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債”的古字。
2.
索取,求取。
1.出自《墨子·公孟》勸於善言而葬,已葬而責酒於其四弟。
2.出自《過張祜處士丹陽故居》詩柴扉草屋無人問,猶向荒田責地征。
3.出自《清史稿·太祖紀》有智略,謀恢復,殲其仇,且責其地焉。
4.出自《辟韓》又安用此高高在上者,朘我以生,出令令我,責所出而誅我,時而撫我為后,時而虐我為仇也哉?
3.
要求;期望。
1.出自《論語·衛靈公》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2.出自《史記·汲鄭列傳》其治,責大指而已,不苛小。
3.出自《辭男云特轉恩命札子》臣聞君之馭臣,固不吝於厚賞,父之教子,豈可責以近功。
4.出自《訄書前錄·客帝匡謬》今弗能昌言自主,而以責宣尼之主祏,面欺!
4.
責令;督促。
1.出自《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勃不好文學,每召諸生說士,東鄉坐而責之:“趣為我語。”其椎少文如此。
2.出自《曹成王碑》太妃薨,王棄部隨喪之河南葬,及荊,被詔責還。
3.出自《明史·食貨志二》請責州縣官,於農隙時,令里甲等仿洪武、正統間魚鱗、風旗之式,編造圖冊。
4.出自《聊齋志異·促織》此物故非西產;有華陰令欲媚上官,以一頭進,試使斗而才,因責常供。
5.
譴責,責備。
1.出自《管子·大匡》文姜通於齊侯,桓公聞,責文姜。
2.出自《答司馬諫議書》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
3.出自《且介亭雜文末編·三月的租界》狄克先生一聽到“有人”的話,立刻同意,責別人不來指出“許多問題”了。
6.
指詰問。
1.出自《史記·酷吏列傳》天子果以湯懷詐面欺,使使八輩簿責湯。
2.出自《嘲鼾睡》詩孰云天地仁,吾欲責真宰。
3.出自《楊太真外傳》上乃出驛門勞六軍。六軍不解圍,上顧左右責其故。
7.
懲處、處罰。
1.出自《史記·李斯列傳》夫賢主者,必且能全道而行督責之術者也。
2.出自《晉書·四夷傳·夫馀國》其法:殺人者死,沒入其家;盜者一責十二。
3.出自《中大夫陜府左司馬李公墓志銘》改拜陜府左司馬,公又喜曰:“是官無所職,吾其不以吏事受責死矣?!?/p>
4.出自《與王定國書》罪大責輕,得此已幸,未嘗戚戚。
8.
特指鞭撲,責打。
1.出自《新五代史·梁文惠皇后王氏傳》﹝劉崇﹞患太祖慵墮不作業,數加笞責。
2.出自《冷眼觀》﹝曾大令﹞就當場將那兇手重責了二千板子,打得皮開血綻,釘鐐收禁。
3.出自京劇《獵虎記》若是三日獵不著猛虎,就要重責八十,枷號一月。
9.
貶謫。
1.出自《舊五代史·周書·世宗紀一》﹝申師厚﹞不俟詔離任,故責之。
2.出自《東坡志林·僧伽何國人》余在惠州,忽被命責儋耳。
3.出自《宣和遺事》蔡攸責永州安置。
10.
責任,職責。
1.出自《書·金縢》若爾三王,是有丕子之責于天,以旦代某之身。
2.出自《〈謝景思集〉序》今公藁藏已久,懼遂淪墜,使真能文者不見信于后,此希孟之責也。
3.出自《憶江南·贈西安搪瓷廠職工同志》詞手轉機輪歌奮進,戎場曾作健兒身,骨干責非輕。
11.
特指罪責。
1.出自《讓中書令表》臣雖不達,何事背時違上,自貽患責邪?
2.出自《新唐書·齊映傳》會馬駭突,帝恐傷映,詔舍轡,固不去,曰:“馬奔踶,不過傷臣,舍之,或犯清蹕,臣雖死,不足償責?!?/p>
3.出自《封神演義》姑看諸卿所奏赦免(姬昌),但恐他日歸國有變,卿等不得辭其責矣!
12.
謂立下或寫下。
1.出自《三水小牘·埋蠶受禍》先集鄰保責手狀。
2.出自《吹劍四錄》高宗時,內侍黃彥節移竹栽入內,丞相趙鼎見之,呼彥節責軍令狀,日下罷役。
3.出自《輟耕錄·鄧山房》一日,謝后遣巨珰召至內后門,泣降德音,且令其責軍令狀,使無泄。
13.
見“責責”。急勁貌。
1.出自《素問·玉機真藏論》真肝脈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責責然如按琴瑟弦。
2.出自《醫宗金鑒·四診心法要訣下》肝絕之脈,循刃責責,新張弓弦,死在八日。
14.
通“積”。聚積。
1.出自銀雀山漢墓竹簡《孫子兵法·軍爭》軍毋(無)輜重﹝□□﹞糧食則亡,無委責則亡。
2.出自銀雀山漢墓竹簡《孫子兵法·軍爭》曰我將欲責仁義,式禮樂,垂衣裳,以禁爭奪。
1.謂詳加審辨。孰,詳審。
2.亦作"相熟"?;ハ嗾J識;彼此熟悉。
1.見"相孰"。
1.舊稱觀察人或地的形貌以預言吉兇的一種方術。
1.層層影響成為風氣。帥,同"率"。
1.謂互不相容。
1.亦作"相悅"。
2.彼此和睦﹑親愛。
1.互相偵察。司,通"伺"。
1.指男女相思所引起的煩惱﹑郁悶,以至憔悴﹑瘦損等現象。
1.植物名。
2.煙草的別名。
1.木名。
1.古樂府曲名。
1.相傳為戰國宋康王的舍人韓憑和他的妻子何氏所化生。據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一載,宋康王舍人韓憑妻何氏貌美,康王奪之,并囚憑。憑自殺,何投臺而死,遺書愿以尸骨賜憑合葬。王怒,弗聽,使里人埋之,兩墳相望。不久,二冢之端各生大梓木,屈體相就,根交于下,枝錯于上。又有鴛鴦雌雄各一,常棲樹上,交頸悲鳴。宋人哀之,遂號其木曰"相思樹"◇因以象征忠貞不渝的愛情。
1.見"相思債"。
1.比喻男女相思情深如負孽債。
1.紅豆的別名。
1.謂以死相救。
1.相類;相像。
如果兩個圖形f1與f2的點一一對應,它們的對應線段a1b1和a2b2之比是一個正的常數,即a1b1a2b2=k(k為正常數),那么稱這兩個圖形為相似圖形。k稱為相似系數或相似比。
指物質容易溶解在與其結構相似的溶劑中的規則。如碘、油脂等非極性物質,易溶于四氯化碳、苯等非極性溶劑中,而難溶于強極性的水中;氯化鈉、氨等強極性物質易溶于強極性的水中,而難溶于非極性溶劑中。為經驗規則,但可運用于推測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能力。
1.見"相隨"。
1.亦作"相隋"。謂互相依存。
2.伴隨;跟隨。
1.相州(今河北省臨漳縣)的別名。州有銅雀臺,故名。
1.容貌體態。
1.拿取物品。
2.看望;探問。
1.見"相提而論"。
1.把不同的人或事物放在一起來談。
1.宰相的風度。
1.看身體剪裁衣服。比喻根據實際情況處理事情。
1.助成自然之道。
1.亦作"相周"。
2.相互救濟。
1.相等;均等。
1.謂相繼挺而走險。
1.彼此溝通;連通。
2.互相通融。
1.彼此無差異。
1.彼此合得來。
2.投靠;投奔。
3.求托。
1.相互圖謀。
1.互相推移。
2.彼此推背而行。極言擁擠。
3.互相推讓。
1.猶見外,當外人看待。
1.相差萬倍。極言相差之大。
1.互稱王。
1.彼此忘卻。
1.《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后因以"相忘鱗"比喻優游自得者。
1.謂彼此不拘形跡,無所顧忌。
1.互相看見。形容接連不斷。極言其多。
2.對峙;相向。
3.相去,相距。
1.互相利用。
2.相互代替。
3.相助;相護。
1.謂內外互相配合,共為一體。
1.見"相依為命"。
1.互相避開。
2.彼此違背。
1.相連。
1.猶交尾。動物交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