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助動詞。必須;必要。
2.
名詞
(Xū)姓。
3.
動詞
〈書〉等待;等到。
4.
名詞
原來指長在下巴上的胡子,后來泛指胡須。
5.
名詞
像胡須的東西。
1.
胡須;胡子。后多作“鬚”。
1.出自《易·賁》六二:賁其須。
2.出自《新唐書·竇懷貞傳》宦者用事,尤所畏奉,或見無須者,誤為之禮。
3.出自《謝傅監》詩當使有近行,應門有長須。
4.出自《春夜招鄉人飲》詩子年未四十,鬑鬑須在頰。
2.
觸須。
1.出自《子虛賦》靡魚須之橈旃,曳明月之珠旗。
2.出自《上之回》詩前揚豹尾竿,左靡魚須旃。
3.出自《海上花列傳》不料那盆內單裝著一只促織兒,撅起兩根須,奕奕閃動。
3.
植物及其他物體上像須的東西。
1.出自《雙楓浦》詩浪足浮紗帽,皮須截錦苔。
2.出自《張協狀元》戲文齁齁??,為藤柱須尖。
3.出自又如:根須、花須。
4.
止,停留。
1.出自《書·五子之歌序》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須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5.
等待。
1.出自《詩·邶風·匏有苦葉》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2.出自《代白舒舞歌辭》秦箏趙瑟挾笙竽,垂鐺散佩盈玉除。停觴不御欲誰須?
3.出自《與范元長書》某如聞有移黃之命,若果爾,當自梧而廣,須惠州骨肉到同往。
4.出自《沁園春·雪》詞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6.
片刻,一會兒。
1.出自《荀子·王制》賢能不待次而舉,罷不能不待須而廢。
7.
稍許,稍微。
1.出自《南齊書·高逸傳·劉虬》虬少而抗節好學,須得祿便隱。
8.
遲緩。
1.出自《荀子·禮論》故天子七月,諸侯五月,大夫三月,皆使其須足以容事,事足以容成,成足以容文,文足以容備,曲容備物之謂道矣。
2.出自《和侯協律詠筍》暫須回步履,要取助盤飧。
9.
依靠。
1.出自《漢書·循吏傳·朱邑》昔陳平雖賢,須魏倩而后進;韓信雖奇,賴蕭公而后信。
2.出自《賓退錄》居中如鼎足之峙,承上若臺符之聯。相須而成,缺一不可。
3.出自《觀吳進士舞劍歌》我亦將之五岳游,須爾仗劍芟虺蜮。
10.
任用;采用。
1.出自《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今孤親被奴虜之厄,受囚破之恥,不能自輔,須賢任仁,然后討吳。
2.出自《新唐書·宇文融傳》融乃自請馳傳行天下,事無巨細,先上勸農使,而后上臺省,臺省須其意,乃行下。
3.出自《唐摭言·統序科第》漢革秦亂,講求典禮,亦解循涂方轍,以須賢俊。
11.
須要;需要。
1.出自《漢書·馮奉世傳》奉世上言“愿得其眾,不須煩大將”。
2.出自《百喻經·病人食雉肉喻》須恒食一種雉肉,可得愈病。
3.出自《臨終詩》斂我不須衣,裹尸以黃幡。
4.出自《詔書蓋??頒行論》萬郭來朝,尤須通字。
12.
要求。
1.出自《太平廣記》末學俗士,愿瀝丹懇,須至仙伯山居中,具起居禮。
2.出自《承聞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絕句》洶洶人寰猶不定,時時戰斗欲何須。
13.
索取;勒索。
1.出自《因話錄·角附諧戲》江夏王義恭,性愛古物,常遍就朝士求之。侍中何勖已有所送,而王征索不已,何甚不平。嘗出行於道,遇狗枷敗犢鼻,乃命左右取之還,以箱擎送之。箋曰:“承復須古物,今奉李斯狗枷,相如犢鼻。”
2.出自《中吳紀聞·鄭希尹》天子命景平為郡守,當以撫字為職,乃不得行其志,今日須金幾百兩,明日須金幾千兩,枯骨頭上打不出也。
3.出自《宋史·李綱傳上》金人須金幣以千萬計,求割太原、中山、河間地,以親王、宰相為質。
14.
必要。
1.出自《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馮公用手攙扶道:“不須如此。”
2.出自《后庭花》何須發怒,不索生嗔。
3.出自《送胡子文太史使荊州遼府》詩上林簪筆應相待,留滯何須念子長。
15.
一定,必定。
1.出自《夷堅支志乙·涂文伯》科舉君須中,危科子必登。
2.出自《黃粱夢》道不的殷勤過日災須少,僥幸成家禍必多,枉了張羅。
3.出自《儒林外史》這兩件事都是實的,倘若審斷起來,體面上須不好看。
16.
必須。
1.出自《與滿公琰書》適有事務,須自經營,不獲侍坐,良增邑邑。
2.出自《文心雕龍·事類》校練務精,捃理須核。
3.出自《初刻拍案驚奇》若要覓衣食,須把個“官”字兒擱起,照看常人,傭工做活,方可度日。
17.
本來,理所當然。參見“須是”。
1.出自《劉知遠諸宮調·知遠走慕家莊沙佗村入舍》老兒離莊院,料他家中須是豪強,衣服曬齊整,手把定筇竹拄杖。
2.出自《金線池》我須是讀書人凌云豪氣,偏遇這潑虔婆全無顧忌。
3.出自《趙氏孤兒》你本是趙盾家堂上賓,我須是屠岸賈門下人。
4.出自《琵琶記·糟糠自厭》爹媽休疑,奴須是你孩兒的糟糠妻室。
18.
到底,終于。
1.出自《歲晚自感》詩一向破除愁不盡,百方回避老須來。
2.出自《婆羅門引·用韻答先之》詞男兒事業,看一日、須有致君時。
3.出自《羅李郎》占猱兒養弟子,我良言須逆耳。
19.
有。
1.出自《粉蝶兒·春暮有懷》套曲花須開謝,月有盈虧。
20.
是。
1.出自《見鸚鵡戲作》詩直須強學人間語,舉世無人解鳥言。
2.出自《小孫屠》戲文他須煙花潑妓,水性從來怎由己,緣何會做得人頭妻?
3.出自《麗春堂》我與那左丞相是兄弟,我和你須叔侄。
21.
卻,可。表示轉折。
1.出自《水調歌頭》詞中秋一輪月,只和舊青冥。都緣人意,須道今夕別般明。
2.出自《小孫屠》戲文孫二須不是這般樣人。
3.出自《?梅香》莫非是來偷望小生,我須不知,一定惱將去了。
22.
雖然。
1.出自《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園須即好,?蒜極多,臭穢勛天。
2.出自《西廂記諸宮調》這一雙鶻鸰眼,須看了可憎底千萬,兀底般媚臉兒不曾見。
3.出自《泣顏回》套曲留情癡漢,負恩女娘,狼心腸。人須易負,難昧穹蒼。
23.
即使。
1.出自《西廂記諸宮調》您一行家眷,須到三五十口,大小不教傷著一個。
2.出自《西游記》須住年把,也不妨事。
24.
自;自然。
1.出自《鵲橋仙·送粉卿行》詞莫嫌白發不思量,也須有思量去里。
2.出自《遇上皇》不要他在城市中住,教他村里莊兒上去住,須沒有酒吃。
25.
正。
1.出自《小尉遲》老將軍,那劉無敵須年少,你如今可老了也。
26.
通“嬃”。
1.出自《易·歸妹》六三:歸妹以須,反歸以娣。
27.
古邑名。春秋衛邑。在今河南省滑縣東西。
1.出自《詩·邶風·泉水》思須與漕。
28.
姓。春秋時楚有須務牟。見《左傳·昭公十三年》。
1.出自《元和姓纂?虞韻》風俗通,太昊風姓之后有須句國。又殷有密須國為氏。魏有須賈。平陸侯須無,紹封四代。
29.
胡須。參見“鬚眉”。
1.出自《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三·陌上桑》為人潔白晰,鬑鬑頗有須。
2.出自《浣溪沙》詞雨腳半收檐斷線,雪林初下瓦跳珠。歸來冰顆亂黏須。
3.出自《轟天雷》年紀不過三十多歲,而鬑鬑有須。
4.出自《水兵回到家鄉》詩我把我的一生,全當作出航的時間,直到銀須飄飄,直到白發團團。
30.
動物的口毛;昆蟲的觸須。
1.出自《藝文類聚》館于蠅須,宴于毫端。
2.出自《易林·需之睽》赍貝贖貍,不聽我辭。系於虎須,牽不得來。
3.出自《山海經圖贊·當扈》鳥飛以翼,當扈則須。廢多任少,沛然有余。
4.出自《臨江仙》詞新聲誰喚出羅幃。龍須將笛繞,雁字入箏飛。
5.出自《蝦須簾四十韻》海上奇聞遇瑞鳒,蝦須數尺可為簾。
6.出自《人的悲哀》﹝老羊﹞裂痕一樣的闊嘴很有主張地閉著,長須飄然。
31.
花蕊、芒穗;枝葉和根末似須者。
1.出自《芙蓉賦》光擬燭龍,色奪朝霞,丹輝拂紅,飛須垂的。
2.出自《南史·齊晉安王子懋傳》有獻蓮華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七日齋畢,華更鮮紅,視罌中稍有根須。
3.出自《殘花》詩和煙和露雪離披,金蕊紅須尚滿枝。
4.出自《梅譜》又有苔須垂於枝間,或長數寸,風至,綠絲飄飄可玩。
5.出自《紅樓夢》鳳姐來說:“也只有些參膏蘆須,雖有幾根,也不是上好的。”
6.出自《麥秀歌》把肥料追進根須,把藥粉撒上葉尖,汗珠兒滴在露珠兒間,紅日剛升起一半。
32.
流蘇。
1.出自《晉書·陸云傳》〔張華〕為人多姿制,又好帛繩纏須。
2.出自《水滸傳》那小衙內穿一領綠紗衫兒,頭上角兒拴兩條珠子頭須。
3.出自《淞濱瑣語·辛四娘》正中設紫檀床,繡帷高卷,兩金鉤各垂五色線須。
33.
卻,可。表示強調。
1.出自《水滸傳》我須不曾歹看承你娘兒兩個,還了我罷!
遠近遐邇聞名|遐邇一家|文名播于遐邇。
1.謂遠近猶如一個整體。形容協調統一。
1.遠近聞名。形容名聲很大。
1.遠方的藩國。
1.猶遠方。
1.見"遐方絶域"。
1.邊遠偏僻的地區。
1.謂遙相憤恨。
1.影響深遠之教化。指仁義道德之類。
1.荒遠之地。亦指邊地的民族。
1.久遠之福。
1.指遼遠的道路,阻隔的山川。
1.深遠。
1.遠古,往古。
1.遠望。
1.怪異。
1.縱觀;遍覽。
2.遠眺。
3.回顧往事。
1.猶廣遠。
1.古人之遺跡;前人之法度。
1.邊遠之邦。
1.邊遠荒僻之地。
1.亦作"遐跡"。
2.前賢的蹤跡;前人的業績。
1.遠離王畿的地方。
1.古代的典籍。
1.高飛。
1.高齡;高壽。
1.謂渡過廣闊的河流。
2.普及。
1.及于遠方;到達遠方。
1.謂邊遠之地亦被潛移默化。
1.邊疆。
2.廣闊無垠之境界。
1.指遠揚之志。
1.邊遠之地。
1.佛教指極久遠的時間;生生世世。
1.邊遠之地。
1.廣闊的胸懷;遠大的抱負。
1.遠方的貢品。
1.遠處的景色。
2.崇高的德行。
1.遼遠。
1.長久。
①遠揚頌聲遐舉。②高飛遐舉如云鵠|云無心兮遐舉。③指得道升仙修真遐舉|飄然遐舉。④死的婉辭彼二子之遐舉,誰不為之痛心哉!
1.久長;久遠。
1.廣闊的胸懷;遠大的志氣。
1.遠眺;遠望。
1.遼闊;遼遠。
2.抱負遠大;胸懷寬闊。
1.遠望。
1.相隔的距離遙遠。
2.邊遠之地。
1.能傳得很遠的聲音。指風。
1.看得遠,遠望。
2.往遠方訪察游覽。
3.廣泛閱覽。
1.高爽明亮。
1.猶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