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來回走;中途折回。
2.
動詞
盤旋。
3.
同“茓”。
1.
來回地走。
1.出自《合汗衫》則你也曾舉目無親,失魂亡魄,繞戶踅門,鼓舌揚唇。
2.出自《水滸傳》次日清早,王婆卻才開門,把眼看門外時,只見這西門慶又在門前兩頭來往踅。
3.出自《老殘游記》〔老殘〕次日清晨起來,吃點兒點心,便搖著串鈴滿街踅了一趟,虛應一應故事。
4.出自《花城》三娃在屋子里急急地踅圈子。
2.
盤旋;繞圈兒。
1.出自《哭存孝》想著十八騎長安城內逞豪杰,今日個則落的足律律的旋風踅,我可便傷也波嗟。
2.出自《西廂記》四野風來,左右亂踅。
3.出自《水滸傳》武松一踅,踅將過來,那只右腳早踢起,直飛在蔣門神額角上,踢著正中,望后便倒。
4.出自《集賢賓·春日行樂》套曲且看這風亭月榭,翠扶疏,嘉樹遮,綠蒙茸,芳草踅。
3.
回轉;折轉。
1.出自《水滸傳》約莫未及兩個時辰,又踅將來王婆店門口簾邊坐地。
2.出自《二刻拍案驚奇》他是有心的,便踅入門來一看,見這些人舉止氣象,心下有十分瞧科。
3.出自《兒女英雄傳》那跑堂兒的答應了一聲,踅身就往外取壺去了。
4.出自《母親》秋蟬不敢做聲,歪著臉踅身走進里面去了。
4.
形容動作很輕。參見“踅探”“踅手踅腳”。
1.出自《金瓶梅詞話》那琴童兒走出來外邊約等夠半日,又走來角門首踅探,問:“姐,爸起來了不曾?”
2.出自《只是一個人》第一個踅手踅腳地從半仙師傅里走出來的,是王屠戶的兄弟老二。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