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艶”。亦作“艷”。亦作“豓”。
2.
艷麗。特指人的容色美好動人。
1.出自《左傳·桓公元年》宋華父督見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豔。”
2.出自《楚辭·招魂》長發曼剪,艷陸離些。
3.出自《美人賦》臣之東鄰,有一女子,云發豐艷,蛾眉皓齒。
4.出自《任氏傳》偶值三婦人行于道中,中有白衣者,容色姝麗……鄭子戲之曰:“美艷若此,而徒行,何也?”
5.出自《觚剩·蛟橋幻遇》偶入城,至蛟橋,遇一女絕艷。
3.
指男女情愛方面的。
1.出自《救孝子》則合將艷醋兒潑得來勻勻的潤,則合將粗紙兒搭得來款款的溫。
2.出自《救孝子》艷歌;艷詩;艷史。
4.
形容文辭華美。
1.出自《谷梁傳序》左氏艷而富,其失也巫。
2.出自《文心雕龍·通變》商周麗而雅,楚漢侈而艷。
5.
光彩;光澤和顏色。
1.出自《笙賦》爛熠爚以放艷,郁蓬勃以氣出。
2.出自《麗色賦》有光有艷,如合如離。
3.出自《臨高臺》詩泛艷春幌風,裴回秋戶月。
4.出自《和子瞻宿臨安凈土寺》吳都況清華,觀剎吐光艷。
6.
照耀;閃耀。
1.出自《景福殿賦》開建陽則朱炎艷,啟金光則清風臻。
2.出自《二月奉教作》詩日艷臨花影,霞翻入浪暉。
3.出自《奉和幸新豐溫泉宮應制》風搖花眊彩,雪艷寶戈芒。
4.出自《好事近》詞雙歌聲斷寶杯空,妝光艷瑤席。
7.
羨慕。
1.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不謀治強之功,而艷乎辯說文麗之聲,是卻有術之士,而任壞屋折弓也。
2.出自《新唐書·李晟傳》每虜使至,必召息曩于坐,衣大錦袍,金帶,夸異之,虜皆指目歆艷。
3.出自《贈清源上人歸泉州覲省序》清源上人,曩自蚤歲,即艷空門。
8.
炫惑。
1.出自《答張考夫書》正如佛氏之稱無量功德,務神其說,以艷愚俗者,非實話也。
9.
愛;傾慕。
1.出自《聊齋志異·陸判》彼不艷其妻,陸判官取兒頭與之易之。
2.出自《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王艷曾之婦,乘曾為盜所誣引,陰賄吏斃于獄。
3.出自《夜譚隨錄·阿??》四郎私叩海棠,心艷女子之美。
10.
濃。參見“豔豔”。
1.出自《續小兒語·雜言》欲心要淡,道心要艷。
11.
古代楚地歌謠。
1.出自《文選·左思〈吳都賦〉》荊艷楚舞,吳愉越吟。
2.出自《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詩《江南》進荊艷,《河激》獻趙謳。
12.
唐代大曲的引子。
1.出自《通雅·樂曲》王僧虔曰:“大曲有艷,有趨,有亂。艷在曲前,趨與亂在曲之后,亦猶《吳聲》、《西曲》,前有和后有送也。”……智謂艷是引子。
13.
泛指花卉、衣飾等物鮮明美麗。
1.出自《桃花曲》但使桃花艷,得間美人簪。
2.出自《侍宴安樂公主莊應制》詩前池錦石蓮花艷,后嶺香爐桂蕊秋。
3.出自《清波別志》然海棠富艷,江浙則無之。
4.出自《阿丹的婚事》天上的彩霞,沒有人間姑娘衣裳上的色彩艷。
14.
指美女。艷,指艷麗的人或物。
1.出自《日出東南隅行》朝日出邯鄲,照我叢臺端。中有傾國艷,顧影織羅紈。
2.出自《經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詩吳娃與越艷,窈窕夸鉛紅。
3.出自《鬼董·周浩》奇響一聲,煙銷室空,二艷俱失。
4.出自《黃竹子傳》語笑於群豔,居紅牙綠綺間者數年。
15.
指花。
1.出自《惜花》詩艷拂衣襟蕊拂杯,繞枝閑共蝶徘徊。
2.出自《荷葉杯》詞綠莖紅艷兩相亂,腸斷,水風涼。
3.出自《水葒》詩灼灼有芳艷,本生江漢濱。
從浙江杭州經江西鷹潭到湖南株洲。長947千米。其中江西萍鄉至湖南株洲段原名萍株鐵路,1905年通車。全線1937年通車。已建成復線。是聯結華東和華中地區的重要鐵路干線。
1.即浙江。
1.水名。即錢塘江。《莊子》作制河,《山海經》﹑《史記》﹑《越絕書》﹑《吳越春秋》作浙江,《漢書.地理志》﹑《水經》作漸江水。古人所謂浙漸,實指一水。參閱王國維《浙江考》。
2.省名。簡稱浙。在我國東部沿海。以境內錢塘江舊稱浙江得名。
中國以理工科為主的多科性大學。校址在杭州。創建于1897年,初名求是書院◇校名屢經變更,1928年改現名。設有應用數學、電機工程、化學工程、經濟學等系。
鴉片戰爭中戰役之一。1841年9月,英軍進犯定海,葛云飛等三總兵苦戰犧牲,定海失陷。接著,英軍又攻占鎮海、寧波。道光帝派奕經率軍援浙。次年3月,奕經反攻寧波、鎮海失敗,英軍乘機攻陷慈溪、乍浦。由于浙江戰敗,道光帝決意妥協求和。
簡稱浙”。在中國東南部,臨東海。面積1018萬平方千米。人口4369萬(1995年)。明代置浙江布政使司(省級),清代為浙江省。省會杭州。大部為丘陵、山地,北部和沿海有平原。中國島嶼最多的省區。主要河流有錢塘江。亞熱帶濕潤區。經濟發達。主要有紡織、機械等工業,絲綢工業馳名中外。茶葉和毛竹產量均為全國第一,柑橘、桑蠶繭產量居全國前列。洋漁業和淡水漁業都很發達。
浙江東半部、福建全省和廣東東部低山和丘陵的總稱。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主要由花崗巖或火山巖組成。有武夷山、雁蕩山等風景名山∮流橫切山脈,形成峽谷急流。多河谷盆地和河口平原。岸曲折,多天然良港和巖島。
1.即浙江。
清詞流派。浙西詞人朱彝尊所開創,故名。重要作家有厲鶚等。論詞主張宜于宴嬉逸樂”、歌詠太平”。所作多寫瑣事,記宴游,有不少詠物之作。藝術上以北宋周邦彥和南宋姜夔為宗,將他們的風格、格律和技巧奉為填詞的極致。
清詩流派。發端于浙西詩人朱彝尊,形成于清代中葉。重要作家有厲鶚、符曾、汪沆等。作品大多寫文人的日常瑣事,力求風格幽新”,喜用僻典和代替字。
1.厲害;很。
見桑基魚塘”(308┮)。
1.甘蔗汁。
1.喻人的晩景美好。
1.蔗漿熬成的糖霜。即白糖。
葡萄糖和果糖縮合而成的雙糖。甜味超過葡萄糖,是主要的食糖。廣泛存在于植物界,在甘蔗和甜菜中含量最多。
1.《晉書.文苑傳.顧愷之》"愷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漸入佳境。"后因以"蔗尾"喻先苦后樂,有后福。
1.用甘蔗作杖。形容酒后狂態。語本三國魏曹丕《自敘》"嘗與平虜將軍劉勛﹑奮威將軍鄧展等共飲……時酒酣耳熱,方食芊蔗,便以為杖,下殿數交,三中其臂,左右大笑。"
1.見"鷓鴣斑"。
鳥類,雉科。體型似小雞。頭頂黑褐色,體羽黑白相間。雙翅短圓,只能作短距離飛行。吃野果、雜草和嫩芽,也吃昆蟲。雄鳥好斗,鳴聲響亮。肉味鮮美,是中國南方傳統的野味。
1.香名。
2.茶盞名。因有鷓鴣斑點的花紋,故稱。
3.形似鷓鴣斑點的花紋。
1.紅藻的一種。叢生,扁平呈葉狀,暗紫色,干燥后,顏色變黑。產于暖海,中國福建﹑廣東沿海都有。醫藥上用來驅除蛔蟲。
1.帶斑點的沉香木。
1.亦作"鷓鴣辭"。
2.唐教坊曲名。又稱《山鷓鴣》。《樂府詩集.近代曲辭二》錄《鷓鴣詞》有唐李益一首﹑李涉二首。李益所作曲辭﹐《全唐詩》卷二八三題作《山鷓鴣詞》﹐題下注曰"一本題上無'山'字。"參閱任半塘《唐聲詩下編.格調一》。
3.詞牌名。《瑞鷓鴣》的別稱。宋汪晫有《鷓鴣詞》一首。
1.見"鷓鴣詞"。
1.晩唐詩人鄭谷,以《鷓鴣》詩出名,人稱為鄭鷓鴣◇以"鷓鴣名"借指詩名。
①詞牌名。雙調,五十五字,押平聲韻。②曲牌名。南曲仙呂宮、北曲大石調都有。字句格律都與詞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為引子”,多用于傳奇劇的結尾處。
1.枕名。
1.純一和善。
1.正安。指政治清明安定。
1.謂守正清白。
2.指南朝梁陶弘景。
1.柏樹四季常青,故稱"貞柏"。喻堅貞的節操。
1.忠貞坦白的襟懷。
1.碑石的美稱。
1.堅貞高潔的風范﹑節操。
2.指碑石。
1.端直的風范。
1.堅貞不屈的操守。
1.占卜,卜問。
1.謂品性高潔而不與世俗隔絕。
①忠貞不二的節操貞操與日月俱懸,孤芳隨山壑共遠。②封建禮教指女子不失身、不改嫁的操守嗟哉貞操,吳門表母。
1.忠貞不貳之臣。
1.良辰。
1.貞德的稱譽。
1.真誠。
1.指《華嚴經》和依《華嚴經》立宗的華嚴宗。《華嚴經》于唐貞元年間翻譯,又稱《貞元經》,簡稱為"貞乘"。唐開元二十六年日本和尚道璇攜華嚴章疏返國,為該宗傳入日本之始。
1.細腰蜂一類的昆蟲。
2.借指束腰的女子。
1.守正純潔。
2.指忠貞不二的人。
1.樸實淳厚。
1.純正厚道。
1.亦作"貞辭"。
2.指醇正有價值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