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逰”。
2.
游覽;云游。
1.出自《詩·唐風·有杕之杜》彼君子兮,噬肯來遊。
2.出自《論語·里仁》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3.出自《擬古》詩朝遊雁門上,暮還樓煩宿。
4.出自《觀別者》詩愛子遊燕趙,高堂有老親。
5.出自《西廂記》小生書劍飄零,功名未遂,遊於四方。
6.出自《觀堂集林·太史公行年考》考《自序》所紀,亦不盡以遊之先后為次。
3.
游樂;游蕩。
1.出自《書·五子之歌》太康尸位以逸豫,滅厥德,黎民咸貳,盤遊無度。
2.出自《楚辭·天問》焉有虬龍,負熊以遊?
3.出自《九思·逢尤》心煩憒兮意無聊,嚴載駕兮出戲遊。
4.出自《宋書·謝靈運傳》是遊是憩,倚石構草。
5.出自《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士大夫之去位而巷處者,誰與嬉遊?
6.出自《夢廠雜著·七星巖記》壁間題詠頗多,幾無措筆處,皆記遊之作。
7.出自《夢蕉亭雜記》寒山寺古剎,為姑蘇名勝,兵燹后失修,公暇往遊,蓬蒿滿地。
4.
古代帝王春天巡行。
1.出自《晏子春秋·問下一》故春省耕而補不足者謂之遊,秋省實而助不給者謂之豫。
2.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夏諺曰:君王不遊,吾何以休?君王不豫,吾何以助?一遊一豫,為諸侯度。
3.出自《魏都賦》既苗既狩,爰遊爰豫,借田以禮動,大閱以義舉。
4.出自《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詩虞風載帝狩,夏諺頌王遊。
5.
冶游。
1.出自《越絕書·外傳記越地傳》獨婦山者,句踐將伐吳,徙寡婦致獨山上,以為死士示,得專一也……后說之者,蓋句踐所以遊軍士也。
2.出自《詠懷》北里多奇舞,濮上有微音。輕薄閑遊子,俯仰乍浮沉。
3.出自《能改齋漫錄·樂府一》元豐己未,廖明略、晁無咎同登科。明略所遊田氏者,姝麗也。
4.出自《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先拊膺痛哭,責其子之冶遊,次嚙齒握拳,數諸客之誘引。
6.
游觀的處所。
1.出自《禮記·王制》九十飲食不離寢,膳飲從於遊可也。
2.出自《贈張十八助教》詩喜君眸子重清朗,攜手城南歷舊遊。
7.
交游;結交。
1.出自《荀子·勸學》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2.出自《南史·齊衡陽王鈞傳》性好學,善屬文,與瑯邪王智深以文章相會,濟陽江淹亦遊焉。
3.出自《朝散大夫尚書庫部郎中鄭君墓志銘》與之遊者,自少及老,未嘗見其言色有若憂嘆者。
4.出自《游梁瑣記·吳翠鳳》崔好外遇,挾娼喜博,與諸無賴遊。
5.出自《觀堂集林·太史公行年考》《自序》有董生,而公孫季功、董生(非仲舒)曾與秦夏無且遊,考荊軻刺秦王之歲,下距史公之生,凡八十有三年,二人未必能及見史公道荊軻事。
8.
結交的朋友。
1.出自《禮記·曲禮上》交遊之仇,不同國。
2.出自《戰國策·齊策四》今君之家,富於二公,而士未有為君盡遊者也。
3.出自《答顏延年》詩結遊略年義,篤顧棄浮沉。
4.出自《獨孤府君墓志銘》朋遊益附,華問彌大。
5.出自《觀堂集林·太史公行年考》史公交遊,據《史記》所載,《屈原賈生列傳》有賈嘉,《刺客列傳》有公孫季功、董生。
9.
求學。
1.出自《孟子·盡心上》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圣人之門者難為言。
2.出自《請復國子監生徒狀》右國家典章,崇重庠序,近日趨競,未復本源,至使公卿子孫,恥遊太學。
3.出自《紫環姜公天樞墓志銘》弱冠為諸生,尋遊太學。
4.出自《墳·摩羅詩力說》裴倫以千七百八十八年一月二十二日生于倫敦,十二歲即為長詩;長遊堪勃力俱大學不成,漸決去英國,作汗漫遊。
10.
指求仕,求職。
1.出自《戰國策·秦策二》陳軫曰:“王獨不聞吳人之遊楚者乎?”
2.出自《唐語林·補遺三》華郁,三衢人,早遊田令孜門,擢進士第。
11.
游說。
1.出自《孟子·盡心上》孟子謂宋句踐曰:“子好遊乎?吾語子遊。”
2.出自《運命論》張良受黃石之符,誦《三略》之說,遊於群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
3.出自《清稗類鈔·幕僚·彭讱庵佐金光祖》康熙癸丑,三藩作亂,彭與寧都魏際瑞以策干平南王,不合,遂遊諸方面間,而制府金光祖雅重之。
12.
行走。
1.出自《禮記·曲禮上》遊毋倨,立毋跛,坐毋箕,寢毋伏。
2.出自《禮記·內則》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應唯敬對,進退周旋慎齊,升降出入揖遊,不敢噦噫、嚏咳、欠伸、跛倚、睇視,不敢唾洟。
13.
無官職者;無職業者。參見“遊民”。
1.出自《周禮·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以教國子弟,凡國之貴遊子弟學焉。
14.
放縱,放任;無拘束。
1.出自《書·大禹謨》罔遊于逸,罔淫于樂。
2.出自《莊子·外物》胞有重閬,心有天遊。
15.
潛水浮行;游泳。
1.出自《莊子·外物》人有能遊,且得不遊乎?人而不能遊,且得遊乎?
2.出自《韓非子·說林上》假人於越而救溺子,越人雖善遊,子必不生矣。
3.出自《方言》潛又游也。
4.出自《再使蜀道》詩魚遊戀深水,鳥遷戀喬木。
5.出自《撥不斷·綠毛龜》曲綠毛稠,繞池遊,口中吐氣香煙透。
6.出自《女丈夫·紅拂投主》這西京不日有變,奴家只身在此,如魚遊釜中。
16.
行動;實施。
1.出自《文子·守真》若夫神無所掩,心無所載,通洞條達,澹然無事……此真人之遊也。
2.出自《讀書雜志·淮南子二》《俶真訓》:“若夫神無所掩,心無所載,通洞條達,恬漠無事,無所凝滯,虛寂以待,此真人之道也。”案:道本作遊,此后人以意改之也。《文子·九守篇》正作遊。遊者,行也,言真人之所行如此也。
17.
虛浮不實。參見“遊言”。
1.出自《文選·應璩〈與從弟君苗君胄書〉》無或遊言,以增邑邑。
2.出自《游仙窟》君子不出遊言,意言不勝再。
18.
飄流。
1.出自《文選·郭璞〈江賦〉》標之以翠蘙,泛之以遊菰。
2.出自《非國語上·三川震》陰與陽者,氣而遊乎其間者也。
19.
運轉;運行。
1.出自《文心雕龍·神思》故思理為妙,神與物遊。
2.出自《頭陀寺碑文》智刃所遊,日新月故。
3.出自《夢溪筆談·象數一》以璣衡求極星,初在窺管中,少時復出,以此知窺管小,不能容極星遊轉,乃稍稍展窺管候之,凡歷三月,極星方遊於窺管之內,常見不隱。
4.出自《榮木》詩天旋地遊,日月其根;形息氣徂,不亡者存。
20.
通“由”。
1.出自《莊子·知北游》回嘗聞諸夫子曰:“無有所將,無有所迎。”回敢問其遊。
2.出自《文選·阮籍〈詠懷〉之十》素質遊商聲,凄愴傷我心。
也作鐵馬金戈”。精良的武器和配有鐵甲的戰馬,形容兵強馬壯的雄姿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1.見"金戈鐵馬"。
1.飾金的閣﹐華美的閣。
1.謂軍械和軍裝。
2.偏指武器。
3.借指戰爭。
4.車鈴和車前革制的車飾。一說為韁繩上端的銅飾。
1.見"金根車"。
2.唐李綽《尚書故實》﹕"昌黎生者﹐名父子也﹐雖教有義方﹐而性頗暗劣。嘗為集賢校理﹐史傳中有說金根車處﹐皆臆斷之﹐曰﹕'豈其誤歟?必金銀車。'悉改根字為銀字。至除拾遺﹐果為諫院不受。俄有以故人子憫之者﹐因辟為鹿門從事。"后因以"金根"為文字遭謬改之典。
1.以黃金為飾的根車。帝王所乘。
1.指西方。
金屬的各種加工工作的總稱。
1.道家稱鉛。
2.《西游記》中孫悟空的代稱。
1.華美的宮室。
1.酒杯的美稱。
1.道家所煉丹藥名。
1.猶金埒。
2.謂宮中溝渠。
1.見"金鉤"。
1.蝦之一種。
1.見"金鞴"。
1.亦稱"金四娘"。
2.傳說中的驅蝗神。
1.破竹聲。
1.金屬制的箍﹐用以束物。
2.比喻用以束縛的東西。
1.神魔小說《西游記》中孫悟空使用的兵器。
1.神魔小說《西游記》中收緊孫悟空頭上金箍的咒語。《四游記.觀音路降猴妖》﹕"又把三篇金箍兒咒念熟﹐假如路上降來的妖怪﹐可叫他跟取經人﹐收心向善﹔若不服﹐可念此箍兒咒﹐自然見面生服。"后比喻用以束縛的東西。
1.指金戒指。
1.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北。
2.指晉石崇所筑的金谷園。
3.泛指富貴人家盛極一時但好景不長的豪華園林。多含諷喻義。
4.借指仕宦文人游宴餞別的場所。
5.見"金谷酒數"。
1.謂賦詩不能或不成則罰酒三杯。
1.指晉石崇之家妓綠珠。《晉書.石崇傳》﹕"崇有妓曰緑珠﹐美而艷﹐善吹笛。孫秀使人求之……崇勃然曰﹕'緑珠吾所愛﹐不可得也。'"因用為善奏樂之家妓的美稱。
1.指豪侈的酒宴。
1.晉石崇《金谷詩序》﹕"遂各賦詩﹐以敘中懷﹐或不能者﹐罰酒三斗。"后以"金谷酒數"泛指宴會上罰酒三杯的常例。
1.指晉石崇。亦泛指富有者。
1.指豪侈的盛宴。
1.指富有才華之至友。
1.指晉石崇于金谷澗中所筑的園館。石崇曾寫《金谷詩序》記其事。
2.曲牌名。見明湯顯祖《紫簫記.邊思》。
1.金和骨。比喻堅固的事物。語本漢鄒陽《獄中上書自明》﹕"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2.佛骨﹐仙骨。
1.四金和六鼓。四金指錿﹑鐲﹑鐃﹑鐸。六鼓指雷鼓﹑靈鼓﹑路鼓﹑鼖鼓﹑鼛鼓﹑晉鼓。金鼓用以節聲樂﹐和軍旅﹐正田役。見《周禮.地官.鼓人》。亦泛指金屬制樂器和鼓。
2.鉦。
1.即金正。
2.采金之官。
1.飾金的冠﹔禮冠。
1.金飾之棺。
2.清代貴妃之棺的尊稱。
1.見"金管"。
1.指神佛之光。喻神道佛法的力量。
2.金黃色的光輝。
3.唐代長安京城外郭西面中門名。
4.三國魏許昌景福殿西門名。
1.古代傳說中的一種仙草。謂食之可以長壽。
1.比喻錢神的本領高強。
烏龜(爬行動物)。
1.指金馬門。亦代指朝廷。
2.閨閣的美稱。
1.指朝廷的杰出才士。
1.金門所懸名牒﹐牒上有名者準其進入◇用以指在朝為官。
1.指朝廷杰出的才士。語出南朝梁江淹《別賦》﹕"金閨之諸彥﹐蘭臺之群英。"
1.指朝廷官宦。
1.對閨閣婦女的美稱。
1.見"金匱"。
珍貴;貴重東西越稀少越~ㄧ這里水比油還~。
1.桂樹的一種。花色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