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黑色的痣。
2.
形容詞
〈書〉昏暗。
1.
黑痣。一說,指瘡痂。
1.出自《抱樸子·接疏》明者舉大略細,不忮不求,故能取威定功,成天平地。豈肯稱薪而爨,數(shù)粒乃炊,并瑕棄璧,披毛索黡哉。
2.出自《霞外捃屑·釋諺·黡》《漢書·高帝紀》: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師古曰:今中國通呼為黡子,吳楚俗謂之志。志者,記也。按今越人呼為痣。《集韻》:黑子也。呼瘡痂為黡,似本顏注,而義異。
2.
黑;黑痕。
1.出自《宋書·顏延之傳》慌若迷涂失偶,黡如深夜撤燭。
2.出自《還冤記》鬼屢打之,打處青黡,月余而死。
3.出自《清稗類鈔·動物·猬》邵位西員外懿辰有《詠猬》詩曰:“追涼湖??樹,意行不覺遠。地散月清陰,有物黡在坂。”
3.
閉藏貌。
1.出自《禮記·大學》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2.出自《荀子·王霸》故一朝之日也,一日之人也,然而厭焉有歲之固
4.
厴。螺閉藏用的甲蓋。
1.出自《子由生日以檀香觀音像及新合印香銀篆盤為壽》詩香螺脫黡來相群,能結縹緲風中云。
2.出自《香譜·甲香》唐《本草》云:蠡類生云南者,大如掌,青黃色,長四五寸,取黡燒用之。南人亦煮其肉啖。今合香多用,謂能發(fā)香復聚香煙。
1.水中央。
2.見"水心劍"。
3.宋葉適的別號。適晩年居永嘉城外水心村,人稱水心先生。
1.傳說中的寶劍名。
1.汛情的信息。
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與太陽平均距離5791萬千米。直徑4877千米,平均密度54克/厘米3,質量3289×1026克。公轉周期88天,自轉周期59天。表面大氣稀薄,因而向陽面與背陽面溫差很大向陽面約400°c,背陽面-160°c以下。未發(fā)現(xiàn)有衛(wèi)星。
1.水上航行。
2.謂游水。
3.水流動。
4.即水德。
1.水的性能﹑特點。
2.指水因含有某種成分而產(chǎn)生的性質。
3.泅水的技能。
4.水有隨勢而流的特性,因以喻用情不專一。
5.比喻性情柔弱,無主見。 6.指江河湖海在深淺﹑流速等方面的特點。
水隨地勢流動,楊花隨風飄揚。常用以比喻女子感情輕浮易變這女子水性楊花,不是好東西。
1.荇菜。多年生水草,浮在水面,嫩時可食。
1.水中出產(chǎn)的美味食物。
1.水靈清秀。
1.昆蟲名。似蚊而大,游于水面。
1.形容山水清麗,風景優(yōu)美。
縫于戲曲服裝中蟒、帔、官衣、褶子等袖口的一段白綢。一般長30~45厘米。利用水袖,可做出各種動作,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增強美感。水袖技巧稱水袖功”。
1.器皿盛水日久所留下的痕跡。
2.即水堿。參見"水堿"。
1.古代以五行配五種牲畜,豬為水畜。
2.指水族之屬。
1.水邊。
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環(huán)轉化過程。是生物圈內基本的物質循環(huán)之一。受太陽能和地表熱能的作用,地球上的水不斷蒸發(fā)成水蒸氣而進入大氣。水蒸氣遇冷后凝聚成水,又降落到地面,如此周而復始,以至無窮。
1.物體在水中所受的水的壓力。
裝有水壓引信,利用艦船通過時水壓場的作用而引爆的水雷。抗掃雷性能較強,但易受干擾。
1.黃鶯的別名。
1.水鳥名。鳧的俗稱。
2.蛙的別名。
1.茶葉名。
1.水邊。
1.水邊。
1.亦作"水煙"。
2.水上的煙靄。
3.用水煙袋裝煙絲吸用的煙。吸時,煙從注水的筒管中通過,故稱。
1.亦作"水煙袋"。
2.一種用銅﹑竹等制成的吸煙用具。煙經(jīng)水過濾而吸出,吸時發(fā)出咕嚕嚕的響聲。也叫水煙壺﹑水煙筒。
1.即水煙袋。
1.即水煙袋。
1.舊時在慶吊禮儀中專司招待,給來賓倒茶﹑裝煙的人。
1.即水煙袋。
1.見"水硯"。
1.捕魚的一種設施。也叫做梁。筑堰截水,其間留有關孔,置笱(魚籠子)于孔間以捕魚。
1.相傳唐裴航在藍橋驛遇仙女云英,求得玉杵臼搗藥,終結為夫婦。見《太平廣記》卷五十引唐裴铏《傳奇.裴航》◇以"水渰藍橋"。比喻男女歡會之事不成。
1.形容委頓的樣子。
1.亦作"水研"。
2.指貯水的硯。
1.擋水的低壩。
1.水的北面。
1.蒲柳。
1.水中妖怪。祅,通"妖"。
1.取水的勺子。
1.水星。"七曜"﹑"九曜"之一。
1.指利用水力作動力的冶煉。
1.即水堰。
稱指潮濕的地方生長的青苔屋后青石旁長滿了水衣。
1.見"水溢"。
1.水路驛站。
2.水上驛路。
1.見"水勢"。
1.亦作"水泆"。
2.水泛濫。
1.水邊。
1.借指船。鹢善飛,古代船頭多畫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