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代詞
秦始皇起定為皇帝專用的自稱,,歷代帝王沿襲下來。
2.
名詞
預兆;征兆。
3.
代詞
人稱代詞。秦以前指“我的”或“我”。
1.
罅隙,縫隙。
1.出自《周禮·考工記·函人》視其朕,欲其直也。
2.出自《抱樸子·至理》反聽而后所聞徹,內視而后見無朕。
3.出自《說文·舟部》朕
2.
預兆;跡象。
1.出自《莊子·應帝王》體盡無窮,而游無朕。
2.出自《抱樸子·塞難》機兆之未朕,我能先覺之。
3.出自《高士詠·壺丘子》太沖杳無朕,元化誰能知。
4.出自《酬王伯虎》詩吾聞人之初,好惡尚無朕。
5.出自《墳·摩羅詩力說》蓋文明之朕,固孕於蠻荒。
3.
我。
1.出自《書·堯典》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巽朕位。”
2.出自《楚辭·離騷》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3.出自《獨斷》朕,我也。古代尊卑共之,貴賤不嫌,則可同號之義也。
4.
秦始皇二十六年起定為帝王自稱之詞,沿用至清。
1.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
2.出自《〈孝經〉序》朕聞上古,其風樸略。
3.出自《古今小說·梁武帝累修歸極樂》梁主與青衣使人說道:“太廟一祭,朕如何知道殺戮這許多牲體?”
4.出自《金壺浪墨·廣東夷變》上手敕報曰:“朕不慮卿等孟浪,但誡卿等畏葸。”
5.
通“勝”。
1.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國次》人強朕天,慎辟勿當。天反朕人,因與俱行。
2.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乙本《老子·德經》牝恒以靜朕牡。
6.
皇太后聽政或下詔時亦自稱“朕”。
1.出自《漢書·郊祀志下》皇太后詔有司曰:“……春秋六十,未見皇孫,食不甘味,寢不安席,朕甚悼焉?!?/p>
2.出自《漢書·王莽傳上》太后以為至誠,乃下詔曰:“王氏女,朕之外家,其勿采?!?/p>
3.出自《后漢書·和帝紀》皇太后詔曰:“……今皇帝以幼年,????在疚,朕且佐助聽政?!?/p>
1.勤儉。謹﹐通"勤"。
2.謹慎儉約。
1.敬慎﹐守法度。
2.謹慎節儉。
1.虔敬潔凈。
2.謂文辭謹嚴簡潔。
3.謹身潔己。
1.謹慎高潔。
1.敬慎戒懼。
1.勤懇不懈貌﹔殷勤貌。謹﹐通"勤"。
2.細密貌。
3.嚴謹貌。
1.嚴謹戒備。
1.謹慎誠敬。
1.謂安靜自守﹐謹言慎行。
1.節制用酒。
1.慎重嚴正。
1.猶嚴苛。
1.猶謹敬﹐敬慎。
1.唐宋人書簡末用語。謂敬留空白以待批覆。
1.猶慎言。
1.見"謹勒"。
1.亦作"謹泐"。
2.敬謹書寫。
1.謹慎盡力。
1.謹慎推歷。
1.猶言敬慎整飭。謂嚴于律己。
1.謂嚴守立身為人之道。
1.同"謹厲"。
1.謹慎廉正。
1.拘謹收斂。
1.謹慎善良。
1.謹慎戒懼。
1.謹守戒律。
1.恭順柔媚。
1.謹慎﹑保密。
1.謹慎細密。
2.嚴謹秘密。
1.謹慎機敏。
1.謹慎寡言。
1.老實﹐不善談吐。
1.應允的敬語。猶敬諾。
1.謹慎淳樸。
1.猶敬白。書信常用語。
1.殷勤和善。謹﹐通"勤"。
1.勤勉。謹﹐通"勤"。
1.謂殷勤關注。謹﹐通"勤"。
1.亦作"謹愨"。
2.厚重樸實。
1.謹慎篤實。
1.恭敬謙讓。
1.謹慎持重的人。
1.謂容色肅恭。
1.謹愿遲鈍。
1.謹慎善良。
1.猶敬上。
1.謂另立館舍安排居住﹐并謹慎地侍候﹑保衛。
1.謂敬謹護持法戒。
1.整飭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