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碾壓。
1.出自《史記·匈奴列傳》罪小者軋,大者死。
2.出自《征蜀聯句》生獰競掣跌,癡突爭填軋。
3.出自《小城春秋》他猛撲過去,車輪軋過他的腦袋,他被抬到醫院時斷氣了。
2.
傾軋,排擠。
1.出自《莊子·庚桑楚》舉賢則民相軋,任知則民相盜。
2.出自《殿中丞贈太常少卿桑公神道碑銘序》隨鄉舉累上,為權勢所軋,退耕肄業一不屑意。
3.出自《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凡爭利者,必同市之賈。勢近則相礙,相礙則相軋耳。
4.出自《大同書》滿大地多相殺機也,水與火相傾,大小相軋。
3.
指欺辱,侵凌。
1.出自《荀子·議兵》秦四世有勝,諰諰然??痔煜轮缓隙埣阂?。
4.
壓倒,勝過。
1.出自《新唐書·劉晏傳》然任職久,勢軋宰相,要官華使多出其門。
2.出自《三朝北盟會編》自不能立功,惴惴然惟恐他人之立功,而官爵軋於己也。
3.出自《〈大復集〉序》探冥抉奇,增華漱潤,軋晉魏而上之。
5.
競爭,較量。
1.出自《說郛》又其次,僧房以清浄化度群品,而乃斥余事種植灌溉,奪造化之功,與王公大姓相軋。
2.出自《贈陳主事序》﹝外人﹞得勢益逞,征求無厭,中國欲力與之軋。
6.
挑弄,彈奏。
1.出自《觀李中丞洪二美人唱歌軋箏歌》君家雙美姬,善歌工箏人莫知。軋用蜀竹弦楚絲,清哇宛轉聲相隨。
2.出自《青玉案·再和》詞雨余深院,漏催清夜,更軋秦箏送。
7.
把水截住。
1.出自《迎潮送潮辭》門外有溝通浦溆,而朝夕之潮至焉。天弗雨,則軋而留之。
8.
指斥。
1.出自《徐德操墓志銘》在邵武,危與守爭辨,數軋其不義,幾得罪。
9.
包扎。
1.出自《醒世姻緣傳》軋了一百斤綿絨,四匹自織綿?,四十根大花布手巾。
10.
踩,踏。
1.出自《老張的哲學》孫守備迷迷忽忽的,軋著四方步慢慢的往里走。
11.
委曲。參見“軋辭”。
1.出自《穀梁傳·襄公十九年》取邾田自漷水,軋辭也。
2.出自《升庵詩話·讀書萬卷》今之學文者,果有十年書乎?不過抄《玉篇》之難字,效紅勒之軋辭而已。
12.
象聲詞。參見“軋伊”。
1.出自《繅絲行》繅車軋伊繭抽絲,桑薪煮水急莫遲。
13.
見“軋盤”。廣大貌。
1.出自《文選·枚乘〈七發〉》軋盤涌裔,原不可當。
14.
見“軋芴”。細致縝密。
1.出自《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於是乎周覽泛觀,縝紛軋芴,芒芒恍忽。
15.
姓。
1.出自《字匯?車部》軋,姓。
1.發誓永遠要(做某事)。常用于否定語前。矢,通"誓"。
1.世世代代﹐永遠。
2.終身。
1.永久的法度。
1.永遠消逝。
2.逝世。
1.長壽。
1.長思;長念。
1.長壽。
2.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第三子以下諸子,臣下呼為"永歲"。
1.見"永嘆"。
1.長久之計;長久打算。
1.遠望。
1.深思;常念。
1.長夜;通宵。
2.謂度過長夜;消磨夜間時光。
1.指棺材。
1.宮婢。
1.長夜。
1.長嘯。
1.唐玄宗時期宮廷歌伎名。本名許和子,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樂家女。被選入教坊"宜春院"為"內人",遂以其籍貫名。善歌,能變化新聲。
1.唐樂曲名。
1.即永新。因其善歌,故稱。
1.長久持續。
1.長言;吟詠。
1.永業田的省稱。
1.田制名。也稱世業田。北魏行均田制,每男夫授桑田二十畝,身沒不還,世代承耕,故稱永業田。北齊﹑隋﹑唐沿用此制,但授田多少不等。唐中葉以后,土地兼并激烈,此制名存實亡。宋太平興國以后,凡人民所墾田即為永業田,不復有畝數的限制。
2.田制名。也稱世業田。隋唐兩代,自諸王以下,至于都督或散官五品以上,按等級分授永業田,子孫世襲,皆免課役。參閱《魏書.食貨志》﹑《通典.食貨志》﹑《隋書.食貨志》﹑《新唐書.食貨志一》。
3.舊時稱私有土地為永業田或世業田。
1.長夜。
2.謂人死長埋地下,猶如處于長夜之中。
3.以喻漫長黑暗的社會環境。
1.長久安逸。
1.謂長遠;長久。
1.長遠;永久。
2.一直;從來。
3.晉代隱居于廬山的兩個高僧惠永與惠遠的并稱。
1.長住永守。
2.永久安息之所,墓地。
1.靈柩。
1.隱居,不出仕。
2.深居。
3.僻靜的居處。
4.墓室。
1.幽靜美好。
1.猶幽篆。
1.清逸﹑雋永。
1.深切思念。
1.清幽殊絕。
1.隱僻峻峭。亦指隱僻峻峭之處。
1.猶深遠。
1.幽靜高爽。
1.指墓穴。
1.猶沉疴。
1.幽僻峭刻。
1.指隱士。
2.蘭之別名。
3.山礬之別名。
1.愁苦。
1.墓穴。
1.幽悶的景況。
1.幽深曠遠。
1.謂神靈暗中的賜予。
1.猶幽閨。
1.猶軟禁。
1.深谷中的急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