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書〉同“釁”。
2.
動詞
〈書〉以香涂身。
1.
亦作“亹”。
2.
同“釁”。血祭。參見“舋鼓”。
1.出自《易林·復之革》天厭禹德,命興湯國,祆社舋鼓,以除民疾。
3.
同“釁”。涂;薰。參見“舋面”。
1.出自《國語·齊語》比至,三舋三浴之。
4.
裂縫,裂痕。參見“舋鏬”。
1.出自《新書·道術》有舋和之,有端隨之,物鞠其極,而以當施之,此虛之接物也。
2.出自《次韻和司馬學士慮囚》一遭纖微舋,鑒垢莫磨拭。
5.
仇隙;爭端。
1.出自《韓非子·五蠹》既畜王資而承敵國之舋,超五帝,侔三王者,必此法也。
2.出自《戰國策·韓策三》秦舉兵破邯鄲,趙必之矣。故君收韓,可以無舋。
3.出自《人物志·釋爭》且人之毀己,皆發怨憾而變生舋也。
6.
間隙,空子。
1.出自《后漢書·鄧禹傳》光武籌赤眉必破長安,欲乘舋并關中,而方自事山東,未知所寄,以禹沈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討之略。
7.
罪過;過失。
1.出自《謝永安令解禁止啟》值天光燭幽,神照廣察,澡舋從宥,與物更稟。
2.出自《潮州刺史謝上表》當此之際,所謂千載一時不可逢之嘉會,而臣負罪嬰舋,自拘海島,戚戚嗟嗟,日與死迫,曾不得奏薄伎於從官之內、隸御之間。
8.
動。
1.出自《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奔虎攫拿以梁倚,仡奮舋而軒鬐。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