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代盛酒用的器具,也泛指古代宗廟所用的祭祀器物。
2.
名詞
〈書〉法度;常規。
3.
名詞
彝族,我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貴州和廣西。
4.
名詞
(Yí)姓。
1.
“彛”的新字形。亦作“彜”。
2.
古代宗廟常用禮器的總名。
1.出自《說文·糸部》彝,宗廟常器也。
2.出自《說宗彝》彝者,百器之總名也。
3.出自《觀堂集林·說彝》尊、彝,皆禮器之總名也。
3.
專指盛酒的尊。
1.出自《周禮·春官·序官》司尊彝。
2.出自《爾雅·釋器》彝、卣、罍,器也。
4.
常;常規;一成不變的法度。
1.出自《詩·大雅·蒸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2.出自《國語·周語中》天道賞善而罰淫,故凡我造國,無從非彝,無即慆淫,各守爾典,以承天休。
3.出自《進洪范傳表》臣聞天下之物,小大有彝,后先有倫。
4.出自《關王廟碑》事其在天之神以致尊慕之心而不廢,豈非出於天理民彝之正也哉?
5.
我國少數民族之一。分布于西南各省。詳“彝族”。
6.
清代因避諱以“彝”代“夷”。見“彝場”、“彝猶”、“彝險”。
1.出自《星周紀事》惟小東門外即是彝場,并無官兵阻截。
2.出自《二心集·上海文藝之一瞥》有了上海的租界,——那時叫作“洋場”,也叫“夷場”,后來有怕犯諱的,便往往寫作“彝場”——有些才子們便跑到上海來,因為才子是曠達的,那里都去。
3.出自《淮瀆敕》詩今冬有客淮南游,經過瀆廟聊彝猶。
4.出自《與李厚庵絕交書》自謂針芥之投,庶幾終始也。豈意彝險易操,初終殊態。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