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埋沒。
2.
動詞
〈書〉淤塞;堵塞。
1.
亦作“洇”。
2.
填塞;堵塞。
1.出自《逸周書·大明武》城高難平,湮之以土。
2.出自《莊子·天下》昔禹之湮洪水,決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無數。
3.出自《讀書雜志·文選》塞字后人所加,“湮洪源”者,湮,塞也。
4.出自《故事新編·理水》我經過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確是錯誤了。以后應該用“導”!不知道諸位的意見怎么樣?
3.
埋沒;淹沒。
1.出自《國語·周語下》絕后無主,湮替隸圉。
2.出自《文選·陸機〈贈尚書郎顧彥先〉詩之二》沈稼湮梁潁,流民溯荊徐。
3.出自《宋史·五行志一上》漂民廬,湮田稼。
4.出自《詠史》楚雖三戶竟亡秦,萬世雄圖一夕湮。
5.出自《漱華隨筆·限田》而井田既湮,勢固不能行也。
4.
指抑塞不暢。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若泯棄之,物乃坻伏,郁湮不育。
2.出自《文心雕龍·附會》若首唱榮華,而媵句憔悴,則遺勢郁湮,余風不暢。
3.出自《播火記》是呀!人活百歲也是死!可是活著也有幾樣不同:在黑暗社會里,在土豪惡霸們腳下活個百八十年,那是黑暗的湮心生活。
1.貑貜。
1.猶言快速行走。
1.猶跳躍。
1.猶行伍。
1.軍事情報;軍事消息。
1.軍營壁壘。
1.軍中用的鼙鼓。
1.清綠營兵編制的一種名稱。
1.兵卒。
1.兵器上沒有血。謂未交鋒就取得勝利。
1.指軍官。
2.指軍一級的指揮機關。
1.軍中的文書簿冊。
1.軍用的財貨。
軍事操練。
1.指軍隊的下級軍官。
1.軍中的解差。
1.充軍流放者留下的產業(yè)。
1.指軍隊的陣法或軍伍的行列。
1.唐代設兵戍守的城鎮(zhèn)。
1.源于梵語。澡罐或凈瓶。僧人游方時攜帶之,貯水以備飲用及凈手◇亦指形略扁,雙耳可穿繩,能掛在身上的陶瓷水瓶。
1.軍事要沖。
1.謂籌劃軍事。
1.指糧秣等軍需物資。
1.軍中的賞賜。
1.副將。
1.蔬菜名。
舊時軍人用的長刀。
1.軍隊的前導。
1.軍中的文書。
1.兵卒;士兵。
1.軍中戰(zhàn)友。
2.山名。在今北京市昌平縣境。
1.軍中文書公牘。
1.軍隊編制的名額。
1.軍功。
①舊時擁有武裝部隊,割據一方,自成派系的人北洋~。②泛指控制政治的反動軍人。
1.謂按軍法處斷。
1.充軍的罪犯。
1.軍事防務。
國家用于軍事方面的經費。
1.配給每一軍人的衣食用品。
1.軍隊的作風。
1.軍隊的作風﹑紀律以及軍容等。
1.軍事報警的烽火。
1.先鋒。居軍前沖鋒挫敵。
2.軍中威勢。
1.兵符。古時調遣軍隊的符節(jié)憑證。
1.軍中府庫。亦用以囚禁俘虜。
2.將帥的府署。
1.軍中副將。
1.舊時以軍事需要征發(fā)的賦役。
軍用艦船專用的港口。通常有各種防御設施。
1.軍中唱的激勵士氣的歌。
2.由軍隊正式規(guī)定的代表本軍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