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鳥類的飛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面生有羽毛。有的鳥翼退化,不能飛翔。通稱翅膀。
2.
名詞
飛機或滑翔機等飛行器兩側伸出的像鳥翼的部分,有支撐機身、產生升力等作用。
3.
名詞
指某物的兩側或其中的一側。
4.
名詞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5.
動詞
〈書〉幫助;輔佐。
6.
〈書〉同“翌”。
7.
名詞
(Yì)姓。
1.
鳥類或昆蟲的翅膀。
1.出自《易·明夷》明夷于飛,垂其翼。
2.出自《登樓賦》獸狂顧以求群兮,鳥相鳴而舉翼。
3.出自《女冠子》詞明翠搖蟬翼,纖珪理宿妝。
4.出自《鏡花緣》凡花有色者往往無香,即如有翼者皆兩其足,天下之事,那能萬全!
2.
魚的胸鰭。
1.出自《文選·宋玉〈高唐賦〉》黿鼉鳣鮪,交積縱橫,振鱗奮翼。
3.
指鼎耳。
1.出自《史記·楚世家》今子將以欲誅殘天下之共主,居三代之傳器,吞三翮六翼,以高世主,非貪而何?
4.
建筑物的飛檐。
1.出自《后漢書·班固傳上》列棼橑以布翼,荷棟桴而高驤。
2.出自《文選·何晏〈景福殿賦〉》其西則有左墄右平,講肄之場,二六對陳,殿翼相當。
5.
作戰時陣形的兩側或左右兩軍。
1.出自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十問》擊此者,必將三分我兵,練我死士,二者延陣張翼,一者材士練兵,期其中極。
2.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李牧多為奇陳,張左右翼擊之。
3.出自《文選·張協〈七命〉》屯羽隊於外林,縱輕翼於中荒。
4.出自《花月痕》兩個女總兵,掛了先鋒印,顏林二將做了左右翼。
5.出自《關于粉碎第四次“圍剿”的電報》敵幾次想在河東岸以一翼吸我一翼截擊我之戰略求戰,但南豐、南城、金溪三次戰役,都因被我集中力量迅速擊破或消滅其一翼而失敗。
6.
指政治派別。
1.出自《書信集·致曹靖華》不過,現在之壓迫,目的專在人名及其所屬是那一翼,與書倒是不相干的。
7.
謂分成兩翼或分列左右。
1.出自《韓非子·十過》至於期日之夜,趙氏殺其守堤之吏而決其水灌知伯軍,知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
2.出自《南史·周奉叔傳》奉叔常翼單刀二十口,出入禁闈,既無別詔,門衛莫敢訶。
8.
元代的軍事編制名。
1.出自《大元敕賜修堰碑》堰成,水暴漲,堰不動,乃具文書行省及蒙古軍七翼之長、郡縣守宰、鄉遂之老,各陳其便宜。
2.出自《元史·兵志二》﹝世祖中統﹞二十二年二月,詔改江淮、江西元帥招討司為上、中、下三萬戶府,蒙古、漢人、新附諸軍,相參作三十七翼。
9.
覆蔽;遮護。
1.出自《詩·大雅·生民》誕置之寒冰,鳥覆翼之。
2.出自《左傳·哀公十六年》勝如卵,余長而翼之。
3.出自《國語·魯語上》鳥翼??卵,蟲舍螮蜎,蕃庶物也。
4.出自《讀〈襄陽耆舊傳〉寄皮襲美》詩或能醢髖髀,或與翼雛??。
10.
輔佐,幫助。
1.出自《書·大誥》民獻有十夫予翼。
2.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使自得之。
3.出自《漢書·律歷志上》輔弼執玉,以翼天子。
4.出自《祭范尚書文》天生儶賢,為國之紀。服休服采,以翼天子。
5.出自《吳城萬壽宮碑銘》赫赫明明,翼我赤蒼。
11.
攙扶。
1.出自《詩·大雅·行葦》黃耇臺背,以引以翼。
2.出自《萬石君羅文傳》文乞骸骨,伏地上,詔使駙馬都尉金日?翼起之。
3.出自《續資治通鑒·元成宗大德十一年》眾翼之登騎,諸臣皆步從。
12.
借助;憑借。
1.出自《漢書·揚雄傳下》不階浮云,翼疾風,虛舉而上升,則不能戟膠葛,騰九閎。
2.出自《贈鈍根游海上》詩長帆翼金風,駕言拾海月。
13.
迅疾貌。
1.出自《楚辭·九章·悲回風》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遙遙其左右。
2.出自《文選·嵇康〈琴賦〉》雙美并進,駢馳翼驅。
14.
恭敬,謹肅。
1.出自《詩·小雅·六月》有嚴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國。
2.出自《逸周書·程典》慎下必翼上。
15.
驅趕。
1.出自《詩·召南·騶虞》壹發五羓
2.出自《默觚下·治篇九》聞風而興,向化而奮,如蟄啟于春霆,雖中林野人,伐枚婦女,翼羓虞人,皆振振蟄蟄,有士君子之行,神矣哉!
16.
指船。
1.出自《文選·張協〈七命〉》爾乃浮三翼,戲中沚。
2.出自《文選·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侍游曲阿後湖〉詩》萬軸胤行衛,千翼泛飛浮。
17.
星宿名。參見“翼宿”。
1.出自《禮記·月令》孟秋之月,日在翼。
2.出自《史記·天官書》翼為羽翮,主遠客。
3.出自《晉書·天文志上》翼,二十二星,天之樂府,主俳倡戲樂。
18.
量詞。用于禽鳥。
1.出自《書影》某吏部一夕為小偷入宅,宅內戶扃嚴甚,無所得,獨盜雞雙翼以去。
2.出自《聊齋志異·小二》適蝗害稼,女以紙鳶數百翼放田中,蝗遠避,不入其隴,以是得無恙。
19.
通“翌”。參見“翼日”。
1.出自《書·金縢》公歸,乃納冊于金縢之匱中,王翼日乃瘳。
2.出自《聊齋志異·促織》翼日,進宰。宰見其小,怒訶成。
20.
古地名。在今山西翼城東南。
1.出自《左傳·隱公五年》曲沃莊伯以鄭人、邢人伐翼。
21.
姓。漢有翼奉。見《漢書》本傳。
1.出自《通志?氏族略三》翼氏,姬姓,晉翼侯居翼城,因氏焉。漢諫議大夫翼奉。東海下邳人。
22.
借指鳥類。
1.出自《夜》詩城郭悲笳暮,村墟過翼稀。
2.出自《長安羈旅行》直木有恬翼,靜流無躁鱗。
23.
泛指翼狀物。
1.出自如:飛機的兩翼。
24.
泛指兩側。
1.出自《屯田郎滎陽鄭公墓志》二道翼引,猛不可中挫,當彌其端,柔其性,勢深故川使自習,則庶可矣。
25.
指輔弼之臣。
1.出自《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格人乃謝,楚翼實摧。
26.
古地名。在今山東省費縣西南。
1.出自《左傳·隱公元年》及邾人、鄭人盟于翼。
1.宿債,舊債。
1.殘破的馬棧。
1.上漲的水流。
1.落日馀輝;殘照。
1.指不起作用的車道。
1.遺留下來的瑰寶。
1.大地震之后緊跟著發生的小地震。
1.指未充分顯露的內容。
1.殘留的基址;遺址。
1.痚懶孤僻。
1.懶散。
1.偏垂一邊的蓬松發髻。
1.眾鳥和鳴。
1.鳥和鳴聲。
2.比喻人心歸附。
1.見"壅遏"。
1.阻礙。
1.壅塞逼迫。
1.堵塞;阻隔。
1.遮蔽;阻塞。
1.即甕城。大城外的小城。
1.收藏積聚。
1.猶阻塞。
1.壅遏。
1.亦作"壅藹"。
2.阻塞;阻止。
1.堵塞。
1.阻塞不通。
1.阻遏。
1.阻隔。
1.堵塞;堆積。
1.謂被蒙蔽挾制。
1.阻塞。
1.阻塞斷絕。
1.受蒙蔽的君王;昏君。
1.阻塞。
1.阻截搶掠。
1.甕城的門。亦代指甕城。
1.阻擋水流的沙袋。
1.施肥培土。
1.謂言路阻塞,賢人卻步。
1.阻塞。
1.因水流受阻而產生的水位升高現象。如在河流中建造閘﹑壩或橋墩,或有冰凌阻塞時,均能引起壅水。又如兩河流匯合相通,一河盛漲時,則在另一河中也會引起壅水。
1.堆積的泥土。
2.在植物根部培土。
3.指用農具耙地或播種時土聚集起來妨礙耕作的現象,多由草根或作物根茬阻擋﹑耙齒過密﹑土壤較濕等原因引起。
1.遮蔽;障塞。
1.猶培養。
1.堵塞。
1.隱蔽;障隔。
1.淤塞;不流通。
1.見"壅御"。
1.因堵塞而引起的暴漲。
1.阻隔;堵塞。
2.謂被壓抑而不得志。
3.積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