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面容;臉上的表情。
2.
名詞
顏色,色彩。
3.
名詞
(Yán)姓。
4.
名詞
臉面;體面;面子。
5.
名詞
顏面,臉面。
1.
“顏”的新字形。
2.
額頭。即眉上發下、兩額角間部分。
1.出自《左傳·僖公九年》天威不違顏咫尺。
2.出自《史記·高祖本紀》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3.出自《劉統軍碑》公生而異,魋顏巨鼻。
3.
面容;臉色。
1.出自《詩·鄭風·有女同車》有女同車,顏如舜華。
2.出自《漢書·韓王信傳》為人寬和自守,以溫顏遜辭承上接下,無所失意。
3.出自《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4.出自《飛花集·風物還是東蘭好》眉清目秀,齒皓顏紅。
4.
指形貌。
1.出自《楚辭·九辯》顏淫溢而將罷兮,柯彷佛而委黃。
2.出自《文選·顏延之〈秋胡詩〉》慘凄歲方晏,日落游子顏。
5.
指臉皮。參見“顔厚”。
1.出自《北山移文》豈可使芳杜厚顏,薜荔無恥。
6.
體面;面子。
1.出自《上責躬應詔詩表》以罪棄生,則違古賢夕改之勸;忍垢茍全,則犯詩人胡顏之譏。
2.出自《警世通言·莊子休鼓盆成大道》那婆娘精神恍惚,自覺無顏。解腰間繡帶,懸梁自縊,嗚呼哀哉!
7.
顯著。
1.出自《太玄·積》魁而顏而,玉帛班而。
8.
指堂上或門楣上的匾額。
1.出自《新唐書·馬燧傳》勒石起義堂,帝榜其顏以寵之。
2.出自《婺州稽古閣記》至嘉泰元年……乃即講堂后得舊直舍地以為閣,而請於今參知政事許公大書其顏。
9.
指題字于匾額或書籍封面上。
1.出自《七修類稿·詩文·張天錫》家嘗有竹數竿,作亭其間,名曰“醫俗”,因記之以顏於亭。
2.出自《浮生六記·閨房記樂》遷倉米巷,余顏其臥樓曰“賓香閣”,蓋以蕓名而取如賓意也。
3.出自《〈帝京歲時紀勝〉序》因自不揣鄙陋,敬以耳目之余,匯集為編,顏曰《帝京歲時紀勝》。
10.
顏色;色彩。參見“顔澤”。
1.出自《古風》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
11.
(排在)前面。參見“顔行”。
1.出自《管子·輕重甲》若此,則士爭前戰為顏行。
2.出自《漢書·嚴助傳》以逆執事之顏行。
3.出自《續次敬仲韻序》偃旗息鼓,以避敬仲之顏行。
12.
古代帽子的一種。其形似古皮弁,以縑帛為之。
1.出自《宋書·五行志一》初為白帢,橫縫其前以別后,名之曰“顏”,俗傳行之。至晉永嘉之間,稍去其縫,名“無顏帢”。
13.
姓。
1.出自《通志?氏族略三》顏氏,曹姓。顓頊帝元孫陸終第五子曰安,安裔孫挾,周武王時封之於邾,為魯附庸。邾挾之后,至於夷父,字顏,公羊謂之顏公,子孫因以為氏。
1.虞舜和盜跖的并稱。指圣人和惡人。
1.木槿之花。朝開暮謝。
1.木槿花。
1.蕣花似的容顏。常比喻美貌之短暫。
1.即舜華。木槿花。
1.眨眼。
1.眼睛一眨一眨的樣子。
1.眼色諂媚貌。
1.猶瞬息。極言時間之短。
1.肌肉掣動。
1.瞬息。極言時間之短。
1.猶眨動。
1.猶倏忽。形容時間極短暫。
1.一眨眼的時光。
1.猶片刻;時刻。
1.眨眼。
2.一眨眼工夫。極言時間短暫。
3.張眼。
1.陰陽怪氣的聲音。
1.死人的遺體。
2.詈詞。
1.死于國事。
2.指死于國事者。
3.泛指殯殮等善后事宜。
1.注定必死。
1.滯積而不流動的水。
長篇小說。李fd22H俗鰲1936年發表。成都北郊天回鎮的袍哥首領羅歪嘴橫行鄉里,但也打教堂、殺洋人。當地富戶顧天成與他有隙,向官府控告羅。羅只得遠走他鄉。顧天成四處搶房占地,并霸占了羅的情人。作品通過一系列恩怨故事,展示了甲午戰爭后死水一般的中國內地社會所激起的細波微瀾。
1.固定;牢固。
2.拚死;堅決。
1.謂軍隊敗退,;將領應當治罪。
2.效死沙場。
3.指死于戰事者。
1.死的地方。
1.指兄弟情誼深厚,愿求同死。
1.喪失生命。
2.指死亡的人。
3.消亡,消失。
一國或一地區在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死亡人數與同期平均人口數的比值。一般按每千人平均計算。計算公式為死亡率(‰)=年內死亡人數年平均人口數×1000‰。
1.死訊。
1.指壽命的期限。
1.舊時謂居父母之喪,哀毀幾至于死。
1.猶死心塌地。
1.亦作"死心踏地"。亦作"死心搭地"。
2.心里踏實;放心。
3.一心一意,不作他想。
1.固執;不圓通。
2.忠實不二。
3.指死心眼兒的人。
1.人死亡的消息。
2.無法投遞的信件。
剝奪罪犯生命的刑罰。是最嚴厲的刑罰。在我國,死刑只適用于罪大惡極的罪犯。應當判處死刑的罪犯,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緩。犯罪時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時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我國法律對死刑案件的管轄、核準和執行從司法程序上作了周密的規定,加以嚴格的控制。
1.指以自殺隨從死者。
1.短命而死。
1.為義而死。謂恪守大義。
1.完全拘泥于原文字面的翻譯。
1.頑固地堅持某種立場或見解的人。
1.謂雖死不足抵其罪。形容罪大惡極。
1.猶死有馀辜。
1.猶死有馀辜。
1.應判死刑的案件。
1.對情人的昵稱。
1.不顧性命的盜賊。
2.引申為敢死的勇士。
3.佛教語。指死亡。
1.拚死戰斗。
1.不顧生命,拚死到底的戰斗。
長篇小說。德國西格斯作于1949年。1919年春,年輕的共產黨員埃爾溫慘遭殺害。他的遺腹子漢斯長大后繼承父業,成為堅定的反法西斯戰士。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前夜,漢斯不幸遇難。不久,他的女友生下了他的遺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