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用胳膊夾住。
2.
動詞
倚仗勢力或抓住人的弱點強迫使服從。
3.
動詞
〈書〉私藏。
4.
動詞
心里藏著(怨恨、不滿等)。
5.
名詞
(Xié)姓。
1.
夾持;夾在腋下或指間。
1.出自《詩·小雅·吉日》既張我弓,既挾我矢。
2.出自《儀禮·鄉射禮》凡挾矢於二指之間橫之。
3.出自《國語·齊語》時雨既至,挾其槍、刈、耨、镈,以旦暮從事於田野。
4.出自《故金紫光祿大夫贈太傅董公行狀》置心腹之士,幕於公庭廡下,挾弓執劍以須。
5.出自《上海的早晨》唐仲笙手里挾著香煙沒吸,蹙著眉頭在想。
2.
脅持;挾制。
1.出自《戰國策·秦策二》樗里疾、公孫衍二人者,挾韓而議,王必聽之。
2.出自《后漢紀·獻帝紀二》董卓無道,甚於桀紂……今直刺殺之以謝百姓,然后據淆函,挾王命以號令天下,桓文之舉也。
3.出自《宋史·李庭芝傳》未浹旬,旻果為部曲挾之以叛。
4.出自《水滸傳》若是如此來挾我,只是逼宋江性命,我自不如死了。
3.
依恃;倚仗。
1.出自《孟子·萬章下》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2.出自《萬柳溪邊舊話·蟹》大韜挾人主之寵,往來三公九卿間。
3.出自《長生殿·情悔》況且弟兄姊妹,挾勢弄權,罪惡滔天。
4.
從旁夾著;依傍。
1.出自《登樓賦》挾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
2.出自《后漢書·班彪傳》於是睎秦嶺,睋北阜,挾酆霸,據龍首。
5.
護衛;輔佐。
1.出自《荀子·正論》﹝天子﹞出門而宗祝有事……諸侯持輪、挾輿、先馬。
2.出自《〈戰國策〉序》人臣輔其君者,若鄭之子產,晉之叔向,齊之晏嬰,挾君輔政,以并立於中國。
6.
握持;操持。
1.出自《楚辭·九歌·國殤》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之不懲。
2.出自《上人書》某學文久,數挾此說以自治。
7.
攜帶;帶領。
1.出自《墨子·號令》挾私書,行請謁及為行書者……皆斷,無赦。
2.出自《短歌行》翩翩飛鳥,挾子巢棲。
3.出自《暮春》詩暮春鴛鷺立洲渚,挾子翻飛還一叢。
4.出自《前赤壁賦》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
5.出自《揚州春》詩積雪泥深一尺余,倡婦挾瑟乘肩輿。
8.
夾雜;夾帶。
1.出自《抱樸子·博喻》日月挾蟲鳥之瑕,不妨麗天之景。
2.出自《山南鄭相公樊員外酬答為詩依韻以獻》威風挾惠氣,蓋壤兩靡拂。
3.出自《別于一于皇先還瓜渚不得到焦山》詩鳥挾風歸樹,江流月到亭。
9.
懷藏;隱藏。
1.出自《管子·任法》是以群臣百姓,人挾其私而幸其主。
2.出自《莊子·齊物論》旁日月,挾宇宙。
3.出自《大唐新語·剛正》又有故僧惠范、山人鄭普思、葉靜能等,并挾左道,出入宮禁。
4.出自《鐵圍山叢談》百戲諸伎甚精者,皆挾法術。
5.出自《花邊文學·看書瑣記(三)》廚師如果覺得不公平,可以看看他是否神經病,是否厚舌苔,是否挾夙嫌,是否想賴賬。
10.
引申為持有。
1.出自《戰國策·趙策四》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
2.出自《漢書·蒯通傳》今足下挾不賞之功,戴震主之威,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
1.結尾。
1.謂送交官府審問。
1.指把整席的酒菜作禮送人。
1.猶報喜。
1.舊時戲班為當地權貴義務表演,以求支持。亦指旁人出錢,請戲班為喜慶人家演出。
1.謂送別夏天。
2.舊俗嫁女之后,逢夏季贈送夏令用物給女與婿,謂之"送夏"。
3.指農家于夏忙結束后走訪親友。
1.贈送應時的新鮮食品。如水果﹑魚蝦﹑野味之類。
1.奉送,貢獻。
1.給吊喪的人送上孝服等,讓吊喪的人帶孝。
1.謂死亡。
1.猶送鮮。
1.遞送信件。引申為傳遞消息。
1.到遠行人啟程的地方,和他告別,看他離去。
2.猶餞行。
1.送別死者形骸。
1.猶送喪。
1.傳送帝王宣詔的文書。
1.猶送迎。
1.謂以眼目傳情。
1.猶言眉來眼去。謂男女以眉目傳情。
1.贈送。
1.送到,送往。
1.驅送瘟神。
1.傳送情意。
1.送往迎來。
2.指文筆的宕開與承接。
1.指送迎官員用的款項。
1.見"送款"。
1.傳話。
1.舊俗敬神有用豬頭﹑鮮魚者,送貨人討彩而曰"送元寳"。
詩篇名。唐代王維作。元二為作者友人。安西即安西都護府,治所在龜茲(今新疆庫車)。全文為渭城朝雨b058G岢荊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感情真摯,語言含蓄◇被譜入樂曲,稱《渭城曲》,廣為傳唱。
1.送交審閱。
1.送靈柩下葬。
2.葬送,斷送。
1.遞送酒盞以勸飲。
1.謂指揮作戰。
長輩親屬臨終時,在其身邊陪伴照應,死后料理喪事養老送終|子女給父親送終。
1.指就著菜把粥喝下去。
1.指親友鄰里饋贈餅食﹑禽蛋﹑衣料等禮物給產婦家為賀。
1.方言。送歸,送還。
1.舊俗結婚,由女方親友送妝奩至男方,謂之"送妝"。
1.古代傳說能保佑人生子的觀音菩薩。
1.見"送子觀音"。
中國畫。唐代吳道子作。今存此畫一般定為宋摹本。紙本長卷。墨筆。據佛經《太子瑞應本起經》作,畫面是佛祖釋迦牟尼降生為凈飯王太子的情景。構圖可分前后兩段,前段繪天王送子,后段繪凈飯王迎來王子。線條遒勁,以形寫神。
1.指送信。
1.見"送卷頭"。
1.頌揚功德的文體。
2.頌揚或棕的言詞。
1.贊揚或棕的文詞。
1.贊美祝褔。語出《禮記.檀弓下》"善頌善禱。"孔穎達疏"頌者﹐美盛德之形容;禱者﹐求福以自輔也。"
1.歌頌功德。
1.《后漢書.竇章傳》"貴人早卒,帝追思之無已,詔史官樹碑頌德。"后因稱歌頌功德的碑刻為頌德碑。
1.頌揚恩德﹐贊美功績。
1.贊美;歌頌。
2.用于祝頌的詩歌。