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作戰;戰爭。
1.出自《書·甘誓》大戰于甘,乃召六卿。
2.出自《商君書·畫策》故以戰去戰,雖戰可也。
3.出自《漢書·蕭何傳》臣等身被堅執兵,多者百余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4.出自《唐故河東節度使鄭公神道碑文》樊仆射澤以襄陽兵戰淮西,公以參謀留府。
5.出自《三國演義》蒙曰:“兵有利鈍,戰無必勝。”
2.
泛指搏斗,爭斗。
1.出自《易·坤》龍戰于野,其血玄黃。
2.出自《養生論》心戰於內,物誘於外,交賒相傾,如此復敗者。
3.
較量,角逐。參見“戰兵”。
1.出自《送喻坦之下第還江東》詩文戰偶未勝,無令移壯心。
2.出自《辛亥重九會安正堂》詩唯有一時詩酒戰,愿開強戶振雄铓。
4.
恐懼;發抖。
1.出自《呂氏春秋·審應》公子沓相周,申向說之而戰。
2.出自《史記·齊悼惠王世家》因退立,股戰而栗。
3.出自《宣室志》即隨僧入池中,忽覺一身盡冷,噤而戰。由是驚悟。
4.出自《醒世恒言·張孝基陳留認舅》過善聽說,氣得手足俱戰。
5.
搖晃;顫動。
1.出自《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詩盧橘子低山雨重,栟櫚葉戰水風涼。
2.出自《邯鄲記·生寤》呀,手戰寫不得。罷了,起個草,兒子代書。
3.出自《集外集拾遺·懷舊》先生講書久,戰其膝,又大點其頭,似自有深趣。
6.
姓。漢有戰兢。見《通志·氏族五》。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