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伸展變長。
2.
動詞
(時間)向后推遲。
3.
動詞
〈書〉聘請;邀請。
4.
名詞
(Yán)姓。
5.
動詞
〈書〉及,至。
1.
長;遠。
1.出自《書·召誥》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歷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墜厥命。
2.出自《文選·曹植〈洛神賦〉》延頸秀項,皓質呈露。
3.出自《送靈師》詩同行二十人,魂骨俱坑填;靈師不掛懷,冒涉道轉延。
2.
高。參見“延樓”。
1.出自《淮南子·本經》延樓棧道,雞棲井干。
3.
延續;延長;伸長。
1.出自《左傳·成公十三年》君亦悔禍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獻穆。
2.出自《論衡·感類》已得文王之年,命當自延。
3.出自《長歌行》茲物茍難停,吾壽安得延!
4.出自《憐香伴·聞試》熱宦門非羅雀比,誰延鶴頸把琴窺?
4.
展開;蔓延。
1.出自《荀子·議兵》故仁人之兵,聚則成卒,散則成列;延則若莫邪之長刃,嬰之者則斷;兌(銳)則若莫邪之利鋒,當之者潰。
2.出自《關中詩》微火不戒,延我寶庫。
3.出自《還至梁城作》詩木石扃幽闥,黍苗延高墳。
5.
達到;及于。
1.出自《文選·揚雄〈羽獵賦〉》迺詔虞人典澤,東延昆鄰,西馳閶闔。
2.出自《為石仲容與孫皓書》公孫淵承籍父兄,世居東裔……葛越布於朔土,貂馬延乎吳會。
6.
引導;引入;迎接。
1.出自《禮記·曲禮上》主人延客祭,祭食,祭所先進。
2.出自《文選·揚雄〈甘泉賦〉》選巫咸兮叫帝閽,開天庭兮延群神。
3.出自《趙十四兄見訪》詩客來舒長簟,開合延清風。
4.出自《山閣偶書》詩但將松籟延佳客,常帶嵐霏認遠村。
5.出自《原李耳載·兩賢異用》趙公云:“既托深交,事當有密議,非無益公者。”遂延入內。
7.
誘引;引發。
1.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試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則必受之。無留心則必辭矣。
2.出自《秋興》詩著書在南窗,門館常肅肅。苔草延古意,視聽轉幽獨。
8.
聘請;邀請;招攬。
1.出自《史記·趙世家》簡子問其姓而延之以官。
2.出自《桃花源記》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出自《賢良策問》國家比下詔書,以延天下豪俊之士,待之以不次之位。
4.出自《醒世恒言·張孝基陳留認舅》﹝過善﹞卻又慳吝,不肯延師在家,送到一個親戚人家附學。
5.出自《朝議大夫刑部郎中惜抱先生行狀》遼東朱子潁為兩淮運使,延先生主講梅花書院。
9.
連接。
1.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重閨幽闥,轉相逾延。
2.出自《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旌門洞立,延帷接枑,閱水環階,引池分席。
10.
搬運。
1.出自《說苑·正諫》楚莊王筑層臺,延石千里,延壤百里。
2.出自《還舊園作見顏范二中書》詩果木有舊行,壤石無遠延。
3.出自《新唐書·張說傳》延木石,運斧斤,山谷連聲,春夏不輟。
11.
指時間往后推移。參見“延期”。
1.出自《洛陽伽藍記·宣忠寺》婦人生產,有延月者,有少月者,不足為怪。
2.出自《小城春秋》啊!能不能讓他們多延一天?
12.
陳設。
1.出自《魏都賦》延廣樂,奏九成,冠《韶》《夏》,冒《六莖》。
13.
傳播;傳揚。參見“延譽”。
1.出自《獨孤府君墓志銘》名聲垂延,紹德惟克。
2.出自《劉旅皇半刺》詩臨江有節士,東南延名譽。
14.
通“埏”。參見“延道”。墓道。
1.出自《左傳·隱公元年》隧而相見
15.
通“綖”。覆在冕上的布。
1.出自《禮記·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
16.
通“羨”。盈馀。
1.出自《新唐書·南詔傳下·蒙巂詔》至大中十四年,內庫貲積如山,戶部延資充滿。
17.
通“誕”。欺騙。
1.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謂燕王》信如尾星,乃不延,不足而益國。
18.
姓。漢有延廣。見《漢書·百官公卿表下》。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五》延氏,見《姓苑》。后漢有延岑,又有延蔫……。又《河南官氏志》:可地延氏,改為延氏。
1.陷害。
1.復姓。戰國魏有屈侯鮒。見《尸子.勸學》。
1.指屈身的尺蠖。亦比喻委屈不得志。
1.亦作"屈跡"。
2.猶屈身。
1.窮乏。
1.委屈自己。
1.戰國屈原與漢賈誼的并稱。兩人平生都憂讒畏譏,從容辭令,遭遇相似。
敬詞。委屈對方前來勞您屈駕來舍,實不敢當。
1.形容隱晦艱澀。
①喪失節操屈節事敵|屈節辱命,雖生,何面以歸漢?②委屈自己屈節見上|卑躬屈節。
1.枯竭;空乏。
1.降低身份就位。
1.猶請客。
1.曲盡禮儀。
2.謂屈身降禮。
1.猶屈駕。敬辭。用于邀請賓客光臨。
1.古代善造弓矛的良匠。
1.竭慮。謂盡心考慮。
1.戰國屈原﹑漢司馬相如的并稱。兩人都是辭賦大家。
1.委屈埋沒。
1.亦作"屈橈"。
2.彎曲。
3.退縮;屈服。
4.阻撓。
5.謂受壓抑。
1.盤曲。
1.奇異。
1.崛起。興起;嶄露頭角。屈,通"崛"。
2.謂突然起身,離開原來的位置。屈,通"崛"。
1.壯捷貌。
1.壓抑感情。
2.猶冤枉。
3.指委屈之情。
1.委曲懇求。
1.彎曲,曲折。
2.指事物的原委本末。
3.委曲,曲意遷就。
1.猶屈服。
1.彎彎曲曲。
2.冤枉。
1.空虛貌。
1.猶玷辱。
1.見"屈撓"。
1.使人屈服。
2.受委屈的人。
3.蒺藜的別名。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五.蒺藜》。
受屈受辱出于無奈,只能屈辱受命|屈辱于公卿之門。
(spencertracy,1900-1967)美國電影演員。1922年入美國戲劇藝術學院。1929年從影。善演硬漢角色。一生共主演《辛辛監獄兩萬年》、《化身博士》等六十余部影片,其中《勇敢船長》、《男孩城》,兩次獲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獎。
1.謂屈意表示贊同或欣悅。
1.委曲之極;冤枉之極。
1.見"屈伸"。
1.亦作"屈申"。
2.屈曲與伸舒。
3.進退。
1.指因受屈而形成的聲譽。
1.委屈沉淪之士。泛指隱者。
1.委屈承受。
1.即屈戌。
2.指蝴蝶扇鉸。
1.壓抑約束。
指戰國時楚國詩人屈原和辭賦家宋玉。屈原作有《離騷》,是騷體的開創者;宋玉略晚于屈原,或稱是屈原的弟子,也以辭賦著稱。
1.謂降低身分。
2.猶屈膝。指屈服﹑投降。
3.彎曲身軀。
1.復姓。五代有道士屈突無為。見宋蘇轍《龍川別志》卷下。
1.指屈原故居。
1.猶冤枉。
1.猶屈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