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五椏果”。①常綠或落葉喬木,樹皮紅褐色,嫩枝有絨毛,葉子革質,長圓或倒卵形,果實球形,可以吃。生長在亞洲的熱帶地區。②這種植物的果實。
2.
人名、地名用字。
1.
草木分枝處,亦指草木的分枝。
1.出自《寂上人院聯句》經笥安巖匼,瓶囊掛樹椏。
2.出自《初夏》詩新蟬初蛻殼,稚菊始分椏。
3.出自《堅瓠余集·枸杞龍形》鄰居人恐其日久為患,將斧伐去一椏。
4.出自《熱河曲》陽山坡蒙上一層草椏的淡青。
2.
掩;閉。
1.出自《梁州令》套曲春晝永,朱扉半椏。東風靜,湘簾低掛。
3.
象聲詞。參見“椏杈”。
1.出自《漳河水》詩風吹吹,雪飄飄,椏杈一聲門開了。
1.卜筮術數。
1.指駕車馬之具。策﹐馬鞭;綏﹐登車拉手之繩索。
1.指科舉時代﹐應試者斷章取義﹐連綴史籍的片言只語編成的應付策問考試的材料。
1.科舉策試的試題。
1.鞭策愚頑﹐磨礪遲鈍。極言勉力奮進。
1.策應﹐守望。
1.古代祭皇帝陵墓所用的哀策文。
2.策命文書。
3.策問文。
1.所出謀略周密準確﹐沒有遺漏失算之處。
1.策文檄文的統稱。
1.謀劃效力。
1.錄用。
1.謀劃選取。
2.經策試而中選。
1.科舉時代供考生應付考試的短文集。
將功勞記在簡策上大饗將士,班勞策勛。
1.海島名。狐動斕氖〕啤
1.即狐劇
1.猶邊塵。
1.邊境上的要隘。
水邊的陸地;邊際湖水茫茫,不見~。
1.見"邊捍"。
1.即邊款。
1.謂內地軍隊輪班調守邊疆。
1.鄰邦。
1.猶旁邊。
2.邊緣。
1.猶邊防。
1.邊境上的城堡。
1.亦作"邉報"。
2.舊時邊境地區向朝廷匯報情況的文書。
1.猶邊防。
2.猶邊儲。
〈書〉邊遠的地方。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陜甘寧、晉察冀、冀熱遼等邊區政府銀行所發行的紙幣。
1.邊防方面的弊端。
1.護衛邊境的屏障。
1.邊境。
2.邊際。
1.守邊之兵;邊防部隊。
2.指邊境戰事。
3.邊防用的武器。
4.邊防。
1.邊境地區。
2.守邊部隊。
1.治理邊疆的才能。
2.治理邊疆的人才。
1.治理邊疆的人才。
2.木材外圍色澤較淡的部分。
1.謂從水道運輸糧食以供邊防需要。
1.見"邊策"。
1.邊沿,旁側。
1.亦作"邊冊"。
2.安邊的謀略。
1.供應邊地的茶。
1.邊疆。
邊野之地的風塵。比喻戰事邊塵再起|何日邊塵靜,庭前征馬還。
1.喻邊境安定無戰事。
1.亦作"邉臣"。
2.駐守邊疆的大臣﹑官員。
1.邊疆的要沖﹑重鎮。
1.亦作"邉愁"。
2.邊人的愁苦之情。
3.因邊亂﹑邊患引起的愁苦之情。
1.安邊之策。
1.亦作"邉儲"。
2.指邊防用的儲備糧食或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