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飦”。
2.
稠粥。
1.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執(zhí)衛(wèi)侯,歸之于京師,置諸深室。寧子職納橐??焉。
3.
泛指稀飯。參見“饘粥”。
1.出自《新唐書·杜慆傳》糧盡,為薄??以給。
4.
煮稠粥。
1.出自《左傳·昭公七年》??於是,鬻於是,以糊余口。
5.
用飯。
1.出自《武昌松風(fēng)閣》詩野僧早饑不能??,曉見寒溪有炊煙。
2.出自《林則徐日記·嘉慶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五鼓行,辰刻龍?zhí)??。
6.
通“糌”。參見“饘粑”。青稞麥等炒熟后磨成的面,是藏族的主食。
1.出自《金川瑣記·??粑》番地?zé)o米谷,夷人日食??粑,炒青稞磨粉,或用大麥、小麥、豌豆為之,入牛乳酥少許,用手攪和,捻成團子。
1.猶言束手待斃。
1.縮手止步。形容不敢妄為。
1.猶俯首。形容非常馴服。
1.猶收縮。
2.約束,收斂。
1.收斂退讓;隱退。
1.集中威勢。
1.收斂云霧,使天色明朗。
1.屏住氣息。
2.猶斂跡。
3.收斂。
1.盤腿。
1.忍笑。
1.收緊衣袖。
1.減弱亮度。
1.即斂服。亦指穿殮服。斂,通"殮"。
2.用化緣來的零碎布制成的衣服。
3.整飭衣衫。表示恭敬。
1.抑制。
1.收攏翅膀。比喻隱退。
1.隱蔽身形。比喻隱居不出。
1.《詩.大雅.蕩》"女炰烋于中國,斂怨以為德"。鄭玄箋"斂群不逞作怨之人,謂之有德而任用之。"后以"斂怨"指招惹怨恨。
1.謂因向上獻媚,不顧人民怨恨而征收錢物。
1.凝煉,簡要。
1.入殮安葬。斂,通"殮"。
1.約束克制。
1.聚集眾人。
1.集資,湊錢。
〈書〉收住腳步,不往前走。
1.謂玉相連屬。以喻逶迤的雪峰。
1.面頰。
1.眼波。形容女子目光清澈﹐流轉(zhuǎn)如波。
2.借指淚光。
1.見"臉皮薄"。
1.臉上泛起的紅暈。
1.臉皮厚﹐不害臊。多指女子。
2.指面子大。
1.顏面;臉蛋。
1.顴骨。
指害臊說這話也不~?
1.形容感情激動或害羞的樣子。
1.見"臉紅耳赤"。
1.形容發(fā)急或發(fā)怒時面部紅脹﹐青筋暴起的樣子。
1.指笑容。
1.猶言變臉﹐多指生氣。
1.方言。喻指虛偽的表面。
1.臉;臉上的表情。
1.面貌﹐相貌。
①臉①~消瘦。②情面;面子看我的~,不要生他的氣了。
1.猶臉蛋;相貌。
1.即臉。腦﹐助詞。
1.洗臉巾。
1.猶臉蛋。
指臉的形狀、輪廓圓~ㄧ大~。也說臉盤子。
1.洗臉用的盆。
①臉上的皮膚白凈~ㄧ黑黃的~。②指情面撕不破~。③指羞恥的心理,容易害羞叫臉皮薄,不容易害羞叫臉皮厚。
1.形容不容易害羞。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