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山峰高聳的樣子。堅定不可動搖。
2.
名詞
(Yì)姓。
1.
山勢高聳。亦泛指高聳、聳立貌。
1.出自《史記·周本紀》棄為兒時,屹如巨人之志。
2.出自《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屹山峙以紆郁,隆崛岉乎青云。
3.出自《湞陽果業寺開東嶺洞谷銘序》雙巖屹以中斷,奔屏蹙而成室。
4.出自《送李徽州赴湖北漕》詩明堂五云上,一柱屹天極。
5.出自《三詩人之死》〔母兔〕不住地動著唇,屹著耳,凝著眼,警備著敵人的傷害。
2.
堅定不移。
1.出自《青石》詩義心若石屹不轉,死節名流確不移。
2.出自《歷代兵制·八陣圖贊》隱若敵國,屹若長城。
1.堅決節制。
1.見"忍俊不禁"。
忍住笑;含笑掩口忍俊|忍俊而答。
不能忍住笑;笑出來看這孩子天真可愛的樣子,真叫人忍俊不禁。
1.見"忍俊不禁"。
1.見"忍辱鎧"。
1.殘忍苛刻。
1.認可。忍,通"認"。
1.抑制食欲。
1.經得起艱苦的工作和生活。
1.殘忍暴虐。
2.忍受慘痛。
1.忍住羞愧。猶言厚著臉皮。
1.忍住眼淚,不使流出來。
1.猶忍死。
1.忍耐。
1.把痛苦的感覺或某種情緒抑制住,不使表現出來。亦謂在困苦的環境中堅持下去。
1.殘忍暴虐。
忍住所受的氣,不說不滿意的話今日忍氣吞聲,他年終有出氣之時。
1.抑制感情。
1.容忍退讓。
1.殘忍的人;硬心腸的人。
2.謂對別人忍心。
1.猶不忍。
1.容忍。
1.佛經中說雪山有草,名為忍辱,牛羊食之,則成醍醐。見《涅盤經》卷二七引《師子吼菩薩》。亦省作"忍草"。
忍受屈辱,承擔重大的責任為了黨的利益,他甘愿忍辱負重。
1.含忍恥辱。
1.佛教語。袈裟的別名。謂忍辱能防一切外難,故以甲鎧為喻。
1.以忍耐態度對待各種事情。
1.方言。放不開手。
1.勉強承受。
1.忍耐順受;忍耐順從。
1.謂臨終不肯絕氣,有所期待;在死前勉力從事。
1.猶忍淚。
1.忍受生理或心理的痛苦。
1.佛教語。娑婆世界。娑婆,梵語,意譯為"忍"。
1.忍受到再也無法忍受下去。
1.忍住不笑。
1.愿意關心。
內心殘忍;硬心腸忍心害人|忍心拋妻棄子。
1.謂心存殘忍,違背天理。
1.猶遁跡。
1.堅忍其性;使其性堅忍。
2.克制性情。
1.忍受羞辱。
1.認可,認為。忍,通"認"。
1.即忍辱鎧。
1.忍耐抑制。
1.猶屈意。
1.刻毒忌恨。
1.殘忍兇狠。
①形容時間漸漸逝去光陰荏苒。②蹉跎荏苒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