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欺騙。
1.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2.出自《西征賦》蘇張喜而詐騁,虞芮愧而訟息。
3.出自《酌古論·孫權》而公(曹操)之為人,智而多詐。
4.出自《申屠氏》方蛟在旁看見,疑有詐。
2.
作假;假裝。
1.出自《周禮·地官·司市》以賈民禁偽而除詐。
2.出自《史記·高祖本紀》將軍紀信乃乘王駕,詐為漢王,誑楚。
3.出自《答元侍御書》前歲辱書,論甄逢父濟識安祿山必反,即詐為喑棄去。
4.出自《掛枝兒·自矢》我不比那無情漢,你也不要詐鶻突。
5.出自《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小孩子多不愿意“詐”作,聽故事也不喜歡是謠言。
3.
特指用兵奇詭多變,而誘使敵方判斷錯誤的戰術。
1.出自《公羊傳·哀公九年》其易奈何?詐之也。
2.出自《孫子·軍爭》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
4.
謂用語言或手段騙人,誘使對方透露真情。
1.出自《警世通言·喬彥杰一妾破家》高氏聽得,便罵起來:“你這破落戶,千刀萬剮的賊,不長俊的乞丐!見我丈夫不在家,今來詐我。”
2.出自《紅樓夢》書辦也說:“誰不知道李十太爺是能事的,把我一詐,就嚇毛了。”
3.出自《夢珂》不過假使他們要安心瞞我們時,問也不肯說的,于是我便使姊去詐他,果然一下就詐出來了。
5.
漂亮;俊俏。
1.出自《西廂記諸宮調》得個除授先到家,引著幾對兒頭答,見俺那鶯鶯大小大詐。
2.出自《詩詞曲語辭匯釋》詐,體面或漂亮之意。
3.出自《西廂記》打扮的身子兒詐,準備著云雨會巫峽。
4.出自《看錢奴》馬兒上扭捏著身子兒詐,做出那般般樣勢,種種村沙。
6.
通“乍”。突然。
1.出自《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詐戰不日,此何以日?
1.急急忙忙,匆促。
1.猶忙碌。
1.忙忙碌碌的樣子。
1.匆忙急速。
1.村人的通稱。
2.急急忙忙。
1.在繁忙中抽出一點空閑時間。
1.繁忙慌亂。亦指匆忙而沒有條理。
1.形容事務繁冗,不得空閑。
2.急匆匆的樣子。
1.見"忙碌碌"。
1.倉皇迫促;忙碌緊張。
1.見"忙刼刼"。
1.猶茫然。若有所失貌。
1.焦急。
1.忙碌的人。
1.忙碌。
1.十分匆忙的樣子。
1.事務繁忙的人。常用以稱自己。
1.做事時心慌忙亂的樣子。
1.急急忙忙趕路。
1.迷惘昏眊貌。
1.清代稱每年上忙﹑下忙所征收的稅銀。民國初年,沿襲舊名,稱田賦為忙銀。
①農活繁忙的月份閑月督課為錢百七十,忙月二百。②農村里幫工的一種,只在農忙或過節時打工一段時間。既不同于整年打工的長工,也不同于按日打工的短工我家只有一個忙月。
1.匆忙當中難免有失誤。
1.茫然。
1.大水貌。亦指遼闊無際的水域。
1.光彩;光芒。
1.又名萪草﹑莽草。形狀像石楠而葉稀,有毒。產于我國中部﹑南部及西南等地。
1.草木莖葉﹑果殼上的小刺。
2.比喻隱患。
3.比喻言詞尖刻。
好像有芒和刺扎在背上,形容極度不安每一反思,若芒刺在背。
1.見"芒刺在背"。
1.大而多貌。
2.廣闊無邊。
3.芒山﹑碭山的合稱。在今安徽省碭山縣東南,與河南省永城縣接界。
1.猶鋒芒。比喻人的銳氣。
1.謂光色清冷而純正。比喻人的品行高潔﹑端正。
1.見"憫"。
1.見"芒芴"。
1.猶大荒。遼闊的荒野。
1.屈從退縮。
2.阻撓;阻止。
1.阻撓抗拒。
1.煩悶。
1.紛亂貌。
1.曲徇私情。
1.屈曲。
1.矯正曲直。
1.屈服。
2.枉曲。
1.煩擾;騷擾。
2.攪拌。
1.軟弱;衰弱。
1.抓搔腮頰﹐揪扯耳朵。形容慌亂焦急。
1.宛轉循環貌。
1.搔弄頭發。
2.方言。不梳頭。
3.攪亂頭腦﹐頭昏。
1.挫敗﹐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