也。"因用以喻眾口詆毀﹐積小可以成大。
1.猶會晤。
又稱聚酰胺樹脂”。具有許多重復酰胺基團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總稱。具有耐燃,抗張強度高,耐磨,電絕緣性好等特點。主要用以制造聚酰胺纖維(商品名尼龍”、耐綸”、錦綸”)和增強塑料等。
三顆以上恒星組成的恒星系統。分普通聚星和四邊形聚星兩類。前者的組成星兩兩組成雙星;后者的組成星之間的距離基本相當,可能是一種很年輕的恒星系統,如獵戶座內的θ星等。
1.謂積蓄存儲。
1.聚積;積蓄。
由乙烯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呈乳白色。電絕緣性能好,耐腐蝕,具熱塑性,手感似蠟??芍频貌煌芏?092~096克/厘米3)的產物。密度高的其剛性、熔點和硬度等也高。可制造農用薄膜、包裝袋、容器、管道、日用器皿等。
1.由乙烯聚合而成的塑料﹐半透明﹐無毒﹐耐水﹐耐腐蝕﹐絕緣性高?;瘜W工業﹑電氣工業﹑日常用品的制造和食品包裝上都廣泛應用。
1.為維護正義而聚集在一起。多指反抗統治者的武裝斗爭。
1.聚集商議。
1.聚集在一起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