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巖洞。泛指地上或某些建筑物上的坑或孔。
2.
名詞
某些動物的窩。
3.
名詞
墓穴。
4.
名詞
穴位,又叫穴道,人體或某些動物體可以進行針灸的部位,多為神經(jīng)末梢密集或較粗的神經(jīng)纖維經(jīng)過的地方。
5.
名詞
(Xué)姓。
6.
名詞
比喻壞人盤踞、藏匿的地方。
1.
亦作“岤”。
2.
洞孔;洞窟。
1.出自《易·需》需于血,出自穴。
2.出自《文選·宋玉〈高唐賦〉》陬互橫忤,背穴偃跖。
3.出自《聊齋志異·促織》遽撲之,入石穴中……以筒水灌之,始出。
3.
墓壙。
1.出自《詩·王風·大車》谷則異室,死則同穴。
2.出自《祭十二郎文》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
3.出自《儒林外史》卜老又還替他請了陰陽徐先生,自己騎驢子同陰陽下去點了穴。
4.
動物的窩。
1.出自《荀子·勸學(xué)》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出自《七哀詩》狐貍馳赴穴,飛鳥翔故林。
3.出自《苦寒》詩虎豹僵穴中,蛟螭死幽潛。
5.
指敵人或奸人盤踞、藏匿的地方。
1.出自《曹云霖中丞〈從龍詩集〉序》遵海而南,偶陷虜穴。
2.出自《天下郡國利病書·江南八》上官欲察州里之豪,不能不假耳目,而奸人常為之穴。
6.
地道。
1.出自《墨子·備穴》審知穴之所在,鑿穴迎之。
7.
水道。
1.出自《文選·木華〈海賦〉》江河既導(dǎo),萬穴俱流。
2.出自《三川觀水漲二十韻》不有萬穴歸,何以尊四瀆。
8.
中醫(yī)指人體上可以針灸的部位,多為神經(jīng)末梢密集或較粗的神經(jīng)纖維經(jīng)過的地方。參見“穴道”。
1.出自《素問·氣府論》足太陽脈氣所發(fā)者七十八穴。
2.出自《齊東野語·針砭》某曰:“此疾已殆,僅有一穴或可療。”於是刺足外踝二寸余。
3.出自如:涌泉穴、天突穴。
9.
穴居。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晝伏夜動,不穴於寢廟,畏人故也。
2.出自《讀〈后漢·逸人傳〉》詩鸛鵲巢茂林,黿鼉穴深水。
3.出自《一剪梅·題〈五層樓圖〉》詞跳梁小鼠穴其中,晝靜潛蹤,夜靜穿墉。
10.
洞穿;鑿?fù)ā?/p>
1.出自《酉陽雜俎續(xù)集·金剛經(jīng)鳩異》蕃將令穴肩骨,貫以皮索。
2.出自《新五代史·吳世家·楊行密》茂章乘其怠,穴地道而入,執(zhí)仁義,斬于廣陵。
3.出自《資治通鑒·晉安帝義熙八年》鎮(zhèn)惡穴其金城而入,遣人以詔及赦文并裕手書示毅。
11.
喻鉆研。
1.出自《上陳見復(fù)先生書》先生閉戶穴墳典。
12.
量詞。計算洞穴數(shù)量的單位。
1.出自《致沃王張洛行書》怎奈廬郡現(xiàn)下有妖在于上派河一帶扎窟十余穴,以致道路不便。
13.
通“遹”。僻。
1.出自《文選·班固〈幽通賦〉》叛回穴其若茲兮,北叟頗識其倚伏。
14.
姓。春秋楚有穴熊。見《姓觿·屑韻》。
1.出自《姓觿?屑韻》穴,姓考云:“季連裔孫穴熊之后。”
15.
土室。
1.出自《詩·大雅·綿》古公袒父,陶復(fù)陶穴,未有家室。
2.出自《墨子·辭過》古之民未知為宮室時,就陵阜而居,穴而處。
3.出自《說文·穴部》穴,土室也。
16.
特指挖墻洞。
1.出自《漢書·王莽傳下》惟貧困饑寒,犯法為非,大者群盜,小者偷穴,不過二科。
1.形容體態(tài)柔美。
1.唐武則天時左司郎中喬知之婢。窈娘貌美﹐善歌◇為武承嗣所奪。喬知之憤痛成疾﹐作《綠珠篇》以諷。窈娘得詩﹐悲惋自殺。見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及《新唐書.外戚傳.武承嗣》◇借指美女。
1.柔軟細長貌。
1.高峻峭拔。
2.謂文筆遒勁。
1.深遠貌;幽深貌。
2.幽靜貌;深沉貌。
1.輕柔細長貌。
1.隱晦曲折。
1.幽深;深邃。
1.見"窈窕"。
1.亦作"窈竔"。
2.嫻靜貌;美好貌。
3.妖冶貌。
4.指美女。
5.喻指才子。 6.深遠貌;秘奧貌。
1.美麗的女子。
1.深目高鼻貌。
1.幽深繁茂。
1.深凹。
1.幽遠貌。
1.幽深貌。
1.深冥貌;幽暗貌。
1.微妙精深貌。
2.渺茫恍忽之貌。
1.幽怨。
1.深遠貌。
1.幽深貌。
1.舊時廣東風俗。凡遇進學(xué)中舉等事﹐得報之后﹐在大門外﹐安置一口缸﹐開幾壇酒﹐舀在缸里﹐任憑鄉(xiāng)鄰及過往人取飲﹐謂之"舀酒"。見清吳沃堯《劫馀灰》。
1.舀水﹑油等液體用的器具。大都口圓﹐底平﹐有柄。也叫舀兒。
1.美好貌。
1.水無際貌。亦指大水。
1.水無際貌。
1.魚鵁。
1.同"騕褭"。
1.古駿馬名。
1.熟睡時牙齒相磨。
1.猶言咬文嚼字。
1.咬啃。
1.同"咬文嚼字"。
1.吟唱并慨嘆;吟嘆。
1.雉鳴聲。
2.嘆息聲。
1.亦作"窔奧"。
2.室中東南和西南二隅。喻幽深處。
3.喻深邃﹑高深的境界。
1.亦作"窔遼"。
2.幽深遙遠。
1.亦作"窔竪"。
2.幽深處。
1.見"穾廈"。
1.結(jié)構(gòu)重深的大屋。
1.亦作"窔要"。
2.秘奧﹐要旨。
1.放藥的小桌子。
2.處方。
1.指中草藥的原料。亦泛稱經(jīng)過加工的丸散膏丹等藥品。
1.可以入藥的草本植物。
1.梵語的譯音。或譯為"夜叉"﹑"野叉"。義為勇捷,佛教指惡鬼◇常比喻丑陋﹑兇惡的人。
1.藥方。
1.藥店中的龍骨。喻身體消瘦。語本《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三.讀曲歌三五》"自從別郎后,臥宿頭不舉,飛龍落藥店,骨出只為汝。"
1.煎藥用具。亦指道家煉丹藥所用的丹鼎。
1.藥物。
1.醫(yī)生治病所開的方劑。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