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硯臺,寫毛筆字等研墨用的文具。
2.
形容詞
舊時指有同學關系的(因同學常共筆硯,同學也稱“同硯”)。
3.
名詞
(Yàn)姓。
1.
磨墨的文具。通稱硯臺。
1.出自《與平原書》筆亦如吳筆,硯亦爾。
2.出自《文心雕龍·養氣》至如仲任置硯以綜述,叔通懷筆以專業,既暄之以歲序,又煎之以日時。
3.出自《瘞硯銘》隴西李觀元賓始從進士貢在京師。或貽之硯,既四年,悲歡窮泰,未嘗廢其用。
4.出自《硯史·用品》石理發墨為上,色次之;形制工拙,又其次;文藻緣飾,雖天然,失硯之用。
5.出自《北京人》案上放著筆墨畫硯,磁器古董,都極其古雅而精致。
2.
制硯。
1.出自《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記》其山多秀石,可硯。
3.
姓。元有硯彌堅。見《新元史》卷二三四。
1.出自《萬姓統譜?霰韻》硯,見姓苑。元硯彌堅,德安應城人……以教授為業,已而被薦擢為真定教授。
1.積蓄儲藏。
1.飼養的禽畜。
2.詈詞。猶畜生。
1.謂飼養六畜。
1.見"畜生道"。
1.修積德行。語本《易.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1.對自己耳朵的謙稱。
1.留頭發。
1.牲畜肥壯。
2.作肥料用的家禽家畜糞尿。
1.積蓄的怨憤。
2.指積聚怨憤。
1.即豪豬。
1.積恨。
1.藏穢,有丑惡的行為。指不守貞操。
1.養火;生火。
1.積聚;積儲。
2.指積儲的財物。
3.蘊結;蘊蓄。
1.畜養歌妓。
1.指囤積居奇的商人。
1.積儲;積累。
2.積儲的財物。
3.謂節用愛人,容民畜眾。
4.指容民畜眾之臣。
5.猶糾集。
1.謂匡正君主之失。
1.禽獸之類。
2.詈詞。猶畜生。
1.用于運輸或牽引農具等方面的牲畜的力量。
1.商代奴隸主對農業奴隸的蔑稱。
1.飼養的禽獸。
1.飼養大批牲畜或家禽的場所。如養豬場﹑養牛場﹑養馬場﹑養雞場等。
1.畜牲。
1.謂蓄積的壯盛氣勢。
1.娶妻。
1.娶妾。
1.飼養牲口的建筑,有棚和欄。
1.懷藏仁心。
1.積蓄銳氣。
1.畜養的禽獸。生,通"牲"。
2.詈詞。謂沒有教養,如同禽獸。
1.佛教語。"六道"之一。佛教輪回之說,謂人作惡,死后當變為禽獸﹑畜生等。
2.指非人類社會。形容卑鄙﹑野蠻。
1.指牛﹑馬﹑羊﹑雞﹑狗﹑豬等六畜。
2.詈詞。謂行同禽獸的人。
1.牲畜與糧食。一說,草料。
1.指家畜。
1.退縮。
1.積聚田產。
1.家兔。菟,通"兔"。
1.指牲畜。
1.謂寵幸重用。
1.恤愛勤勞貌。
1.淤血。
1.對自己眼睛的謙稱。
1.指飼養牲口。
2.撫養;養育。
3.扶植培養。
4.指收羅豢養。
5.私養。
1.謂心存道義。
1.家畜的傳染病,如豬瘟﹑牛瘟﹑馬鼻疽等。
1.有意。
1.積聚勇力。
1.積聚怨氣。
1.用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