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踴”。
2.
向上跳;跳躍。
1.出自《左傳·哀公八年》微虎欲宵攻王舍,私屬徒七百人,三踴於幕庭。
2.出自《搜神記》便放犬,犬就嚙咋,寄從后斫得數創。瘡痛急,蛇因踴出,至庭而死。
3.出自《會合聯句》伊余何所擬,跛鱉詎能踴。
4.出自《猛拱土司進四象》詩萬里頭顱象肩擁,象也聞之起而踴。
3.
上;登臨。
1.出自《公羊傳·成公二年》蕭同侄子者,齊君之母也,踴於棓而窺客。
2.出自《晏子春秋·雜下四》景公為路寢之臺,成而不踴焉。
4.
引申為高出、超過。
1.出自《訄書·訂孔》近世王守仁之名其學,亦席功伐已。曾國藩至微末,以橫行為戎首,故士大夫信任其言,貴于符節章璽。況于孔氏,尚有踴者?
5.
水漲。
1.出自《管子·度地》當秋三月,山川百泉踴,下雨降,山水出。
2.出自《步出夏門行》秋風蕭瑟,洪波踴起。
6.
引申為向上升起;冒出。
1.出自《與嵇茂齊書》若乃顧影中原,憤氣云踴,哀物悼世,激情風烈。
2.出自《顏氏家訓·歸心》人力所為,尚能如此;何況神通感應,不可思量,千里寶幢,百由旬座,化成浄土,踴出妙塔乎?
3.出自《望海潮·癸卯冬為建守趙季西賦碧云樓》詞城際踴層樓,正翠簾高卷,綠瑣低鉤。
7.
價格上漲。
1.出自《史記·平準書》物踴騰糶。
2.出自《宋書·自序傳》東土災荒,民凋谷踴。
3.出自《與馬運判書》竊度之,京師兵食宜窘,薪芻百谷之價亦必踴。
4.出自《饋柑于喬世賞用前韻》高價敢論燕市踴,遠懷還憶楚山嵬。
8.
壘筑。
1.出自《孫子·謀攻》距??,又三月而后已
9.
預先。
1.出自《公羊傳·僖公十年》然則曷為不言惠公之入?晉之不言出入者,踴為文公諱也。
10.
古代受刖刑的人所穿的一種特制鞋子。參見“踴貴”。
1.猶污穢。
2.污染,玷污。
3.用作謙詞。
1.塵積昏暗。
1.猶塵俗;污穢。
1.猶言塵俗的心計與意念。
1.見"塵跡"。
1.塵事的束縛。
1.人間。
1.佛教稱一世為一劫,無量無邊劫為塵劫◇亦泛指塵世的劫難。
1.塵土和草芥。比喻輕微不足道。亦指被廢棄之物。
1.佛教以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塵。為十八界之一科。六塵所構成的虛幻世界叫塵界。
1.世俗的胸襟。
1.原為佛教語。佛教以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塵,因稱現實世界為"塵境"。
1.微塵細流。猶言涓埃。喻微薄(之力)。
1.出現在近地氣層中的漏斗狀塵沙﹑旋風。范圍小,消失快。常見于春夏午后的干燥地面。
1.謙詞。猶言渴望。
1.凡俗之人。
1.塵埃。亦以喻人間。
1.猶塵世。
1.謙詞。猶言有污尊目。意謂請對方閱看。
1.佛教徒謂世俗事務的煩惱。
2.泛指事務勞累或旅途勞累。
1.佛教語。指煩惱﹑惡業的種種束縛。
2.世俗事務的牽累。
1.謂塵世的羈束。
1.謂凡俗淺陋。
1.微塵滴露,喻事物微小不足稱。
2.猶言風霜,比喻辛勞。
3.塵飛露干,比喻時間短促。
1.布滿塵土的道路。亦以喻塵俗。
1.世俗的侶伴。
1.猶俗念。
1.猶埋沒。
1.猶陰霾。謂塵沙飛揚,天色昏暗。
2.借指塵世。
1.謙詞。猶言充數。
2.謙詞。冒犯。
1.猶埋沒。
1.猶塵污。
2.猶言打擾。對人有所請求的客氣話。
1.世俗的愚昧。
1.被灰塵蒙蔽。
2.喻塵世的束縛或煩擾。
3.猶言世俗愚蒙。
1.塵世的夢幻。
1.對塵世的迷戀。
1.塵污的臉面。
2.指塵俗的面目。
1.久遠。
1.猶世外。比喻高遠。
2.喻時局昏暗。
1.猶言塵埃;微末。
1.猶塵土。
2.喻卑下。
1.猶言污濁。
1.塵俗之念。
1.猶塵念。
1.眾生。
1.猶塵霧,煙塵。
2.世俗之氣。
1.猶塵累。
1.猶言凡心俗情。
1.猶塵世。
2.指地球。
1.猶塵世;塵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